絕大部分留學家庭申請美國本科的目標是在綜合性大學(大U)和文理學院(LAC)之間。綜合性大學之所以成為綜合性大學,很多時候其在國內的知名度來源于該校研究生院的聲望。比如普渡大學在工程領域的學術優勢為國內熟知。對于聽過名字的學校,大家第一感覺往往更容易有親切感。
相比之下,因為文理學院的整體發力點都在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資源寥寥無幾。用綜合性大學研究生院的聲譽來主導自己美本申請的選校,而忽略掉文理學院,是很可能會錯失掉一些很適合自己的學校的。
為什么有必要進行對比?
很多初次考慮美本留學的家庭,可能會被美國大學最知名的排名機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俗稱US News)的排名叫法誤導,所謂“綜合大學排名”,并不是其字面意義上的“綜合”考量一所大學的所有方面,而是,針對“綜合大學”的排名,也就是對大U的排名。
與國內高等教育體系不同,美國同一所大學的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資源,其實是分開看的。我們看到的“綜合大學排名”,所有的排名因素,都是非常嚴格篩選的與本科教育有關的資源,包括師生比,班級比例等,都是指的這所學校在本科教育中的情況,而不是這所學校的“綜合”情況。
而US News中但凡細分到具體某個專業的排名,其實選取的是一所學校該專業的研究生院的教育資源,而并不涉及到其本科教育在這個專業中的學術實力強弱。正因為如此,才使得US News的綜排,更適合在本科選校的時候參考,而不是用目標專業的專業排名,來指導自己的選校。
此外,因為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的教育風格迥異,US News對這兩類學校是單獨分開提供排名的,所以希望用排名來橫向對比頂級文理學院如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和頂級綜合性大學如哈耶普,是很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要首先考慮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哪類學校更適合自己,然后才有必要參考排名因素。
綜合性大學的優勢
1. 普遍開設有研究生院,還有可能開設有法學院,醫學院,獸醫學院等職業教育professional學院,教育資源總量豐富,有可能接觸到各個領域的學生和教授。
2. 就具體某個專業而言,因為有研究生院的教育資源支撐,能夠開設的課程難度覆蓋面更廣,高年級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滿足所有本科階段的專業先修課的前提下,有可能修讀幾門更高難度的研究生級別的課程,在專業知識的積累上有更多優勢。
3. 如果特別優異,有可能直接接觸到科研最前沿的大牛級教授,得到頂級教授的親自指導。
4. 因為學生總數龐大,能夠覆蓋到各種才華各種性格特點的學生,通常也會衍生出大量的多種多樣的學生社團和組織。對于善于主動交流的學生,可能拓展多種特長和興趣。
5. 因為專業設置比較齊全,通常能夠同時接觸到理工文商各學科的專業課,多元發展個人學術基礎,在讀過程中有可能實現大跨度更換專業或橫跨專業。
6. 學校的地理位置可能在大城市中心,能夠享受到城市資源帶來的生活上和社交上的便利。
綜合性大學的劣勢
1. 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大課可能比較普遍,尤其是公立綜合性大學的前兩年,課堂互動討論,以及單獨與教授接觸的機會比較少。
2. 基礎課程可能由本校在讀的研究生助教代課,未必是教授本人授課。助教是大U中研究生很重要的一種獎學金的發放方式,同時,綜合性大學中教授晉升普遍有一定的科研壓力,未必有精力有意愿顧得上本科的教學,很多教授可能更看重對研究生的培養與教育。
3. 學生數量與優質頂級科研資源的嚴重不對等,可能導致本科階段爭取優質科研資源的激烈競爭,不能拔尖的學生,未必能夠爭取到良好的科研鍛煉的機會。
4. 很多綜合性大學的課業負擔比較大,未必有時間有精力參與課外活動。
5. 由于學生數量多,學校各種支持資源以及師生之間,都比較疏遠,不太容易獲得較強的歸屬感,尤其是個人目標志向不夠明確,遇到困惑和迷茫時,不太容易得到及時的和很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
文理學院的優勢
1. 因為專注于本科教育,任教于文理學院的教授對教學的熱情平均高于綜合性大學,無論是教學,還是對本科生的科研輔導及成長過程中困惑的疏導,都是親力親為。
2. 師生比普遍較低,小班教學為主,幾人的小班也有可能開課,極少情況下有超過50人的班級。師生課堂互動機會多,師生關系融洽,課后深入交流的可能性也更高。
3. 教育的模式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所謂有教養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培養從事具體工作的職工。偏向培養底層思辨能力,寫作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等,教學過程中滲透大量寫作與課堂討論。所以,即使是修讀數學這種理科專業,從文理學院畢業的國際生,往往也能夠練就非常流利的英文交流能力。
4. 鑒于文理學院有別于世界很多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本科教育方式,國際生對其認可度相對低于綜合性大學,且因為私立性質,本土學生與國際生同等學費,因此本土學生比例更高,尤其是白人中上乃至精英階層的學生偏多。
5. 學生數量少,社群感強,人與人之間關系密切,有利于深入了解美國文化。不善交際的學生,也容易交到不錯的本土朋友。同時校友網絡也比較密切,在求職實習方面有可能得到給力的內推,尤其是頂級的文理學院。
6. 雖然一所學校的資源總體豐富程度遠遠達不到綜合性大學的標準,但因為學生數量少,每個人所得到的關注度遠遠大于綜合性大學,積極主動的學生,在文理學院實際獲得的分攤到個人的資源比綜合性大學更多。
7. 對于國際生,獎學金獲取的概率和數額,普遍比大U要高。優異的申請者,有可能獲得持續4年的高額獎學金。
8. 國內學生對文理學院的整體申請熱度低于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申請競爭激烈程度比綜合性大學低,錄取彈性大于綜合性大學,尤其在軟件背景和文書方面有優勢的學生,錄取essay和面試表現突出的,很容易拿到非常理想的文理學院錄取。
文理學院的劣勢
1. 教授總數量及學校整體開設專業少于綜合性大學,因此整體可選課程的覆蓋面相對少。學科設置以文理類基礎學科為主,商科細分及工程類專業相對比較少。
2. 學校所有優質資源都往教學傾斜,不太吸引關注科研成果、有志于在學術界成名的教授。對于能夠達到出類拔萃的學生,在本校接觸到專業領域內頂級教授的機會比綜合性大學少。
3. 對于專業及其明確的學生,有志于在本科階段深入探索專業領域的前沿科研,綜合性大學校內能夠提供的科研硬件及指導資源有限。
4. 普遍意義上,文理學院的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僻,除了極少數像伯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地處紐約,克萊蒙特學院聯盟Claremont Colleges(其中包含5所頂級文理學院,俗稱5C,分別是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斯克里普斯學院Scripps College,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哈維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匹澤學院Pitzer College;還有2所研究生院)臨近洛杉磯以外,絕大多數文理學院不太能夠享受到便利的城市資源。
綜合性大學與文理學院的融合
了解普遍意義上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的區別之后,對比自己的最核心需求,相信有些學生已經心里有答案了,應該以綜合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作為自己的申請重點。比如,對于長線規劃留學,非常明確將來本科畢業后不著急工作,而是繼續深造讀研的話,學科興趣又比較廣博的,在本科階段選擇入讀文理學院是很不錯的選擇。讀研階段一定是要去綜合性大學的,本科和研究生體驗不同氛圍的學校,會更有助于理解美國的多元文化,也結識到更多的朋友。對于希望有個更沉靜或更純粹的博雅教育的大學氛圍的學生,文理學院也是絕佳的選擇。
如果比較獨立又主動,不容易在上大課的環境中埋沒掉,同時專業目標非常明確,希望本科階段盡可能多提前接觸研究生教育資源,或者希望占據大城市的實習和生活便利,就很有必要考慮綜合性大學。
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發現很難在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中做取舍,不僅是在前期申請選校的時候,即使是拿到了錄取以后,我們也會有學生在同時收到心儀的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錄取后,糾結不已。有沒有兩全的方案呢?除了哈佛這種已經在塔尖上的學校,能夠同時兼顧本科階段的文理學院教育風格,及非常強勢的研究生院的學術實力外,其實不太容易找到能夠完美融合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優勢的學校。但其實有一些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是往二者融合的方向來辦學的。對于綜合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的選擇,不是那么容易做抉擇的學生,也可以看看這類的學校。
比如綜合性大學中相對偏文理學院風格的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威廉瑪麗學院William & Mary,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等;文理學院中也有商科翹楚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和以工程見長的巴克內爾學院Bucknell College等。
除了前文提到的多學院聯盟的方式,很多文理學院都跟綜合性大學名校合作辦學,開設3+2的工程類專業的項目,也就是說,前3年在文理學院打基礎,后2年進入到綜合性大學中專門修讀工程類專業的高階課程,本科畢業時將會同時獲得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的雙學士學位。比如像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佐治亞理工Georgia Tech,加州理工Cal Tech,南加州大學USC,等名校都與眾多文理學院有這樣的項目。
知道了大概什么風格的學校可能適合自己,選校的工作就推進了一步了。但是在公立綜合性大學之間,或者私立文理學院之間,不同的學校,也依然可能是風格迥異的,同樣在US News上排名在TOP40的學校,無論在校園氛圍,學術優勢,還是錄取難度上,也有很大差異。怎么樣才能深入了解一所學校,從而來做進一步的篩選呢?Jam爸爸將在后面的文章中,幫助大家做學校調研,敬請跟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