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月光族”,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為收入低。其實,導致月光族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收入水平,而在于消費習慣。今天,我讀了水湄物語的《獨立,從財富開始》這本書。作者在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詮釋了理財?shù)恼嬷B。理財是什么?理財,是一種思維方式。不僅如此,理財還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只有付出行動,才是改變的開始。很多人之所以在消費時缺乏預算意識,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于“人這一輩子到底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缺乏具體的概念。甚至有很多初入職場的小伙伴,對于賺錢總是有一種“盲目樂觀”的心態(tài),總覺得只要自己想賺錢,就隨時可以賺到錢。現(xiàn)實情況是,我們這一輩子需要花的錢,比我們這輩子能賺到的錢高得多。
作者在書中寫到:“假設你現(xiàn)在25歲,月薪稅前6000元,稅后4500元,60歲退休,每年薪水按照10%來增長,以活到80歲為例,如果不吃不喝,把每年的收入全部攢起來,一共是1615萬元。支出部分:在25-80歲期間,主要的支出項目是房租、吃飯、朋友聚餐、買車、車輛維護、交通、衣服、鞋子、包包、結婚、旅游、娛樂、孝敬父母、第一次買房、第二次買房、裝修、醫(yī)療、撫養(yǎng)孩子,總計支出預算為1219萬元”但這是建立在每年工資上漲10%的基礎上的,如果工資漲幅沒有那么高,每年上漲8%,60歲時,稅后年薪80萬元,那人生的總收入只有1010萬元,比起總支出還有200萬的缺口。
看到這組詳盡的數(shù)據(jù)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表示震驚。因為我們雖然每天都在努力賺錢,但在花錢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是缺乏明確預算的,這就導致我們對我們的一生到底能夠賺到多少錢,需要支出多少錢缺乏明確的認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工資收入根本達不到4500元,但日常生活當中,各種衣食住行的支出,卻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另外,這里還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貶值的問題。也就是說,未來我們需要花的錢很多,但能夠賺到的錢則是相對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盡早樹立攢錢意識,并為了攢錢付出實際行動,才有可能有效提升應對各種重大開銷的能力。不然在面臨人生大事的時候,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根本無錢可用。
對于目前比較普遍的“月光族”現(xiàn)象,作者給出了三個切實可行的建議:
第一種月光族現(xiàn)象:等有錢了再說。
藥方:從現(xiàn)在開始存錢。
第二種月光族現(xiàn)象:月末再存錢。
藥方:先存錢,后消費。
第三種月光族現(xiàn)象:意外支出。
藥方:不是每一個意外,都需要支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有的消費都可以分為三種:必要、需要和想要。如果過分看重“想要”,那么它所帶來的支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吞掉我們的錢。因此,我認為在攢錢這件事情上,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盲目的開源,增加收入;而是理性的進行節(jié)流,減少支出。畢竟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想增加收入并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但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卻是比較容易的。
理財也好,攢錢也罷,其實最關鍵的不是擁有了多少有形資產(chǎn),而是培養(yǎng)一種好的理財思維。這種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在應對未知事件時,多一分底氣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