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什么要存錢,存錢的意義是什么?”我想這是很多年輕人在開始攢錢之初,都會比較關注的事情。他們之所以會提出這個疑問,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當中,想要先把存錢這件事情地風險和不確定性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圍內之后再行動。
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當中,為自己節約更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同時確保自己能夠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
從表面上看,他們的這種做法好像“很理性”。但有時候這種所謂的“理性”會讓他們失去更多地體驗,也會讓他們錯過難得的自我成長的機會。
因為不僅僅是存錢這件事情,縱觀世界上的所有事情,我們在付出行動,投入其中之前,是沒有辦法直接看到這件事情的意義的。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為什么要每天堅持寫作,每天堅持寫作有意義嗎?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堅持寫作是為了實現寫作變現;有些人堅持寫作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堅持寫作則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有一個總結和反思的過程。
為什么要每天堅持早起,每天堅持早起有意義嗎?對于有些人來說,他們利用早起的時間,學習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完成了自己想完成的事情。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所謂的堅持早起,只不過是換一種方式發呆罷了,并沒有對他們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在部隊,為什么要每天整理內務,為什么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甚至有人認為“就算是把被子疊出花來”又怎樣呢?能提高戰斗力嗎?其實,整理內務的實質,不在于疊被子這件事情本身,而在于通過疊被子這個細節,鍛煉耐心,磨煉毅力,形成整齊劃一的良好作風。
回到存錢這件事情本身。為什么要存錢?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是為了買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有些人可能是為了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還有一些人可能是為了提高自己應對風險的底氣;讓自己在面臨“失業”“生病”等重大突發事件時,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權。
如果一個人總是秉承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那他是不會去攢錢的,因為對他而言,活在當下就好。這種心態看似瀟灑,實則不負責任。因為我們能用來工作賺錢的時間只有三十年左右,但需要花錢的時間卻遠遠不止三十年。
賺錢不容易,攢錢很辛苦。只要當你愿意讓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生活得幸福的時候,你才能夠在賺錢時知難而進,在攢錢時持之以恒。存錢,歸根結底,存的是底氣,存的是自律。存的是責任和擔當。
攢錢也好,學習也罷,任何事情的意義,不在別人嘴里,而在自己心里。很多事情,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由你自己賦予其真正的意義。當你不再為了所謂的“意義”而活的時候,你才能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