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書法知識問題大匯總(2)

“真書”指的是什么? 
 
    真書,是指從漢魏到隋唐以前的過渡性楷體,又稱為“正書”。其特征是楷中有隸。真書又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是指北魏、北齊、北周的碑書,是佛教盛行的產物,因其中以北魏碑書居多,故又稱之為“魏碑”。南碑,概指東晉、宋、齊、梁、陳各代之碑。

    楷書,亦稱真書、正書。中國書法分“篆、隸、楷、行、草”諸體,楷由隸演變而成。從廣義上講,楷書包括魏碑,但從傳統書學,也就是狹義上說,楷特指唐楷。是唐代確立了“筆畫平直、形體方正”的楷書嚴格標準,其根本法則,一直沿襲至今。
    從唐初以來,先把隸書改稱為八分,又把八分和正書混稱之為隸。到中唐以后,正書才恢復了本名,但是隸書竟從此無有了。

    事實上隸之一稱,可以包括八分、正書。例如羊欣《采》文中稱東晉王恬、王羲之以下的一些善“隸、草”或“草、隸”,就是指的草書、正書。又唐·孫過庭《書譜序》中所云:“元常專工于隸書”,那又是指的八分楷法。
八分兼稱隸書,直至消亡,沒有取消這兼名(也是正名)。正書則到后來完全擺脫了隸名。大約北宋以來,又改稱為楷書了。

    八分、正書可以統稱隸書,已如上述,但秦、漢隸書卻不能叫做八分或正書。這個問題起初在梁·庚肩吾的《書品論》中出了一些混亂現象,如他說∶“程邈所作……曰隸書,今時正書是也。”他的意思實在是說那時正書也可以叫做隸書,但語氣含糊,很容易使人倒 轉過來誤認為隸書也可以叫正書,到唐張懷瓘的《書斷》“隸書序傳”中,更加重了這個混亂,他在承認程邈造古(秦漢)隸的前提下,又把晉到唐的一些工寫正書(今隸)者——如王羲之、獻之以至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系在程邈名下成為古(秦漢)隸的子孫,他不分古(秦漢)隸、今隸,這正是唐代把古(秦漢)隸全部改稱八分,之后又把隸之一名完全讓給正書的原因。

    早在西漢時又曾把隸書稱為真書,如《史記》“三王世家”中褚少孫說∶“論次真草詔書。”又《后漢書》卷一四“董祀妻(蔡琰)傳中也有“真、草惟命”之語。當時雖然已有八分楷法,我估計這個“真”還是指的古隸體。稍后晉劉邵“飛白書勢”中亦云“索草、鐘真”,又唐·孫過庭《書譜序》中論鐘、張書體時也說∶“擬草則余真,比真則長草”,那里的“真”,可能已為章程書一一八分楷法了,因為其中有時間前后之不同。至晉簡文帝司馬昱“答湘東王論王羲之書”中所云∶“真草皆得。”又唐·李嗣真《書后品》論虞世南書法時引用蔡琰“真草惟命”之語,則都又稱之于正書了。就此可見他們所說的真書,即是說“正體字”,它可以把隸、八分、正書全都包括進去,不像后世那樣只把真書代替正書。

    楷書是有模楷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在漢代也是“正體字”的別稱,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都云∶“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這些概念不弄清楚,勢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問題也永遠混淆不清,一無是處了。
 
什么是著作權的客體? 
 
著作權的客體指的是作品

    (一)什么是作品: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
  
  (二)作品的法律特征或者必備的條件:

    1.獨創性:作品必須是作者創造性的獨立完成的成果;例:自己創作,不是抄襲或剽竊;判斷一部作品的獨創性是不容易的,獨創性標準也是很低的;相似不能說是抄襲或剽竊,翻譯同一小說,或根據同一題材寫出的小說或其他作品很可能有相似的地方。
  
  2.可復制性:也就是能夠以一定的物質形式表現或固定下來,供他人利用;有載體:紙、錄音、錄象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5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復制,指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象、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行為。”
  
  (三)作品的分類:*受保護的作品1、文字作品:指以文字、數字或書寫符號創作的作品。符號不僅僅指文字,還指速記、電訊、數字、點字等。有些作品雖然表現為文字符號,但實際上并非文字的組合,而是文字的藝術內涵,如:書法并非文字作品,而是美術作品。是不是文字作品首先要考慮它的獨創性,名字做商標:啊仔。會議通知、啟事、請柬、電話簿,都不受保護。但如果設計有獨到之處,有了獨創性而受到保護。
  
  2、口述作品:以口頭語言即席創作作品:演說、講課、辯論等;如前所述(條例2.2)英美法等國家不承認口頭作品,因沒有表現的載體。例: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
  
  3、音樂作品;指以符號、數字或其他記號創作以旋律表現其內容的作品:樂譜、交響樂、進行曲、歌曲等。例:《洪湖》。
  
  2、戲劇:指話劇、歌劇、戲曲供舞臺演出的作品;5、曲藝作品;指以連續動作、姿態、表情表現的作品;戲劇、曲藝作品有時也當作文字作品,如:劇本。
  
  6、舞蹈作品:指將賦予美感的一連串的動作、姿勢編在一起供一人或多人跳舞的作品;一指舞譜,二指已錄制舞蹈音像制品。
  
  7、美術作品:指以線條、顏色創作富有美感形象的作品。1)純美術作品(繪畫、書法);2)實用工藝美術:如:戲劇服裝、家具以及帶有圖案的制品等。美術作品同樣有一個獨創性的文體:8、攝影作品: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如人物照片、風景照片、藝術攝影。藝術攝影的版權問題。
  
  9、電影、電視、錄象作品:10、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及其說明:工程或產品的外觀設計或模型屬美術作品,或工業外觀設計,不列此類。
  
  11、地圖作品:12、示意圖13、計算機軟件12、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法律主要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民法通則》、《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以及《世界版權公約》和《伯爾尼公約》。
 
西安碑林里歷史最早的碑刻是什么朝代的
 ?
 
    東漢
    西安碑林不僅是東方石質歷史文化的寶庫,更重要的是書法藝術的寶庫,享有“書法藝術故鄉”的美譽,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為秦國丞相李斯所書。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隸書寫的,這是全國漢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碑刻,為漢碑中的精品。“漢熹平石經《周易》殘石”,它保存了我國最早的《周易》文句,相傳是當時著名學者、大書法家蔡邕以隸書書寫,方挺嚴整,為漢隸之典范。

介紹一下詩人顧城 
 
    最經典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感動千萬人!!!
    顧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歲時輟學放豬。“文革”中開始寫作。1973年開始學畫,次年回京在廠橋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并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后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

    另,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顧城的詩》。

    1956年 生于北京。

    10歲左右 開始寫詩。

    1969年 隨父親下放到山東省濰河岸邊的荒灘上。輟學放豬。

    1973年 開始學畫。

    1974年 回京在廠橋街道做木工。

    1977年 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

    1979年 組詩《無名的小花》在北京一家小報上發表,隨即引起詩壇的

注意,并成為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之一。

    1980年 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

    1985年 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7年 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

    1988年 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 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

   1992年 重訪歐美并創作。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

    1993年 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 畫等作品。

毛筆在何時才稱為筆的? 
 
    毛筆的產生
  
  毛筆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關于毛筆的起源,在歷史上的不同的說,在歷史上記載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筆的故事,但近代的學者認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筆存在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涂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于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毛筆的發展

    根據出土的文物和有關的歷史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一些花紋用肉眼就能看出用毛筆畫花紋的筆鋒,這就說明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毛筆。
  
  在商代的一些甲骨文上,有的殘留著已寫的但沒刻的文字,這些文字筆畫圓潤,也就是說,這些文字是用毛筆寫出來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存在形象一手握筆的樣子的字,這就是后來的"聿"字,即"筆"字的前身。


  目前發現最早的毛筆是戰國時代的毛筆,一只是在湖南省長沙市的左家公山的戰國楚墓中發現的,一只是在河南省信陽長臺山戰國的楚墓中發現的。

    當時的毛筆制做方法是:將筆桿的一頭分成幾片,筆的毛夾在它的中間,然后用細線纏住,再在筆桿的外面涂上一層漆。
  
  秦代的毛筆與戰國時代的毛筆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其主要區別在于,秦代的毛筆是將筆桿的一頭挖空,然后將筆毛放在挖空的筆腔中,再用膠粘牢。1957年在湖北省的一座秦墓中出土了三支竹桿毛筆。

    漢代的毛筆與秦代的毛筆相比,有的基本相似,有的又有了較大的改進,筆桿主要由竹做成,筆直均勻,筆桿的另一頭削成尖狀,有的筆桿上刻上了名字,據說毛筆的一頭削成尖狀是為了便于將毛筆插在頭發或頭冠上,如1972年在甘肅省的兩座漢墓中就出土了兩支這樣的毛筆。


    “筆”字的前身甲骨文

  這時的毛筆的筆毛已不再局限于兔毛,而且還使用鹿毛、羊毛和狼毛。與此同時,毛筆的制做還開始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硬度的筆毛,這樣使制做出來的毛筆既實現了剛柔相濟,又達到了便用寫字的目的。我們前面提到的蒙恬,他造出的毛筆就是這一類。

    晉代以后,毛筆的筆桿不再是尖形狀,并且筆桿也短了許多。
  
  唐代是我國制筆技術達到最高的時代,同時也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這時的毛筆以安徽省宣城的"宣筆"最有名,其中的"鼠須筆"和"雞距筆"等都以筆毛的堅挺而稱為上品,就當時制筆技術而言,已能達到多品種、多性能、適應不同風格書法的要求了。
  
  宋代以后,制筆工藝更為精良筆的產地也遍及江南一帶,這時以浙江省湖州所產的"湖筆"最有名。一直到明、清時,這里也是全國制筆的中心 。

柳公權的碑帖? 
 
    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  

    《神策軍碑》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較人們熟知的《玄秘塔》的書法風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結體布局平穩勻整,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圓兼施,運用自如。筆畫敦厚,沉著穩健,氣勢磅礴。典型地表現了柳體楷書渾厚中見開闊的藝術特點。正如岑宗旦《書評》云,柳書“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讀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對“顏筋柳骨”這句話的藝術特征的理解。“神策軍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內,一般人難以進去摹拓,因此拓本傳世極少。

    是柳公權早期的書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毀,現僅見敦煌石窟發現的“唐拓孤本”。柳公權早年曾廣采眾家之長,而且特別注意向前輩書家學習。從《金剛經》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取法諸家的痕跡。《廣川書跋》云:“此經本出于西明寺。柳書謂有鐘(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此語基本上道出了此帖的藝術價值,對于研究柳公權楷書形成的過程及發展線索,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玄秘塔碑》立于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陜西西安碑林。楷書28行,行54字。  劉熙載《藝概》謂:“柳書《玄秘塔》出自顏真卿《郭家廟》”,王世貞云:“柳法遒媚勁健,與顏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所書。王澍《虛舟題跋》說此書是“誠懸極矜練之作”。《玄秘塔》結字的特點主要是內斂外拓,這種結字容易緊密,挺勁;運筆健勁舒展,干凈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獨特的面目。

中國歷史上的十四個圣人分別是?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時期的《白水縣志》中記載“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得淋淳盡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余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

 三、史圣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

    四、詩圣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十年獲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有《杜工部集》傳世。

    五、醫圣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名醫,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約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  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將 《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后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圣”,奉“傷寒”、“金匱”為醫經。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藥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的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癥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并為后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六、武圣關羽
  關羽,字云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后人稱其為“關圣”、“關帝”。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后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后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后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

    七、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瑯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后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后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

    八、草圣張旭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張旭談草書到“絕”的秘訣"無非在‘用心’兩字。”言受杜少陵《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

    九、畫圣吳道子
  吳道子(約686~760前后)唐代畫家。又名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辭職。后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歷任供奉。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作,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于時。 畫風獨特,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人物畫衣褶飄舉線條遒勁,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于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有“疏體“之稱。蘇軾曾稱贊他的藝術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十、茶圣陸羽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號桑翁,又號竟陵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復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門縣)。陸羽是個棄兒,被唐代名僧籠蓋寺和尚積公大師所收養,自幼得其教海深明佛理。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學研究,故十一、二歲時逃離寺院。后在一個戲班子學戲。陸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經常扮演戲中丑角,正好掩蓋了生理上的缺陷。陸羽還會寫劇本,曾“作詼諧數千言“。

    十一、兵圣孫武
  孫武(約前551—?),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在對內對外戰爭中立過赫赫戰功。家學的熏陶使孫武從小就喜愛兵法.孫武被后人尊崇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師”,除了他戰功顯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給后世一部不朽的軍事名著——《孫子兵法》13篇5000余字,包含著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容,對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于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十二、謀圣張良
  漢初大臣,字子房,傳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人,祖與父相繼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滅韓后,他圖謀復韓,結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今江蘇),遇黃石公,后與劉邦、呂后合謀暗使丞相蕭何巧設機關,并以密友身份親自誘捕韓信入長樂宮內,韓信全家抄斬。后張良遁隱深山,以仙侶為伴,不食凡間五谷,追隨仙蹤,與世隔離了。

    十三、木圣(科圣)張衡
  東漢時期(公元117年),一臺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臺儀器――“候風地動儀”,準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這兩臺著名儀器的發明者就是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對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地震學和機械力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傳說他還制造過指南車、記里鼓車等,因其機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稱為“木圣”。

    十四、藥圣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自號孫真人,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塬)人,是隋、唐兩代大醫學家。 孫氏自幼聰穎,喜好讀書,勤學苦練,20歲精諸子百家學說,善言老莊,又好釋典,兼通陰陽,推及醫藥。他無心仕途,晚年從事醫學著述,是文史醫藥全面均展、多才多藝的杰出人物,尤以醫學為最。孫思邈因病治醫,勤奮成家,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孫思邈把醫為仁術的精神具體化。他在其所著的《大醫精誠 》一書中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 故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
 
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個、號個山,后更號人屋、驢、個山驢、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寧獻王朱權的第九代孫。入清后隱其姓名,長期隱居在南昌青云譜道院當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也是清初四大畫僧〔弘仁、石濤、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專工水墨畫,善書法,能詩文。其山水、花鳥作品,畫風雄奇雋永,自成一家。花鳥畫以水墨寫意為宗,筆情恣縱,放逸不群,蒼勁圓秀,逸氣橫生,往往將物象人格化,寄托個人情感或賦予寓意,個性鮮明,筆墨不同凡響。山水畫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氣勢,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聯綴似“哭之”或“笑之”之狀。詩文題跋則含蓄隱晦,亡國之痛,狂放之態,寄于紙上。八大山人的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 、“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夸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后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為樸茂雄偉,造型極為夸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書法學王獻之,風格獨特,意境高遠 ,以簡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結構造型。后世評八大山人:“所寫水墨畫,脫盡窠臼,天姿超邁,故能空前絕后為開一代生面”。

    八大山人故居 青云譜道院位于南昌南郊定山橋畔。該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西漢年間,稱梅仙祠。至唐貞觀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遜奏建,名“天寧觀”。大和五年〔831年〕,改稱“大乙觀”,由道教天師萬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為“天寧觀”。歷代屢廢屢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稱青云譜,寓意“青高如云”。 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換姓,把“朱”拆開成“八”和“牛”,厭惡世俗隱居于此,出家為道士,在此專心于書畫創作,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成為一代書畫大師。

    青云譜道院園內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祀關羽,中殿祀呂洞賓,后殿祀許遜。后殿院中有桂樹數枝,相傳為萬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個園內古樹參天,曲徑幽回,亭臺玲瓏。外有清泉環抱,內有異花奇草,鬧中取靜,悠然自得。新塑八大山人雕像,立于庭院。

    青云譜道院經過修復,現已辟為八大山人紀念館供游人參觀。館內藏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真跡書畫百余幅,畫筆生動,造詣很深,為中外畫家喜愛的珍品,這些藏品對于研究清代的繪畫藝術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我國古代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他的草書是從師于誰? 
 

    張芝.
    張芝,字伯英,敦煌人。生年不詳,約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父煥為太常卿,徙居弘農華陰。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學好古,經明行修,朝庭以有道征,不就,故時稱張有道,實避世潔白之士也。善章草,后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

    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恒《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后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后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于此。三國韋誕對其有“草圣”之譽,羊欣評價云:“張芝、皇象、鐘繇、索靖,時并號書圣,然張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斯為當矣。”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鐘(繇)、張(芝)兩家,認為其余不足觀。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宣和書譜》載有張芝草書《冠軍帖》、章草《消息貼》。


怎么分辨硯臺的好壞? 
 

    硯主要是古人書寫字畫時用于乘墨汁和調整筆型,作為古代文人書桌上的必備品,硯承載了古人對自然界的贊美、對事物的遐想,形式多樣,制作精美。作為當今拍賣和收藏界的寵兒,如果是材質佳、流傳有序的古硯,可能價值連城。

     鑒別古硯首先要了解中國硯臺發展的歷史,我國最著名的四種硯臺分別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這四種硯臺因為材質、品像出眾,是歷代文人書桌的首選,所以購買時特別要注意流傳有序。

    如果無法通過傳承有序的方式判斷古硯,則需要通過品、工、質、銘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鑒別,首先是品、工,古人制作硯臺都是人工雕刻,當時硯本身是一件非常風雅的物品,外型美觀大方,而現代的硯臺都是機器壓制,人工雕刻痕跡就成為硯臺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其次是質,以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為例,

    端硯之石是三四億年前泥盆紀地質時期,經過高溫高壓后形成的泥質變質巖。它含軟的泥和硬的硅,硯石剛中帶柔。端硯石品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水紋、金錢線和石眼等,購買時千萬不要認為這些紋理、斑點是瑕疵,這些都是端硯的特點。

    銘,指硯的雕刻者在硯的某個部位題詩或作句,如果硯身沒有落款或名諱,詩句、作句的書法優劣或者文筆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古硯的價值。
此外,四大名硯中除澄泥硯尚能批量生產外,其余三種硯因為原材料枯竭,產量已經非常少,如果你對制作古硯的原材料了解充分,遇到這三種硯不妨買下來,目前古硯的升值潛力相當可觀。對于有意進行古硯收藏的玩家,專家特別提醒,古人判斷硯臺好壞主要是依據使用的舒適度,所以掌握一定的書法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我認為硯臺的好壞取決于雕刻水平的高低,花紋的繁復、鏤空的圖案能體現出匠師的雕刻水平。很多硯臺上都有屹立在云間的松柏,引頸高歌的仙鶴,張牙舞爪的蟠龍,旁邊還刻著一首詩,非常有氣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法家的故事
明白了永字八法,學書之路將會事半功倍
為什么隸書高手都“顫筆”
金農“漆書”容易寫?沒這四種技術,你玩不了
書家葉華洲師承言恭達,根植于傳統,作品清逸典雅圓融流暢!
毛筆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郎溪县| 玛沁县| 邻水| 阿坝县| 遂平县| 明水县| 黔南| 通化市| 德昌县| 株洲县| 红原县| 浙江省| 拉萨市| 克山县| 沧州市| 巴南区| 晋城| 贵港市| 前郭尔| 十堰市| 桑植县| 龙游县| 康马县| 永和县| 浦城县| 都匀市| 霸州市| 平顺县| 阿尔山市| 靖江市| 彭山县| 英超| 东辽县| 铁岭市| 镇江市| 珲春市| 湾仔区| 睢宁县| 电白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