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斜正?
"斜正"是指根據(jù)字形的斜正分別作不同安排,如"朋"字字形斜,"黨"字字形正,寫起來就不可把斜的強扭成正的,正的反寫成斜的,也要斜正得宜。
何謂大小?
字形大的寫得大些,字形小的寫得小些;筆畫多的寫得大些,筆畫少的寫得小些,這就叫大小得宜。如"日"字和"國"字大小懸殊,不能寫得一樣大;"一"字"二"字筆畫少,也不能寫得和"儀""慮"等筆畫多的字一樣大。
以腕運筆,腕的姿勢應該怎樣?
以腕運筆,手腕必須離開桌面,使之懸空。懸空的腕部又須平覆,同桌面平行。
寫字為什么要講究結構、間架?
結構好,點畫就有氣勢;間架好,字形就安穩(wěn)。
為什么要先摹后臨?
練習寫字,必須先摹后臨。這是因為初學寫字,手不熟練,筆不穩(wěn)定,必須先經一段時間的"摹"來打定基礎。即使是已有一定書寫基礎的人,拿到一本新貼,對它的內容還完全陌生,只覺得貼里的字寫得好,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寫,也必須通過"摹"寫,掌握了帖字的筆法、間架、精神、面貌,然后再"臨",方不致茫無頭緒。
我國書法有哪些書體?
我國書體種類很多,概括地講,有篆、隸、正(楷)、行、草以及行楷、行草等等。
可供初學的有哪些帖?
下面開列一些適于初學的帖目,供選擇參考:
北魏張猛龍碑(附錄一)
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附錄二)
唐顏真卿書顏勤禮碑(附錄三)
唐柳公權書玄秘塔碑(附錄四)
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附錄五)
唐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附錄六)
元趙孟頫書福神觀記(附錄七)
書法里的"雅正"什么意思?
南宋詞學中的"雅正"說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就其根源看,"雅正"說的理論基礎正是南渡以來具有濃厚理學色彩的"崇正"理論;就其理論特征看,"雅正"說的重心并不在于建立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藝術理論,而在于"正"詞壇之不"正",崇尚"正統(tǒng)"的意味甚濃;就其學術傾向性看,"雅正"說頗同理學領域中的"道統(tǒng)"傳承,不僅有著"定于一尊"的"正統(tǒng)化"詞學痕跡,而且有著類似理學"道統(tǒng)"的清晰的傳承統(tǒng)系.
何謂勻稱?
“勻稱”,是指按照字形筆畫,對每字、每筆作適當安排,而不是"均勻"的意思。因為字形有長短、大小的不同,筆畫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穩(wěn)地寫成同樣大小,每筆都寫得一樣長短,均勻是均勻了,可是看上去不順眼。總的說,筆畫多的,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宜寫得肥些;每個字里,點畫的安排要長短合宜。
何謂對臨?
”對臨”,簡單地說,就是對著帖臨寫。也可以分成兩步走,先“格臨”,然后撤掉格子臨寫。“格臨”的辦法是:取云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凈的廢膠卷,照帖字大小畫上九宮格或米字格,然后在印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練習本上照式臨寫,臨寫的時候,看清帖字哪一筆在哪個部分,照著它也寫在該部位里。這樣經過幾遍以后,再撤掉格子,直接對帖臨寫。臨寫時,最好將帖用特制的帖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對著它寫。如無帖架,用幾本書摞起來代替,或用其它東西代替也可。
何謂平正?
“平正”,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這是點畫結構的一個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橫平豎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并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錯覺,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大致橫畫斜度應為5°-7°左右。超過這個角度,就是太斜;不及這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所謂豎直,就是每一個直畫,不論中間、左右、上下,都要畫得很直,不可歪斜傾側(但“門”的左直,“亻”“彳”等的直畫例外)。
何謂背臨?
“背臨”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后,從頭至尾默寫出來;另一種是隨臨隨默,臨熟多少字,就默寫多少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結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后全部默寫。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fā)現(xiàn)某些點畫或間架跟帖里不一樣,要改正重寫。
“金華”中國書法中有幾種寫法?
書法有甲骨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行楷,行草,草書。
介紹一下北宋書法四大家?
1.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進土。他學識淵博,文、詩、詞、書、畫皆有極高造詣,是后人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家和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蘇軾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文入畫的倡導者,也是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軾因元祜黨人案受牽連,不僅《宣和書譜》等對他沒有記載,而且書法作品也被大量毀去。世傳蘇軾書法真跡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為最,帖后有明文徵明跋,考為其30余歲所作。至中期,名作較多,如楷書《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行書《杜甫榿木詩》、《黃州寒食詩》和《新歲展慶,人來得書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蘇軾的楷書極少,從《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二作可以看出,書作與嚴謹?shù)奶瓶笙鄰酵ィ粌H字形多欹側而向左傾斜,且筆法自然不拘、多帶行書意。有人說他的書法,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黃庭堅為之辯白,說這是以“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來看待蘇書。也就是說,蘇軾并不強調書法的嚴謹法度,即便楷書也是如此。從墨跡上看,蘇書并非“臥筆”,不過是執(zhí)筆稍偏下,依然運筆中鋒,故有筆圓韻勝之姿。他的行書,更是隨行大小,肉豐骨勁,拙中藏巧,兼有顏真卿、楊凝式二家長處。
蘇軾晚年作品相對較少,以《答謝民師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其中《答謝民師》是給謝舉廉的手札,前部已缺損,文載入《東坡集》,是蘇軾表白個人文學創(chuàng)作見解的一篇重要文章,書法老勁,不似《黃州寒食詩》那樣變幻多端。清代顧文彬跋中引用前人書評“東坡尺牘狎書,姿態(tài)橫生,不矜而妍,不束而嚴,不軼而豪”,來稱贊此帖書法之妙。蘇軾不計較書法的工拙、丑妍的得失,在學術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因而成為北宋的書法大家。
2.黃庭堅
黃庭堅(1045 ~ 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進士。出自蘇軾門下而與軾齊名,世稱"蘇黃"。與秦觀 、晁補之、張耒并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詩,存詩約 1600 首,其中不少 反映現(xiàn)實、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嘆》、《上大蒙籠》、《勞坑入前城》等。 更多的是寫景抒懷、贈答題識之作,這類詩最能體現(xiàn)黃庭堅的藝術特色,如《題竹石牧牛》、《次韻子瞻寄眉山王宣義》、《登快閣》、《寄黃幾復》、《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清明》等,都能給人以美感享受,歷來為人贊賞。黃庭堅詩講究鍛字煉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風格。黃庭堅詞今存180余首,多寫戀情。 黃庭堅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風格有類其詩,以側險取勢,瘦硬奇倔。與蘇軾、蔡襄、 米芾并稱書法"宋四家"。
3.米芾
米芾(1050-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書畫家,鑒藏家。
祖籍太原,后遷居襄陽,人稱“米襄陽”。宣和年間為徽宗趙佶召為書畫學博士。
米芾能詩擅文,書畫尤具功力。篆、隸、行、草、楷各體皆能,行草造詣尤高。芾自云學過各家各派,但從其作品觀之,得王獻之、釋智永二家最多。其書淋漓痛快,雋雅奇變,晚年書藝更達至爐火純青之境。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
米芾著有《書史》、《畫史》、《海岳名言》等,對前人多有譏貶,然決不因襲古人語,為歷代書家所重。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蘇軾稱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黃山谷稱米芾書法:“如快劍(石斤)陣,強弩射千里,所擋穿徹。書家筆勢,亦窮于此。”同為“宋四家”的蘇軾、黃山谷對米芾有如此高的評價,可謂推崇備至了。
《宋史》稱米芾書法:“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宣和書譜》則說:“書學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鎦,隸法師宜官。晚年出入規(guī)矩,自謂‘善書者只一筆,我獨有四面’。寸紙數(shù)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
4.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學士。北宋書法家,“宋四大家”之一,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莆(襄陽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從書法風格上看,蘇武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guī)規(guī)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構字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盡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盡現(xiàn)妍麗遒勁之態(tài)。
蔡襄為人正直,字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zhèn)洹薄F鋾ㄔ谄渖熬褪軙r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shù)蘇東坡、歐陽修。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 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評論蔡襄的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云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 官方《宋 史·蔡襄傳》稱他:“襄工于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許將《蔡襄傳》說:“公于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宋仁宗曾詔令他書寫御制元舅隴西王碑文和邇英閣御撰碑文。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 ,所以傳世作品較少。蔡襄書法墨跡多為尺牘詩翰。傳世墨跡有《謝賜御書詩》,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 “忘歸石、”“國師巖” 等珍品。
蔡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 。前人在評論蔡襄書法時,都認為它“形似晉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書法有六朝、唐人風,粹然如琢玉。”他的行書《澄心堂紙尺犢》可看作是蔡襄傳世墨跡中最典型、最蹈循晉唐故土的代表作品。此作秀妍恬淡,頗具晉唐人的韻致。全文以行楷寫成,結構端正略扁,字距行寬緊合適,一筆一劃都甚富體態(tài),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歲,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楷書入宋以后,蔡襄應是宋代楷書的第一人。《晝錦堂記》是蔡襄大字楷書的代表作品。它汲取顏書筆意成之,嚴謹遒勁、方圓兼?zhèn)洌H有顏楷寬博大度的風神。此作乃蔡襄為當朝重臣韓琦所書。為了表示對韓琦的敬重,蔡襄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別出心裁,每字單獨寫上幾十遍,擇其最佳者進行拼合,故《晝錦堂記》又號“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開來寫,無論字間的呼應,還是章法的貫氣都會受到破壞,因之《晝錦堂記》是得失參半的——單個字是完美的,整體的排布上卻存有顧盼失神之弊。
蔡襄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總體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chuàng)新的意識略遜一籌。明季徐青藤嘗評蔡襄書云:“蔡襄書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勁凈而勻,乃其所長。”點出了蔡襄書法的優(yōu)劣長短。蔡襄固然不是一個嶄新風格型的大師,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fā)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承前啟后,為后世所矚目。
書法中的章法感要怎么培養(yǎng)?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tǒng)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fā)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fā),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后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學毛筆后學硬筆的傳統(tǒng)觀念。我們現(xiàn)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fā)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fā),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xiàn)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么?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墻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fā)現(xiàn)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里。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fā)現(xiàn)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記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fā)痛,手腕發(fā)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xiàn)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么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么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guī)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shù)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jù)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jù)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準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chuàng)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么?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并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范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yè)紙上,這種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yè)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準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準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chuàng)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jù)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chuàng)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談練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zhí)筆的方法。由于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談寫字的姿勢和執(zhí)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采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于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qū)域。一般右手執(zhí)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jié)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制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茍,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yè)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guī)范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yè)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