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
(譯文)黃帝說:五行的推移,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它的太過與不及是怎樣的呢?
(原文)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
(譯文)岐伯說:五行之氣更迭主時,互有勝克,從而有盛衰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
(原文)帝曰:平氣何如?
(譯文)黃帝說:平氣是怎樣的呢?
(原文)岐伯曰:無過者也。
(譯文)岐伯說:這是沒有太過和不及。
(原文)帝曰:太過不及奈何?
(譯文)黃帝說:太過和不及的情況怎樣呢?
(原文)岐伯曰:在經有也。
(譯文)岐伯說:這些情況在經書中已有記載。
(原文)帝曰:何謂所勝?
(譯文)黃帝說:什麼叫做所勝?
(原文)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臟。
(譯文)岐伯說: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這就是時令根據五行規律而互相勝負的情況。同時,時令又依其五行之氣的屬性來分別影響各臟。
(原文)帝曰:何以知其勝?
(譯文)黃帝說:怎樣知道它們之間的相勝情況呢?
(原文)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譯文)岐伯說:首先要推求氣候到來的時間,一般從立春開始向下推算。如果時令未到而氣候先期來過,稱為太過,某氣太過就會侵侮其所不勝之氣,欺凌其所勝之氣,這就叫做氣淫;時令已到而氣候未到,稱為不及,某氣不及,則其所勝之氣因缺乏制約而妄行,其所生之氣因缺乏資助而困弱,其所不勝則更會加以侵迫,這就叫做氣迫。所謂求其至,就是要根據時令推求氣候到來的早晚,要謹慎地等候時令的變化,氣候的到來是可以預期的。如果搞錯了時令或違反了時令與氣候相合的關系,以致于分不出五行之氣當旺的時間,那麼,當邪氣內擾,病及于人的時候,好的醫生也不能控制了。
(原文)帝曰:有不襲乎?
(譯文)黃帝說:五行之氣有不相承襲的嗎?
(原文)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譯文)岐伯說:天的五行之氣,在四時中的分布不能沒有常規。如果五行之氣不按規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現象,反常就會使人發生病變。
(原文)帝曰:非常而變奈何?
(譯文)黃帝說:出現反常怎么辦?
(原文)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譯文)岐伯說:如在某一時令出現的反常氣候,為當旺之氣之所勝者,則其病輕微,若為當旺之氣之所不勝者,則其病深重,而若同時感受其他邪氣,就會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氣候的出現,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病就輕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發病,則病深重。
(原文)帝曰:善。余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于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
(譯文)黃帝說:好。我聽說由于天地之氣的和合而有萬物的形體,又由于其變化多端以至萬物形態差異而定有不同的名稱。天地的氣運,陰陽的變化,它們對于萬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個多,哪個少,可以聽你講一講嗎?
(原文)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譯文)岐伯說:問的實在詳細呀!天極其廣闊,不可測度,地極其博大,也很難計量,像您這樣偉大神靈的圣主既然發問,就請讓我陳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顯現五色,而五色的變化,是看也看不盡的;草木產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嘗也嘗不完的。人們對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別與五臟相通的。天供給人們以五氣,地供給人們以五味。五氣由鼻吸入,貯藏于心肺,其氣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潤,聲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貯藏于腸胃,經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內注五臟以養五臟之氣,臟氣和諧而保有生化機能,津液隨之生成,神氣也就在此基礎上自然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