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口氣看完從夏朝到新中國4000年歷史

公元前2070年,大禹因治理洪水有功,接受舜的禪讓,并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大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破壞禪讓的傳統,自立為王,恢復了黃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從此,王位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史稱家天下。

公元前2018年,夏啟死后,其子太康繼承王位,太康在位期間只顧游玩,不理政事,有窮氏首領后羿,乘機奪取了夏朝的政權,史稱太康失國。

公元前1973年,后羿的手下寒浞趁機殺死后羿,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寒”,并消滅了偏安在斟鄩的夏朝殘余勢力,至此,夏朝亡國,夏朝的統治區域全部控制在寒浞手里。

公元前1933年,大禹的后代少康,在有仍氏和有虞氏的幫助下,成功擊敗寒浞,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此后的夏朝王位一直在大禹的后代傳承。

公元前1600年,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即位后,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苦,商部族首領商湯看到夏桀的殘暴,在鳴條之戰中滅亡夏朝,建立商朝,至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就此結束。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商湯建立商朝后,在這三百年當中王族內部因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導致商朝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直到商朝第十九位國君盤庚即位,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搬遷到殷,史稱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后,商朝國勢逐步走向強盛,故后世稱商朝為殷或殷商。

公元前1250年,商朝第二十二位國君武丁即位,武丁是繼盤庚之后,又一位有作為的君王,武丁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商朝達到頂盛時期,史稱武丁盛世。

公元前1046年,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即位后,由于他殘暴荒淫,寵信妲己,造成諸侯臣屬紛紛離叛,又加上連年的征戰,導致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姬發趁機連合諸侯軍隊前去討伐帝辛,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朝軍隊,帝辛逃到鹿臺自焚而死,至此,延續500余年的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史稱西周。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為了鞏固周朝的統治,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先后分封的有魯、齊、燕、宋、晉等71個諸侯國。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病逝后,西周歷經了周成王和周康王,在周成王和周康王的治理下,西周達到鼎盛時期,史稱成康之治。

公元前896年,歷經成康之治后,西周實力漸不如前,這一時期,西北犬戎的勢力逐漸強大,不斷進攻西周,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被迫將都城遷往犬丘。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姬宮湦即位,是為西周末代君王,周幽王在位期間不問政事,寵愛褒姒,任用奸臣主持朝政,從而引起百姓強烈不滿,又加上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和褒姒的兒子為太子,致使王后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據說,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一笑,下令點燃烽火臺,戲弄了諸侯,導致諸侯們都不相信烽火。

公元前771年,申侯為了給外孫和女兒討回公道,聯合繒國與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結束。

公元前770年,姬宜臼在諸侯國的擁戴下即位,是為周平王,東周開始,同年,周平王鑒于鎬京殘破,又處于犬戎威脅之下,決定下令東遷,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護送有功,秦襄公被封諸侯,至此,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東周的前半期,也被稱為春秋時期,在春秋時期各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據史書記載,春秋年間,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死,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余次。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東周的后半期,也被稱為戰國時期,此時的周天子完全淪為吉祥物,然而從春秋時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諸侯,經過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戰國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以秦國、齊國、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燕國最為強勁,史稱戰國七雄。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在秦國推行變法,商鞅變法使貧弱的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后來秦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卒四十余萬,經此一戰,趙國一蹶不振,秦國的最后對手被擊潰。

公元前256年,因東周與六國合縱攻秦,導致秦國不滿,于是秦國派兵滅亡東周,同年,東周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郁憤而終,自此,傳37王,立國790年的周王朝滅亡。

公元前247年,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此時的秦國歷經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異人六位明君的治理下,秦國已經成為七國當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公元前237年,22歲的秦王嬴政,鏟除了嫪毐集團和呂不韋集團后,開始親政,親政后開始推行統一六國計劃。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內史騰攻打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滅亡。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將李牧殺害,同年,王翦率領大軍,攻入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滅亡。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賁攻打魏國,王賁率軍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后魏王出降,魏國滅亡。

公元前二二四年,王翦率60萬大軍大破楚軍,楚將項燕兵敗自殺,次年,秦軍攻入楚國都城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公元前222年,嬴政派王賁攻打燕國的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

公元前221年,王賁率軍從燕國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向嬴政投降,齊國滅亡,至此,秦王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同年,嬴政統一六國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位期間,分天下36郡,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奠定了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于邢臺沙丘,終年49歲,遺詔由皇長子扶蘇即位,但是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逼令扶蘇自盡,改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在位期間,加重農民的賦稅,供于自己享樂,并且大量征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導致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帶領900余名戍卒,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喊出了流傳至今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各地紛紛響應,同年,劉邦和項羽也起兵于江淮共同抗秦。

公元前208年,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章邯和王離所率的四十萬秦軍主力,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

公元前207年,趙高將在位3年的秦二世胡亥殺死于望夷宮,并擁立子嬰為秦三世,同年,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自此,統一六國僅十五年的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全國最高統治權,爆發了楚漢之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的西楚敗亡,劉邦建立西漢而告終。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后駕崩,終年62歲,其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在位期間,呂后開始獨掌大權。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因受到呂后的刺激抑郁而終,時年23歲,漢惠帝駕崩后,呂后先后立兩位少帝為傀儡,自己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在她統治期間,尊崇黃老之學,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另一方面,呂后又重用呂家人,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后,因大臣不滿呂氏干政,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施計奪取了呂氏的兵權,并迎立劉邦的第四子劉恒即位,是為漢文帝,此后的西漢王朝在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的治理下,使西漢國力達到頂盛時期。

公元前48年,漢宣帝劉詢駕崩,其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漢元帝在位期間,寵信宦官,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締結外黨,從而導致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王朝由此走向衰落。

公元前1年,年僅九歲的漢平帝劉衎繼位,是為西漢第十四位皇帝,漢平帝在位期間,由,王政君以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王莽出任大司馬,掌握軍政大權。

公元8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史稱新莽,至此,立國210年的西漢滅亡,穿越者王莽稱帝后,進行了多項改革,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導致改革失敗,最終引發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大規模的反抗。

公元23年,劉邦的九世孫劉秀,在昆陽之戰中,殲滅了王莽軍隊主力,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起義軍戰士所殺,至此,歷經1帝,國祚15年的新朝滅亡。

公元25年,劉秀在鄗城登基稱帝,是為漢世祖光武帝,同時,劉秀為了光復漢室江山,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公元26年至公元36年,經過十一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先后消滅了數十個割據勢力,使漢朝再次歸于一統,天下平定之后,劉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

公元57年,劉秀病逝,享年62歲,此后的東漢王朝在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的治理下,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06年,漢和帝劉肇病逝后,東漢進入幼兒園時代,多位不到10歲的皇子繼位,致使東漢朝政,在外戚和宦官之中來回交替,東漢王朝從此走向衰弱。

公元184年,由于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東漢王朝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史稱黃巾起義,然而腐朽的朝廷根本無力平叛,東漢王朝為了順利平叛,將兵權下放給各地州官,各地豪強大族從此開始慢慢擁兵自重,最終演變成東漢末年豪強軍閥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

公元189年至公元195年,黃巾起義被東漢平定之后,東漢先后歷經了董卓之亂和李傕郭汜之亂,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帶領群臣逃到洛陽,此時的東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196年,曹操前往洛陽去迎接漢獻帝劉協并遷都許昌,從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朝丞相的名義討伐各路軍閥,在官渡之戰中消滅了袁紹后,逐步統一了北方地區。

公元208年,曹操為了統一全國,率軍二十萬大軍,順江而下,準備一舉消滅孫權和劉備,但是被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打敗。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承父親的爵位,同年,曹丕逼迫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禪讓,建立起了曹魏政權,至此,立國195年的東漢滅亡,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三國時期。

公元221年,曹丕篡漢后,劉備為了延續漢室江山,在成都武擔山登基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為帝,建立了東吳政權,至此,形成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先后對魏國發動五次北伐,但是都以各種原因退還,最終未能完成興復漢室的目標。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從此,曹魏的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派遣鐘會和鄧艾攻伐蜀漢,蜀漢后主劉禪不戰出詳,蜀漢亡國。

公元265年,司馬昭因中風猝死,其子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爵位,次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吳末帝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至此,三國鼎立的時代結束,晉朝時代開始。

公元290年,在位25年的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時年55歲,其子司馬忠即位,是為晉惠帝。

公元291年至公元306年,由于晉惠帝司馬衷懦弱無能,導致皇后賈南風專權,從而引起了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發生的內亂,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使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

公元304年,氐族領袖李雄趁著西晉皇室內亂,占領四川地區,建立了成漢政權,同年,匈奴貴族劉淵,以復漢為名,建立了前趙政權,至此,五胡亂華開始。

公元317年,前趙皇帝劉聰,派兵包圍了西晉都城長安,西晉末代皇帝司馬鄴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前趙,至此,統一三國僅51的西晉王朝滅亡,而后各族陸續在北方建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同年,西晉皇室司馬睿帶領官員和百姓往南遷移,并在建康登基稱帝,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東晉王朝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并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

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堅,先后滅掉前燕、前涼等割據國家,統一了北方地區,次年,符堅為了實現全國統一,率領百萬大軍攻打東晉,但被謝玄和謝安等人,打敗于淝水之戰中,肥水之戰的慘敗,使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建立劉宋政權,至此,存在了103年的東晉王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南朝承自東晉,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四朝,均以建康為都,北朝承自十六國,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公元581年,身為關隴門閥之首的楊堅,以外戚的身份,逼迫九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

公元588年,隋文帝任命楊廣為統帥,起兵南下攻打陳朝,隋軍攻入建康,俘虜了陳朝皇帝陳叔寶,至此,隋文帝楊堅結束了自西晉以后中國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朝結束,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公元604年,在位24年的隋文帝楊堅在仁壽宮離奇去世,享年64歲,同年,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隋煬帝在位期間,營建并遷都洛陽,開鑿隋朝大運河,又加上頻繁發動戰爭,這些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從而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致使天下大亂。

公元618年,隋煬帝見天下大亂,心灰意冷,越發的荒淫昏亂,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在江都殺害了隋煬帝,自此,立國37年的隋王朝滅亡,同年,李淵攻取長安后,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公元619年至公元624年,唐朝先后消滅了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人的割據勢力,基本上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同年,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禪讓皇位,是為唐太宗,此后的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的治理下,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百姓生活安康,唐朝版圖擴大到了最大化。

公元683年,在位34年的唐高宗李治去世,終年56歲,七年后,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逼迫自己的兒子禪讓,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公元705年,張柬之聯合禁軍將領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大唐國號,同年,當了15年的女皇帝武則天在上陽宮駕崩,享年82歲。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繼位,是為唐朝第七位皇帝,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和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漸怠慢朝政,任用李林甫和楊國忠主持朝政,以及寵愛楊貴妃,從而導致朝政混亂。

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聯合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這場內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公元763年,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被唐代宗李豫平定,此后的唐朝歷代皇帝,一直被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現象所困擾。

公元846年,唐宣宗李忱繼位,是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在位期間,致力于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使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史稱大中之治。

公元859年,在位十三年的唐宣宗李忱駕崩,其子李漼即位,是為唐懿宗,唐懿宗在位期間,驕奢淫逸,寵信宦官,導致國內民不聊生,喪失了宣宗時期的成果。

公元878年,爆發了黃巢起義,黃巢起義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

公元884年,在各鎮節度使的夾擊下,黃巢起義被平定,這次起義使唐朝的經濟重地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此外,這次起義后,藩鎮割據普遍出現,部分實力強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

公元888年,唐昭宗李曄即位,是為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在這一時期,宣武軍節度使朱溫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成為風云人物,同時,在朱溫的苦心經營下,逐漸成為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公元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挾持唐昭宗將都城長安,遷往洛陽,同年,朱溫將在位16年的唐昭宗李曄弒殺,時年38歲,另立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唐哀帝在位期間,一切政事都由朱溫決策。

公元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建立后梁,次年,朱溫派人將在位3年的唐哀帝毒殺,年僅16歲,至此,歷經21帝,立國289年的李唐王朝滅亡,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另一個分裂時期,史稱五代十國,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十國是指除中原地區之外存在的十余個割據政權。

公元916年,五代十國時期,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后,建國稱帝,國號契丹,是為遼太祖。

公元954年,后周皇帝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周世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致力于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但是在攻打契丹國時突發疾病,不久去世,年僅39歲。

公元960年,周世宗柴榮病逝后,其子九歲的柴宗訓繼位,是為周恭帝,隨后不久,后周禁軍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迫后周恭帝禪位,建立宋朝,史稱北宋。

公元961年,趙匡胤為防止歷史重演,先后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臣的軍權,致使宋朝逐漸走向重文輕武的道路。

公元962年至979年,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割據政權,基本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公元997年,宋真宗趙恒繼位,是為北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間遼國大舉入侵,最終在寇準的勸說下,宋真宗御駕親征,挫敗遼軍于澶淵,達成澶淵之盟,實現了宋遼百年間和平。

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逝后,北宋在宋仁宗趙禎和宋英宗趙曙的治理下,社會趨于穩定、經濟規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極一時。

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在西北地區建國稱帝,國號大夏,至此,形成了遼國、北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1100年,宋徽宗趙佶繼位,是為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在位期間大興土木、揮霍無度、立花石綱、豪奪天下珍奇花石鳥獸,致使農民起義頻發。

公元1115年,東北地區的女真族開始崛起,并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建國稱帝,國號大金,是為金太祖,同年,遼朝末代皇帝天祚帝帶領大軍前去征討,結果遼軍大敗,天祚帝逃跑,經此一戰,二百多年的遼朝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公元1125年,在金國不斷的攻打下,遼國被金國所滅,同年,金國皇帝完顏晟,看見北宋皇帝趙佶昏庸無能,分兵兩路,南下攻打北宋,宋徽宗嚇得傳位其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宋都開封,將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后宮妃嬪與朝臣等三千余人俘虜北上,史稱靖康之變,自此,立國167年的北宋亡國,同年,宋徽宗之子趙構在應天府建國稱帝,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公元1134年至公元1140年,岳飛為了收復失地,率領岳家軍先后進行四次北伐,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因宋高宗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從而北伐之功毀于一旦,此后不久,宋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年僅39歲。

公元1141年,南宋與金國簽訂《紹興和議》,以秦嶺淮河為界,從此形成了以金國、南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1206年,成吉思含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后,建立大蒙古國,開始打破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1227年,成吉思含發動大規模的滅夏之戰,夏末帝李晛投降,西夏滅亡。

公元1234年,南宋為了報靖康之恥的仇,聯合蒙古軍一起攻打金國,金國在南宋和蒙古的聯合夾擊之下覆亡于蔡州。

公元1271年,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正式建立元朝,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是為元世祖。

公元1279年,元朝南下攻打南宋,南宋與元朝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同年,南宋戰敗,陸秀夫背著南宋末代皇帝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自此,國祚152年的南宋滅亡,元朝實現了自唐朝以來的又一次大一統。忽必烈在位期間,加強對邊疆的控制,注重農桑、倡辦學校、使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公元1294年,在位35年的元世祖忽必烈病逝,享年八十歲,忽必烈病逝后,此后的元朝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又加上繁雜的賦稅,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民族壓迫十分嚴重,致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最終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

公元1359年,在元末農民起義中,朱元璋從元末群雄中脫穎而出,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最終攻占了元朝在江南的半壁江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南方大元勢力后,在南京紫金山,祭天登基,建立明朝,是為明太祖,同年,朱元璋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派遣徐達和常遇春舉兵北伐,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帶領后妃與一百多名大臣北逃,至此,歷經11帝,立國98年的元朝在中原統治結束,明朝開始,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丞相和行中書省,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興修水利,減免賦稅,文化上,大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由于太子朱標早死,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在齊泰和黃子澄等人協助下,力行削藩政策,以至于周王、代王、齊王、岷王,湘王,先后或被廢為庶人或被逼自殺,同年,燕王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以清君側,靖內難的名義起兵,史稱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奪位戰爭,最后燕王朱棣率軍南下,攻占京師南京,建文帝在宮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占京師南京后,在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此后的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的治理下,使明朝國力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年僅38歲,其子朱祁鎮即位,是為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在位期間,寵信宦官王振,導致宦官專權,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御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結果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是明朝開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公元1449年,朱祁鎮被俘后,瓦剌首領也先大舉入侵明朝首都北京,兵部尚書于謙率領各路明軍奮勇抗擊,屢次大破瓦剌軍,也先率軍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明王朝轉危為安,此后的明朝皇帝要么不上朝開始修仙,要么荒淫無度,致使朝政敗壞,而勵精圖治的皇帝,卻英年早逝,明朝處于內憂外患當中。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權,開始起兵反明。

公元1619年,明軍集結全國精銳20萬和朝鮮等軍隊,號稱47萬大軍,兵分四路攻打后金,努爾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原則,大敗明軍于薩爾滸,史稱薩爾滸之戰,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之后明朝方面由進攻轉為防御,后金方面由防御轉為進攻。

公元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即位,是為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帝在位期間,勤于政事,厲行節儉,力圖實現明王朝的中興,但是由于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又加上對后金的作戰不斷失敗,最終爆發了明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以李自成和張獻忠為主要首領的農民軍。

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病逝后,其子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后,率領起義軍攻陷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自縊于煤山,自此,傳16帝,國祚276年的明朝滅亡,同年,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投降清朝,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入關后20年時間里,先后平定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以及南明等政權,基本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此后的清朝歷經了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歷,三位皇帝的治理下,中國人口突破三億,國土面積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使清朝的達到鼎盛時期,史稱康雍乾盛世。

公元1796年,清仁宗颙琰即位,是為清朝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河道漕運等問題,清朝出現了中衰。

公元1820至公元1839年,英國為了打開清朝的市場,大量走私鴉片,鴉片的輸入不反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導致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于是道光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

公元1840年,英國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由于清軍戰敗,被迫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歷史由古代步入近代。

公元1851年,洪秀全率領2萬余人在廣西金田村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開始向清王朝宣戰。

公元1856年至公元1860年,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打開清朝市場,在俄美兩國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清朝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公元1862年,清朝鑒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開始重用洋務派官員,展開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使得清朝的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強。

公元1864年,洪秀全病逝,其子洪天貴福繼承其位,同年,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曾國藩指揮的湘軍攻陷,并俘虜了洪天貴福,至此,歷時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覆亡。

公元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爭,由于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清朝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至此,歷時30余年的洋務運動破產,次年,清朝被迫同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公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并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勝利后,短短兩個月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

公元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于南京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勸說和逼迫下,清朝末代溥儀頒布退位詔書,至此,國祚276年的清朝和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結束,同年2月13日,孫中山被迫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將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讓位于袁世凱,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稱為北洋時期,該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稱為北洋政府。

公元1915年5月,袁世凱屈服日本,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稱帝的支持,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同年12月,袁世凱在英國和日本的支持下,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隨即引發護國運動。

公元1916年3月,在護國軍的討伐下,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月,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袁世凱死后,軍閥割據的時代開始。

公元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在法國巴黎召開對德和會,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由此引發了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

公元1921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

公元1926年至公元1927年,為消滅各地軍閥割據勢力,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同年,在北伐軍和國民軍的北伐下,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的軍隊,以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

公元1928年,因張作霖未能滿足日本的要求,日本關東軍決定殺死張作霖,同年6月4日,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發,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張作霖被炸身亡,至此,統治民國16年的北洋軍閥政府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領導。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爆發,由于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占領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

公元1936年,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西北軍領袖楊虎城,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史稱西安事變,同年,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

1937年7月7日,日軍向盧溝橋一帶中國軍隊開火,中國守軍第29軍予以還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史稱七七事變,同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無人道,長達六個星期的南京大屠殺,此后的中國軍隊先后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昆侖關戰役等勝利。

公元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公元1945年,中國軍隊先后收復了馬尾鎮、連江縣城、南寧、溫州、柳州、鎮南關等城市,同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正式結束。

公元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

1947年,劉鄧大軍開始千里挺進大別山,陳毅和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陳賡和謝富治兵團挺進豫西,三路大軍,互相策應,牽制了南線國民黨軍一半以上的兵力,整個戰爭格局從此發生根本的轉變。

1948年,解放軍先后取得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這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后,北平和平解放,同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蔣介石帶著大量黃金儲備前往臺灣,同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至此,從夏朝到新中國約4000年歷史結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盤點歷朝歷代維持的時間。壽命最長的并不是唐朝...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注釋
中國各朝代皇帝列表全覽,被承認的皇帝都在這!收藏漲知識
中國歷史上,那些被分為南北或者東西朝的朝代
上下五千年記幾朝?小學學的中國歷史朝代歌我還倒背如流,你呢?
我國歷史各朝代名稱的由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亳州市| 织金县| 嫩江县| 德州市| 平陆县| 波密县| 武山县| 西华县| 嵊泗县| 迭部县| 新郑市| 武川县| 毕节市| 中宁县| 邹城市| 江陵县| 保定市| 大冶市| 深水埗区| 六盘水市| 新沂市| 西林县| 清河县| 滁州市| 安化县| 天全县| 伊通| 孝昌县| 安康市| 鸡西市| 沅江市| 都匀市| 区。| 敦化市| 鄂州市| 什邡市| 宜兰县| 尚义县| 静乐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