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筆法
發布日期:2014-07-30字號:[ ]
書成于筆,簡言之就是用筆的中鋒、側鋒把漢字寫出來。便是筆法。
但要踐行起來不是件易事。歷史上執筆方法名目繁多,有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最為常見的是五指執筆法,要領是“指實、掌虛”。執筆又分低執筆、中執筆、高執筆(懸筆)。就寫字姿勢而言,又分坐姿、立姿兩種。但都必須按照運筆的法度、筆勢走向、下筆力度綜合起來實現。具體講就是要掌握指法、身法、腕法,應用時強調一個“穩”字,握筆要穩、身體姿勢要穩,方可適應書寫出的開合、跳動、行云流水,使作品更富有魅力。清?康有為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
先講指法;古時練指法時,另一人從后面偷襲,“抽其筆而不脫”。是說握筆要用力。通常握筆是將毛筆置于拇指第一節,食指中指第一節中間,拇指向內水平用力挺。食、中指用力向拇指方向壓,無名指、小指向上托于中指,將挺、壓兩股力量形成合力,使其運筆揮灑自如。
不過,對于個人的運筆習慣方法也應尊重。
二說身法;書圣王羲之有個絕妙的論述:書畫之波撇屈曲,皆須一身之力而送之。寫書法不管你是坐著寫或是站著寫,都是一個全身心的運作。首先要“心”到,就是要集中思想為作品謀劃布局,二是要調整身體氣息,三是要調節肢體動作,使之融入到作品的創作中去,特別是站姿,要求頭俯、身躬、臂懸、足開,在創作行書或草書時更能體現全身運動的情形,所以就有書法是養生之道一說。
再說腕法;在講腕法之前,先要了解一下臂膀的結構,以寫字常用右手為例,它是由臂、肘、腕、指四部分構成,寫字時這四個部分缺一不可。寫小字時將腕按在紙上,發揮腕、指的運作,肩、肘動作幅度要小一些。寫大字時必須提肘提腕,使整個右臂乃至腰部都運作起來。
用腕運筆提、按、頓、挫、輕重、徐疾擺動,寫出來的字與不用腕寫出來的字,明顯有強弱、厚薄、活潑呆滯之分別。
初學書法者,要先訓練執筆法,進而訓練運腕、運肘、運身之法,繼承傳統、敢于創新、弘揚書法藝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