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號稱乙肝大國,10%以上的人都曾感染乙肝,近年來隨著疫苗普及,城鎮醫療衛生水平提高,乙肝感染率已降到7%以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武警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唐紅衛在被問及肝病問題時指出,“現在肝臟腫瘤的發病率仍然很高,并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炎等多種肝臟疾病發病率呈現上升勢頭,應引起注意。”
肝癌年輕化并不是危言聳聽
繼歌壇新秀34歲的姚貝娜因乳腺癌去世后,又有一位明星去了天堂。6月1日凌晨,臺灣組合“可米小子”成員,曾唱過青春紀念冊的安鈞璨因肝癌去世,年僅31歲。
“環境污染、營養過剩、生活不規律、自身免疫、先天性疾病、血液傳播等都會引發肝病。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的一類肝炎,傳染性強,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種類型,其中甲肝和戊肝可通過消化道傳染,血液是乙肝、丙肝等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唐紅衛副主任在分析肝受損原因時說:“肥胖、亂吃藥、酗酒、不講衛生等都是肝臟受傷的元兇。”
五種信號警惕肝病
唐紅衛副主任指出,肝癌不是一天形成的,當身體出現以下狀況時就得小心注意了:
食欲不振
肝臟受損往往導致消化不好,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厭食油膩、惡心、嘔吐等。
易疲勞
肝臟有問題導致的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會讓人能量不足,長期如此會導致人體出現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頭昏耳鳴等現象。
蜘蛛痣和肝掌
一些肝硬化患者會出現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見于臉部、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肝掌則常出現在手掌兩側。
黃疸
肝臟出現異常時,就會導致膽道受阻,引起黃疸,通常表現為眼睛、皮膚、尿液等發黃。
出血
肝臟出現異常的時候就會造成凝血因子合成異常,這時候就會出現牙齦出血、鼻子出血等癥狀。
科學保肝護肝迫在眉睫
五臟之一的肝,具有代謝、排毒、造血和強大的免疫功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肝臟健康面臨諸多挑戰,保肝護肝迫在眉睫。
唐紅衛副主任指出,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已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伴有重度肥胖的患者會增加得冠心病的風險,要及時就醫;伴有轉氨酶升高的,要及時治療。平時要注意保肝護肝,節制飲食,適當運動,如每周堅持150分鐘以上中等量的有氧運動,最好大步走,這些對健康十分有益。
唐紅衛副主任特別提到藥物性肝炎,“是藥三分毒,亂用或濫用藥物都會造成肝臟損害。”
定期查體包括肝功、腹部超聲、腫瘤標志物等檢查都是早期發現肝癌的有效方法。特別是處于疲勞和壓力狀態下的中青年人更應關注自己的肝臟。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病從口入,飲食要均衡,少吃發霉食物、肥肉和油炸食品。年輕人也要少熬夜,因為肝臟在晚上11點以后開始進行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要保證每天7-8小時睡眠,按時作息,早睡早起。
【上篇文章】點贊抗埃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