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健康長壽,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追求和研究的方向。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總結出的長壽之道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這影響長壽因素占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究竟怎么理解?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呢?
“壓力激素”會損傷身體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黃帝內經》也曾說到:“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現代醫學發現:癌癥、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心血管系統也會由于長期過勞而變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樂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松,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那么,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多的分泌快樂的“益性激素”,減少“壓力激素”呢?
確定一個目標,勤于思考
新的研究表明,“目標感很強”對健康有益。因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進而決定其生理狀況。
勤于思考的人的腦血管處于舒展狀態,因此,經常用腦可以促進腦部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中老年朋友退休后可以上老年大學,學習書法、跳舞、唱歌、畫畫等等,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動的狀態。
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因為與人為善,常做好事,心中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平,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郁癥的良方。
家庭和睦是長壽的秘密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教授積20年的研究發現: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際關系”。他們說,人際關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人際關系不僅包括和朋友的關系,還包括和家人的關系。因此,家庭和睦、與朋友相處愉快是長壽的秘訣之一!
付出友善就會收獲友善
當我們對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以微笑相迎。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微信跟老同學聊天,記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
這個友善包括:贊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獲別人的友善,心情也會更好哦!
其實,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僅僅是吃和運動,還有愉快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也是十分重要的!趕緊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朋友們吧,祝大家健康樂、長命百歲!
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占 15%,社會環境占 10%,自然環境 占7%,醫療條件占 8%,而生活方式占 60%,幾乎起了決定作用。
這么看來,生活方式是影響壽命最重要的因素!可以這么認為,大多數沒到百歲的人,受到的最大影響就是生活方式!
最近,鐘南山院士首次公開“養生經”,早看你就早賺了!
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1、生活作息
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覺。
早上7:00起床。
中午小睡半小時。
2、飲食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按照很多健康專家的倡導應該是'早餐吃飽、午飯吃好、晚飯吃少'。
但現實中很多白領、上班一族卻恰恰是'早飯不吃,午飯湊合,晚飯撐個飽'。
長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膽囊炎,午飯不按時吃容易得胃病。不挑食,不抽煙,不喝酒。
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3、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或者肺心病,最后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4、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
5、輕傷就要下火線
我真心地希望每一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輕傷就要下火線。
6、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所以人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而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
記住情緒是人們健康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生活中的三種'快樂',我們要時刻牢記: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7、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要知道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的癌癥 50 %來自家庭。
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個有科學依據。
那怎么樣讓家庭和睦,這是一門學問,必須解決四個問題:
夫妻要做到八互原則: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
8、走路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人很容易'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要堅持每天鍛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鍛煉內容可以采取最簡單的辦法——走,光走路就行了,這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
體質上升期( 0~28 歲):要參加體育鍛煉,羽毛球、乒乓球、馬拉松、游泳等活動我都非常贊成;
體質下降期( 28~49 歲):就不要參加競技運動了,進行體質鍛煉;
到老年體質衰退期( 49 歲后):就要進行功能鍛煉,保持功能正常。
鐘院士同時表示,最推薦的運動是快速步行(>120 步/分)、游泳,年長者適合練太極。
9、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
吃植物性的東西,一定要占 80 %,動物性的東西只能占 20 %。
我們現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來了,肥胖也來了,糖尿病也來了,痛風也來了。
10、男人要做到 12 個“一”
男人是家的頂梁柱,承受著更重的壓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葉',平均壽命要比女性少 2~3 歲。
男同胞們每天要盡量做到下面幾個一':
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
1、想要長壽,必須每天健康生活,做到七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