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閱卷“五慎言”
目前,全國和各省市高考語文試題均賦予作文板塊以很高的分數(shù),或60或70分。如此重視寫作能力的考查,對切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促進中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顯然應(yīng)是有益的。然而,近年來頻頻從各省市高考作文閱卷場傳來一些說法,使眾多規(guī)范作文深受其害,令人深憂。不客氣點兒講,如果我們再任這些說法像災(zāi)風一樣年復(fù)一年地刮下去,恐怕不僅高考作文閱卷的可信度會越來越低,而且中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也將受到更嚴重的危害。為此,筆者要大聲疾呼:高考作文閱卷者戒。
一者慎言“大路貨”
大路貨,就是指作文一般化,形式和內(nèi)容無新意。按理說,這樣的作文確實不該打高分。但是,我們也決不能否認,被視為“大路貨”的作文多是像模像樣的規(guī)范作文,多飽含了一線教師狠抓作文入格訓練的心血。因此,筆者認為,也不該以“大路貨”為由給這類作文打過低的分數(shù),至少給七成分才合理一些。鑒于這類“大路貨”多指考場議論文,那我們就以議論文為例來談?wù)?。大家都知道,議論文一般有話題式和論點式兩種。話題式議論文是指文題是一個話題,如《說“小”》、《綠色生活》等;論點式議論文是指文題是一種觀點,如《反對黨八股》、《拒絕平庸》等。當然,文題還可以再生動、詩意一些,但萬變不離其宗,仍不過這兩種。“話題式”寫起來自由度要高一些,立意的角度要多一些,可以自主選擇角度提出中心觀點。比如,《綠色生活》這道作文題,若寫議論文,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中心觀點,如“守住綠色生活之夢”、“綠色生活:任重道遠”、“綠色生活,不是等來的”等等。“觀點式”議論文,寫起來就沒有那么自由了,立意的角度往往被限定在作文題之內(nèi)。如《拒絕平庸》,只能談為什么要拒絕或怎樣拒絕,否則就偏題或跑題。至于具體寫法,無外乎舉例、引言、對比、類比、假設(shè)、引申、辯證之類。如寫《綠色生活,不是等來的》這篇議論文,可以先采用類比法,用其他不能坐等的事理來類比論證綠色生活同樣不能坐等,再從綠色生活需要大家一道更新觀念,不斷付出努力等角度來舉例論證綠色生活也不能坐等,在具體論證時還可以采用假設(shè)、對比、引申等方法,以使論證更嚴謹、深刻、有力。總之,寫一篇議論文,只要中心觀點明確,分論點比較明晰,事實比較充分,分析比較深刻,論證比較有說服力,也就可以得七成偏上的分了。(限于篇幅,筆者就不贅舉實例了)然而,在閱卷場的一片“大路貨”之聲中,常會使一些可以得七成偏上分數(shù)的作文(尤其是議論文)成了“冤死鬼”,被評為六成(剛及格)甚或更低一些的分數(shù)。有的高考閱卷場甚至規(guī)定:形式和內(nèi)容缺乏新意,文采不足、四平八穩(wěn)的文章(尤其是議論文)都是“大路貨”,可直截打成四類或四類以下。于是乎,很多閱卷老師為了省心省力,就在那里打太平分,致使大量考生的作文都在及格線上下浮動。于是乎,有的一線老師干脆告訴學生不要寫議論文,甚至都不想教學生寫議論文。現(xiàn)在,很多高三學生都不會寫議論文,這已不是什么個別現(xiàn)象了,一線教師恐怕都心知肚明。鑒于此,筆者不能不強調(diào)這么幾層意思:一是議論文、說明文和實用文等才是真正陪伴學生一輩子的文體,學生未來生活中思辨世象,談?wù)搯栴},發(fā)表觀點,使用各種產(chǎn)品都離不開。說得重一些,不重視這兩種文體的寫作訓練就是對學生、社會的未來不負責任。二是議論文就是那么個寫作路子,就必須得入格守范地扎實訓練。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真能學會寫議論文,從而獲益終生。三是思想和認識的出新不能絕對化,這不是誰想出新就可以出新,只要能與時俱進就不錯了。誰能保證自己的思想認識就一定是先人或他人沒有的??鬃又鲝?/span>“三人行必有我?guī)?/span>”,一千多年后的韓愈也主張“學必有師”,立意和觀點可以說毫無新意,只是針對時弊而已。四是形式出新并不意味對基本規(guī)則和一般規(guī)律的徹底背叛。吃飯總得用嘴來吃,絕不可為了創(chuàng)新改成用肚臍眼兒來吃。形式出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應(yīng)該是依循規(guī)則把基礎(chǔ)打牢實。事實上,教師不曉得怎么指導,學生不更知道該怎么下筆,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嚴重了,再也不能繼續(xù)下去了。五是這種動輒稱“大路貨”并加以打壓,不僅坑害了考生,更會對中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貽害無窮。當然,這樣講,也不意味著對那些干干巴巴、灰頭土臉、七拼八湊、毫無新意的作文也要客氣,也要不講原則地給高分。(相反,恰恰有一些這樣的作文反而被“客氣”了),只是筆者想強調(diào),一定不要隨意否定那些入格守范的議論文,不要總是簡單化、絕對化地追求什么新意,而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對考生命運和中學作文教學高度負責。
二者慎言“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長時間審視一樣的或大同小異的東西,誰都難免會審美疲勞。但話說回來,作文命題是同一的,一些考生所選擇的文體又是相同的,而某一類文體的寫作思路也往往大同小異。比如,考生一見到《拒絕平庸》這樣的高考作文題,考生自然就會想到這是一道“觀點式”議論文題,自然就會選擇寫議論文,或側(cè)重寫為什么要拒絕平庸,或側(cè)重寫怎樣拒絕平庸。在論證的過程中,又大多運用舉例、假設(shè)、引申、對比等方法來圍繞中心觀點議深論透。但是,不管考生議論得多么充分、深透,這篇作文的基本思路、結(jié)構(gòu)形式等都是基本一致的,甚至所采用的論據(jù)都很可能撞車。(可見,為了拒絕平庸,李娜、劉偉等扎堆并不奇怪!)試想想,這樣的議論文一閱就是幾百本,怎能不審美疲勞呢?就是寫成記敘類作文,也很可能會因立意、主題相同,故事大致相類而導致閱卷老師感到審美疲勞。但是,高考作文畢竟不同于作文大賽,更不是為了選拔作家,它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在發(fā)揮選拔人才的作用的同時,更擔負著測評和指導中學作文教學健康發(fā)展的使命。我們總不能只有一把選拔作家的尺子,而沒有評判規(guī)范作文的尺子,或者說除了幾篇或十幾篇值得我們炫耀的特別優(yōu)秀的作文外,其余的我們就都可以處理為“大路貨”,這顯然是不妥的。(往往一個省或市就那么十幾篇特別優(yōu)秀的作文)值得我們稱道的因此,筆者認為,閱卷老師可以“審美疲勞”,但絕不可善心和良心疲勞,絕不該以“審美疲勞”為由無情打壓那些規(guī)范的考場作文。作為閱卷老師,應(yīng)該尊重同題同類作文立意和寫法的同一性和考生思維的共性,體諒廣大考生寫考場作文的特殊性。試想一下,廣大高中生長期被“圈養(yǎng)”,考場又只有一紙一筆,又在寫同類同題作文,出現(xiàn)點兒立意和形式識似、素材撞車之類,豈不是正?,F(xiàn)象嗎?不這樣反倒不正常了!所以,我們閱卷老師還是要體諒、寬待一些,決不把“審美疲勞”當成自己怠惰、麻木,不負責任的擋箭牌。這里,必須再強調(diào)一下,這種因閱卷老師“審美疲勞”而遭打壓的,恰恰是高考作文的大多數(shù),而這大多數(shù)中又恰恰大多數(shù)是規(guī)范作文。這兩個“大多數(shù)”最終所無情打擊的,正是一線教師教學生寫規(guī)范作文的積極性??梢院敛豢鋸埖刂v,再這么搞下去,規(guī)范的作文恐怕越來越?jīng)]人愿意教了,也沒人愿意寫了!當下確已有了這樣的苗頭,我們不可不的高度關(guān)注并深刻反思??!
三者慎言“四不像”
“四不像”,即指考生的作文寫得文體特征不明顯,具體表現(xiàn)為:有的考生的作文,說是議論文吧,還有生動的故事在里面,說是記敘文吧,還有大段的議論在里面,而且是東拼西湊地粘合在一塊的。說實話,這種作文確實存在,也的確該打低分。但是,有幾點大家必須得搞清楚,那就是:第一,記敘文本身就一直是個很尷尬的概念,根本就沒有必要太較真兒。狹義地講,記敘文只能指寫人敘事類文章,如人物傳記、游記、消息之類,至于小說、劇本(包括小品)、報告文學、寫景抒情散文、寫物寓志散文等文學作品應(yīng)不在其列?,F(xiàn)在,為了便于教學生寫作文,我們才把這類文章統(tǒng)稱為記敘文的。第二,文章到底屬于什么文體不能簡單、機械地依記敘和議論的比例來劃分,而是要依據(jù)作者的寫作意圖來區(qū)分。一篇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在于運用事實向讀者來表達一種觀點或主張,那就是議論文;若是為了通過寫人記事來表達某種情感或感悟等,那就是記敘類文章。第三,不管是記敘類文還是議論文,其記敘和議論都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記敘文重在記敘,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chǔ)上議論、抒情(或夾敘夾議),議論服從于記敘;議論文重在議論,是利用事實的記敘來進行對比、假設(shè)、引申等論證,以產(chǎn)生較強的說服力,記敘服務(wù)于議論。這樣看來,考生作文到底屬于什么文體,我們必須根據(jù)作文的實際情況來判定,絕不能一看到考生議論文中有“記敘”,記敘文中有“議論”就簡單、機械地定為“四不像”,給低分。實際上,有些記敘文中的“議論”篇幅就不短,但它也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的記敘文,有的甚至是千古名篇。如蘇軾的《石鐘山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等,都是典型的“記敘+議論”式。尤其是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更是議論深刻,篇幅較大,但也不能否認這該是一篇在記事寫人基礎(chǔ)上抒情、議論的記敘文。最為典型的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每個故事后面都有一段點評式的“異史氏曰”,都在進行總結(jié)、感悟、評判性的議論。多少年來,恐怕還沒有哪個人敢說蒲松齡的文章“四不像”。其實,問題的根子并不在考生的作文上,而在閱卷場的一些不合情理、不符合實際的評分規(guī)則上,在一些閱卷老師的素質(zhì)和心理上。說實話,有的閱卷教師對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把握不準的,所以動輒就斥之為“四不像”。更有些閱卷規(guī)則制定者,為了操作便利,便簡單甚至粗暴地把“記敘+議論”判定為“四不像”??磥?,一些閱卷規(guī)則制定者和一些閱卷老師還真的需要加強一下自身修養(yǎng),不妨再用心一點兒、深入一點兒、負責任一點兒,堅決慎言“四不像”。
四者慎言“胡編亂造”
前些年,高考作文曾興起過一股創(chuàng)新之風,故事新編、新型寓言、動植物會議、病歷診斷、小品相聲等等。近幾年來,這種切合命題、立意深刻、頗具創(chuàng)意“另類作文”越來越少了,在高考滿分(或高分)作文中甚至幾乎絕跡了。原因是,不少人都視之為“胡編亂造”,并予以無情打壓?,F(xiàn)在,這種“無情打壓”已經(jīng)成了平時寫作訓練和高考閱卷的“潛規(guī)則”,大有不管青紅皂白、一律格殺勿論之勢。在這種強勢打壓、無情降格的背景下,哪個老師還肯(或膽敢)鼓勵學生如此創(chuàng)新?又有哪個考生敢拿自己的前程去冒犯這“潛規(guī)則”? 對此,筆者是這樣看的,胡編亂造者肯定有,趁創(chuàng)意作文受寵之機而企圖用“胡編亂造”來賭高分者也肯定有,甚至還很有可能導致中學生作文一派“胡編亂造”,但這都不能作為我們無情打壓創(chuàng)意作文的理由。我們只有細心地把那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好作文選出來、給合理分數(shù)的權(quán)力,而絕沒有自定“潛規(guī)則”,斃殺學生的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權(quán)力!實際上,作者用自己喜愛、且又適于自己的寫作形式來表情達意,應(yīng)該是上天賦予他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權(quán)力,誰也沒有權(quán)力去剝奪。所謂的寫文章,也不過就是要在當下的背景下、在自己能力允許的前提下選擇一種適合的表達形式來與他人和世界對話,可莊可諧,可顯可隱,可常規(guī)也可創(chuàng)意。蒲松齡選擇鬼狐故事,一代朦朧詩人選擇隱曲抒情,卡夫卡選擇荒誕的人變成大甲蟲等等,都是出于作家的自愿,都合情合理,讀者沒有權(quán)力根據(jù)自己的好惡來隨意判定其是非優(yōu)劣。我們還可以這樣講,寫作形式的選擇是一種個性化十分突出的行為,只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而絕沒有曲直是非之別??梢?,我們的閱卷規(guī)則和一些閱卷老師還是應(yīng)該選擇認真、理性、明辨和寬容,否則,我們所降格、打壓就不僅僅是創(chuàng)意作文了,更是在扼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品格——而這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所嚴重缺乏的。為此,筆者真心希望平時的作文教學和高考作文閱卷場能為“創(chuàng)造”放行,更希望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和高考作文閱卷者能本著對學生和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進一步更到位地理解作文的本質(zhì),使自己的評判能夠更理性、合理一些,以無愧于學生和社會。
五者慎言“不真實”
近幾年來,還常會聽到一些來自閱卷場的“不真實”的說法。什么“似曾相識”了,什么“克隆抄襲”了,什么“編造父母雙亡,自己選擇堅強”了等等。對此,筆者的態(tài)度是,對那些確系抄襲或刻意制造悲慘故事的考生,閱卷老師的確不該心軟。但話說回來,要想很客觀地鑒別真?zhèn)?,哪有那么容易。誰都知道,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體的選擇,考生完全可以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來寫切合命題的“悲慘故事”,這樣一來,作文中的“我”也就早已不再是考生本人了,也就沒有必要再計較“真實”了。果真如此,非但不該降格,反而應(yīng)該給予鼓勵,因為考生在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至于情節(jié)看似雷同之類的問題,也不必過于較真,因為作文要切題的,同一主題下出現(xiàn)構(gòu)思甚至情節(jié)相似的故事,在數(shù)以萬計的考生中也在所難免的。蕓蕓眾生,誰又能保證自己活得最自己,身上一點他人的影子也沒有呢?翻開皇皇文學典籍,誰敢說“唐詩”沒有抄“楚辭”、“漢賦”?誰又敢說“宋詞”沒有抄“唐詩”?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意境,抄藝術(shù),抄出創(chuàng)意,抄出自我。學點兒文學史的都明白這個道理,這沒必要再饒舌??梢?,在相同主題下,為了切合題意,學生寫了似乎有點兒相似的故事,本也是情有可原的。問題的關(guān)鍵是,我們必須按常理出牌,按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辦事,輕易不要以“失真”來傷人。比如,2011年,被炒得很熱的江蘇高考高分作文《風沙渡》,其故事情節(jié)能用“真實”這把尺子來衡量和評定嗎?因為此文是小小說,是對真實生活的提煉和加工。就是所謂的真實散文,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誰會認為是
最后,筆者再補充幾句。高考作文閱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與閱卷老師任務(wù)過重也是很有關(guān)系的。試想,每人每天300份(更有甚者多達五六百份,簡直就是快刀速宰?。粌煞昼娨环荩ㄒ豢滩煌#?,再加之“潛規(guī)則”、“審美疲勞”甚或主觀懈怠、冷漠等因素的干擾,恐怕就很難保證作文評閱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了。此外,閱卷場上的這些不大合理的規(guī)定、提法和壓分行為,也已經(jīng)嚴重干擾了中學作文教學,甚至導致不少老師不敢教學生寫規(guī)范以論文了。罰鑒于此,筆者真誠地希望:第一,一定要正視作文閱卷的特殊性,擴大閱卷老師的隊伍,把單位時間內(nèi)的閱卷量壓下來,以確保閱卷的合理性和可信度。第二,一定要認真做好閱卷教師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他們合理評閱作文的基本素養(yǎng),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決不讓“大路貨”、“審美疲勞”、“四不像”、“胡編亂造”、“不真實”之類說法再興風作浪,危害規(guī)范作文和考生利益。第三,一定要歸真守范、務(wù)實到位、充滿活力地搞好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不斷促進中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決不左右為難地僵化作文教學,更不要去做跟風式的應(yīng)試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