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言:夏天來了,不少人出現口腔潰瘍、眼睛不舒服等癥狀,中攻認為這是上火的表現,清涼解毒的魚腥草可以為你緩解這一痛苦!
魚腥草喜溫暖陰濕環境,怕干旱,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4-5月開花,6-7月結果,11月下旬開始謝苗,次年3月返青。常見野生于溪谷、田埂、草叢中或塘邊。
要求土壤肥沃,忌干旱,但適應性強,人工栽培每畝可產1000公斤以上,長江以南和華北、西北各地均有分布,適宜種植。
1、繁殖方法。采用分株,插枝和根莖繁殖均可。分株繁殖在3月下旬至4月,將母株挖出分株移栽于沙土的苗床上育苗或直接移植均可。插枝繁殖可在春、夏季,剪取無病蟲健壯枝條作插穗,截成長12-15厘米,插扦于沙壤土的苗床上,行株距16×10厘米或14×10厘米。插后澆水,遮蔭,生根后移苗定植。根莖繁殖,可在2-3月進行,挖出色白、粗壯的根莖,截成具有2個腋芽以上的小段,在苗床上或大田開淺溝育苗或定植。
2、整地定植。選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沙質壤土或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栽培。深翻松土后起畦,畦寬1.5-1.6米,畦高30厘米,溝底寬20厘米。每畝施農家土雜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按株行距14×20厘米開淺溝或挖穴定植,種植后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幼苗期遇干旱,應早晚澆水,濕潤畦土。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中耕除草和追肥2-3次,肥料以人糞尿或化肥等氮肥為主。每次除草結合追肥,每畝施人糞尿1000-1500公斤或尿素15-25公斤,先稀后濃施用。每年收割后追施氮肥為主,以促進植株萌發;第二次則施磷鉀肥為主,并培土以利越冬,為來年萌芽打好基礎。
4、收獲加工。3-5月采割較幼嫩的魚腥草供食用。若以藥用為主,種植當年只可采收1次,可在9-10月采收,第二年可收割兩次,第一次在6月,第二次在9-10月。若是加工制作飲料,可根據生產工藝要求,用鐮刀平地割下全草,洗凈曬干,即可收藏備用。
視頻網址:http://v.ku6.com/show/u6zq63Vu0FTu2BLi4_wRfA...html
魚腥草怎么盆栽?
我因為慢性結腸炎,每天要生吃魚腥草,但我們這里沒有種植,超市里買來后放一天就變質了。很傷腦筋。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辦法把魚腥草用花盆養起來,每天吃新鮮的。具體要怎么樣做。懇請各位給我建議。
新浪網友
魚腥草盆栽其實并不難,找一個深一點的花盆,將新鮮的魚腥草栽種進去,每天澆些適量的水就可以了。此草生命力較強!
如何種植盆栽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蕺菜,是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野菜。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種植
盆栽魚腥草。
魚腥草的生長習性
魚腥草在我國黃河以南都有分布,以江蘇、浙江、安徽、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最多,生長在陰濕的溪邊、林緣、田邊地角和山野溝壑中。性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的環境,較耐寒,不耐旱,不擇土壤,也少病蟲,生長適溫15℃~30℃,10℃以下停止生長。園林中可作濕地生態和陰地地被,特別是花葉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光照條件下,葉色會發生變化,呈現出淺黃、金黃、粉紅、紫紅色及過度色的組合,觀賞性更好,適合作盆栽欣賞,土培、水培均易
成功。
魚腥草是三白草科魚腥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具有發達的根狀莖,下部伏地生長,節上輪生小根,上部直立,光照好的地方泛紫紅色。葉片薄紙質,成熟后正面暗綠色,葉背淡綠或帶紫紅色。穗狀花序在枝頂端與葉對生,花小,有白色花瓣狀苞片4枚,花期5~7月。葉片用手輕揉后便可聞到一股獨特的魚腥 味,故名魚腥草。因地域不同,在各地還有許多別稱,如折耳根、豬母草、臭菜等。
魚腥草用扦插式分株法繁殖,生長期都可以進行。扦插時取枝條2~3節插于河沙床中,7~10天就會生根,也可將地下莖切成小段,直接播到花盆中,易萌發出新株。
魚腥草盆栽的管理
由于它適應性強、長勢旺,盆栽并不難管理。
移栽
栽植時可因地制宜選擇稍淺的花盆,土壤可用腐葉土(或園土)與沙按2:1的比例混合,若加適量的豆餅等作基肥更佳對今后保持旺盛生長更有利。
水分和陽光
它好濕潤,對水分要求高,平時要保持土壤濕潤,即使長期泡在淺水中也能生長,切忌土壤干旱脫水。
為方便 管理,減少澆水次數,可將盆株放在有淺水的托盤中,不時向盤中加水即可。多向葉面噴水,保持環境有一個較高的濕度。每年5~9月避開直射陽光,將它放在北向陽臺等半陰處,對花葉品種,室內窗戶附近的光照比較適宜,更能展現它嬌嫩的色彩。盆栽的魚腥草要防止突然從室內放到室外強光下,反之亦然,否則植株不適應新環境,下部葉片會萎黃脫落。為了促其快速生長,4~9月宜追肥若干次,腐熟有機肥和化肥均可。
它萌發力強,為保持良好的株型或多采收莖葉,生長期間可隨時對植物摘心打頭,控制株高,促發側枝,使株型更飽滿。入冬后地上葉片逐步枯萎,此后保持土壤濕潤,放背風處即可越冬,來年3月上旬萌芽前再翻盆處理。
盆栽魚腥草的妙用
魚腥草雖謂之草,卻有豐富的營養,作為蔬菜食用已有2000多年的
歷史。
現在魚腥草大受歡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有一種神秘的
保健作用。其制劑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的功效,用于治療乳腺炎、中耳炎、肺膿瘍、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等,甚至能預防胃癌和肺癌。植株原草可用于治療熱痢、瘧疾、禿瘡、癰腫、痔瘡、濕疹、腳氣、咽喉炎、腸胃炎、毒蛇咬傷等等。云南、四川雅安民間食其根制的菜肴,可預防治療感冒,夏季作涼茶沖飲可防中暑。
古人描述魚腥草:“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僅蕎麥而肥,莖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如今作為保健野菜和藥用更是聲名鶴起,在貴州、四川、浙江、湖南等地已被大量種植。魚腥草以涼拌生食為主,現在人們也用它來炒肉絲、炒牛肚、炒臘肉、拌涼粉、燒三鮮湯等,風味頗佳受人歡迎。
此外還被深加工成魚腥草茶等保健產品。由于魚腥草中富含揮發油和抗菌有 效成分癸酰乙醛、月桂醛、a-派烯和芳樟醇,所以有特濃的魚腥味。要去其腥 味也不難,只要把新鮮的魚腥草洗干凈,加鹽腌30~40分鐘,再用清水淘1次,擠干水分,腥 味便 沒有了。
在日本魚腥草被稱為“仙藥”,并有一本《魚腥草治百病》的專著,介紹日本人用魚腥草治 療各種疾病的經驗。
如用魚腥草干花15克或帶花魚腥草干品3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約50毫升,每天早、中、晚飲用,能保持血管柔軟,防治因動脈 硬化引起的 高血壓、冠心病等。長期飲用還能治風濕性關節腫痛、痔瘡和過敏性鼻炎。此外,魚腥草還具有減肥功能,經常食用能保持苗條身材。
下面是幾例以魚腥草為主的偏方,不妨一試。
1、魚腥草10克,用白開水浸泡10~12分鐘后代茶飲。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10天為1個療程,可治療習慣性便秘。
2、魚腥草180克,白糖30克,加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10劑,可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
3、魚腥草(干品)50~100克入開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時后代茶飲,每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3日,可治療腎病綜合癥。來源:http://www.xuexila.com/aihao/zhongzhi/564657.html
又附文:
魚腥草又名“丹根苗”,又叫側耳根。魚腥草產于我國長江流域,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尤其適于池塘邊。河岸生長,適生溫度15-30度,宜于疏松、肥沃沙壤土生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莖為紅色,有節,下部伏地,節上生細根。葉寬卵形。穗狀花絮生于莖頂,苞片4枚,具紅、黃、白三色,絢麗多彩,其花期6-8月。葫果卵圓形,種子有條紋,果熟期9-10月。
生長在潮濕而溫暖地帶的魚腥草,葉特別嫩綠,開出的花特別的白,白得悅目。
生長在較干的土質松軟的地頭處的魚腥草,葉色暗紅。根也不及生在潮溫地帶的魚腥草根色白。
魚腥草可播種、分株、扦插,且極易繁殖。
其根很長,白色有紅節。
魚腥草在我們本地叫“側兒根”,又叫臭根,這可能是其具有的魚腥味而得名。
魚腥草在餐館里端到桌上,在吉首地區還是近幾年的事。通常吃法也僅限根,涼拌式。莖和葉還是不吃的 。 魚腥草作菜,生食最佳,其香氣獨特、口感別具、風味適口可人。涼拌佐餐使人大開胃口,增進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其實魚腥草的莖葉可作蔬菜食用,有魚腥味,久食可防止口腔炎,并有潤肺之奇效。魚腥草可炒食、煎湯、煮粥、燉肉等不同食療方法。
炒食實為苗家地道的吃法,也該是最原始的吃法。將根洗盡,切成米狀顆粒,配以較多量的干辣椒,多油,先將辣椒炒香,再放進側兒根,其香無比!
魚腥草可驅寒,有治療風濕的功效。治風濕類藥物通常都會有提示:孕婦忌用!
魚腥草的陽臺盆栽種植
http://www.52caicai.com/thread-4477-1-1.html
001.jpg (117.84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2015-4-13 18:56 上傳
播種
在盆中開一條溝,然后溝中放入魚腥草根,每一條根平行擺上兩條栽種,擺放均勻以后在覆蓋上土種植上以后要注意保濕。如果是在冬前種植還應該加上一些地膜或者是報紙這樣可以保證冬天魚腥草的正常發育。
管理
魚腥草在幼苗時期應該早晚兩次澆水,要保持土壤的濕潤,如果天氣炎熱就要多澆一次水這次還可以保證水分的充足。在幼苗時期應該追加腐熟有機肥,以氮肥為主。對地上莖葉生長過旺的植株,要進行摘心,抑制長高,促進發生側枝。
采收
魚腥草定植后,苗高8—10厘米時就可以開始采摘嫩莖葉,以后每隔10—20天采收一次。
在家中如何種植魚腥草?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產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名見《名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野生于陰濕或水邊低地,喜溫暖潮濕環境,忌干旱。耐寒,怕強光,在-15℃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質壤土及腐殖質壤土生長最好,不宜于粘土和堿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術
種子發芽率不高,發芽適宜17-25℃變溫,發芽率為20%左右。根莖繁殖:春季將老苗上的根莖挖出,選白色而粗壯的根莖剪成10-12cm小段,每段帶2個芽,按行株距20cm×20cm開穴栽植,繁殖,覆土3-4cm,稍稍鎮壓后澆水,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幾小株,按上法栽種。
蕺菜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蕺菜全株有魚腥味,所以又稱魚腥草。魚腥草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均有野生分布。魚腥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并且其植株生長健壯,抗病蟲能力極強,在生產栽培中不需進行病蟲防治,可免受藥物污染,是一種無污染的藥、菜兼用植物,作為綠色無公害保健型蔬菜開發和利用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魚腥草主要以嫩莖葉和地下莖供作蔬菜食用,全株可鮮用或曬干入藥。 魚腥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能在各種土壤中生長,以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土(或沙質壤土)生長最為旺盛,怕霜凍,不耐干旱和水澇,耐陰性強。由于過度采集,目前蕺菜野生資源破壞嚴重,為了保護野生資源,應積極開發利用和進行人工家化引種栽培。
魚腥草常采用地下莖(長約6—10厘米)或帶根的壯苗繁殖栽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冬季和早春應注意防凍保溫,夏季和初秋應注意遮陽保濕。 種植魚腥草應選擇有自然遮陰(半陰半陽)、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濕潤保水的田塊栽培。前茬作物收獲后,翻土深25—30厘米,每畝撒施腐熟肥5000—6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餅肥40—50公斤作基肥,耕細耙平土壤后,做成畦面寬約150厘米的高畦或平畦,在畦面按行株距30—40×8—10厘米埋栽種莖(地下莖)或定植壯苗。也可采用高壟栽培,壟面寬40厘米左右,每壟埋栽種莖(或栽植壯苗)2行,行株距25—30×5—8厘米。 在定植后,干旱季節應適時澆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忌田間長時間積水。
栽植半個月后,每隔2周左右澆施一次稀薄腐熟的人畜糞尿或沼氣發酵肥料和適量磷、鉀化肥。田間雜草應及時清除,適時進行淺中耕松土,結合松土在株行距間撒施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料。 魚腥草還可與辣椒、茄子、番茄、菜豆、玉米、甘蔗、煙草等作物套種,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培,或選用花盆、面盆、桶、缸等容器栽培。
魚腥草定植后,苗高8—10厘米時就可以開始采摘嫩莖葉,以后每隔10—20天采收一次。采摘的嫩莖葉可以趁鮮上市,也可以曬干后上市。地下莖在定植半年以后,即可根據市場需要適時采挖,洗凈后除去雜質,趁鮮上市或用于淹漬加工。
留作種用的地下莖可隨用隨采。魚腥草全草可供藥用,隨時可采收,洗凈后曬干貯藏或上市銷售。
盆栽魚腥草及其妙用
水果邦微信公眾平臺將介紹水果、花卉等各式各樣的盆栽技術以及各種家居創意,我們倡導綠色、生態、環保,做城市農夫!您也可以加入我們的水果邦盆栽技術研究所QQ群,群號:229260419這里的都是盆栽水果的玩家,同時歡迎各位果友與小編親密交流,私人微信號:16770496(添加時請注明水果邦),并請把我分享給您身邊的果友!謝謝大家的關注,我們會一直努力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48805958.html
今天應水果邦盆栽之邀給大家介紹一下魚腥草的盆栽技術,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魚腥草又名蕺菜,是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野菜。它是三白草科魚腥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具有發達的根狀莖,下部伏地生長,節上輪生小根,上部直立,光照好的地方泛紫紅色。葉片薄紙質,成熟后正面暗綠色,葉背淡綠或帶紫紅色。穗狀花序在枝頂端與葉對生,花小,有白色花瓣狀苞片4枚,花期5~7月。葉片用手輕揉后便可聞到一股獨特的魚腥 味,故名魚腥草。因地域不同,在各地還有許多別稱,如折耳根、豬母草、臭菜等。
魚腥草在我國黃河以南都有分布,以江蘇、浙江、安徽、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最多,生長在陰濕的溪邊、林緣、田邊地角和山野溝壑中。性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的環境,較耐寒,不耐旱,不擇土壤,也少病蟲,生長適溫15℃~30℃,10℃以下停止生長。
園林中可作濕地生態和陰地地被,特別是花葉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光照條件下,葉色會發生變化,呈現出淺黃、金黃、粉紅、紫紅色及過度色的組合,觀賞性更好,適合作盆栽欣賞,土培、水培均易成功。
魚腥草用扦插式分株法繁殖,生長期都可以進行。扦插時取枝條2~3節插于河沙床中,7~10天就會生根,也可將地下莖切成小段,直接播到花盆中,易萌發出新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