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番茄別名迷你番茄、小番茄。是普通番茄中的一個變種,原產于南美氣候比較干燥冷涼的安第斯山地帶。一般果實直徑在2厘米~3厘米,果形有櫻桃形、李形、梨形等,果色有紅色、粉紅色、黃色、橙色等,果實品質好,糖度和維生素C含量大大高于普通番茄,而且富含礦物質,是菜中佳肴,果中美品,主要作生食蔬菜,餐后水果或高級酒宴起點綴裝飾作用,經濟價值比普通番茄高數倍。
櫻桃番茄豐產性也較好,一些優良品種產量與普通大番茄品種相仿,其單穗結果類似葡萄,數十個至一二百個不等,單穗果重500克~1000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旅游事業的發展,各大賓館、飯店對這種小型番茄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櫻桃番茄的栽培和推廣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具體如下:
1、植物學特性
櫻桃番茄屬茄科,番茄屬,栽培番茄種,它是以成熟多汁漿果為產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櫻桃番茄根系發達,主要分布在30厘米的耕層內,最深可達1.5米,根群分布橫向直徑可達1.3米~1.7米。根系再生能力強,幼苗經移栽,主根被截斷,易產生大量側根。大部分品種莖為蔓生型,無限生長,株高2米以上。幼苗期,頂芽生長優勢明顯,植株直立,基本不分枝,主莖第一花序出現后,頂端優勢減弱,側芽萌發能力增強,開始發生側枝,其中在花序下面的一個側枝生長勢特別強。
莖易生不定根,可利用枝條抒插繁殖。櫻桃番茄葉互生,葉深裂至主脈呈不規則羽狀復葉,每葉有5寸~92寸小裂片,小裂片呈卵形或橢圓形。葉緣齒狀,淺綠或深綠色。莖葉上密生短腺毛,分泌的汁液散發出特殊氣味,有避蟲作用。葉片的大小、顏色、形狀等因品種及環境條件而不同。
櫻桃番茄花為雌雄同花,算花授粉,花形同普通番茄,但花型略小,子房僅2室。第一花穗在2片真葉期即分化,花穗通常是多分枝的復總狀,一般每個花穗有數十至數百朵花,其數目與品種特性、營養及環境條件有關。秋季栽培的某些品種,往往幾個花穗同時開花,有時同一果穗內,基部果實已鮮紅成熟,頂端還在開。
櫻桃番茄果實鮮艷,有紅、粉、黃等顏色,直徑2厘米左右,單果重10克~20克,果型較大的單果重30克左右。種子比普通番茄小,干粒重僅1.2克~1.5克,單果內種子比較少,雜交成本也高,相對種子價格也比一般番茄高。
2、櫻桃番茄的生育周期
2.1發芽期
種子發芽到第一片葉子發芽(破碎的心)的時間長短。在正常溫度條件下,此期限為7天至9天。發芽期的順利完成主要由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和蓋子厚度決定。種子吸水后,在25C的溫度和10%以上含氧條件下發芽最快,36小時左右,根開始,通過2天至3千種葉子突出。發芽的種子低溫(0 ~ 2 c)或溫度變化(0C,12 ~ 16小時;20C,8小時至12小時)處理,經常在低溫條件下培育一致的幼苗,促進早熟。
2.2幼苗期
由第一片真葉出現至開始出現大蕾階段為幼苗期。幼苗期經歷兩個不同的階段,真葉2片~3片,即花芽分化前為基本營養生長階段,這階段的營養生長為花芽分化及進一步營養生長打下基礎。播種后25天~30天,幼苗2片~3片葉時,花芽分化開始,進入幼苗期的第二階段,即花芽分化及發育階段。
播種后35天~40天開始分化第二花序,再經10天分化第三花序。花芽分化早而快以及花芽分化的連續性是番茄花芽分化的主要特點。創造良好條件,防止幼苗的徒長和老化,保證幼苗健壯地生長及花芽的正常分化發育是這一階段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務。
2.3開花著果期
櫻桃西紅柿是連續開花結果的作物。這里提到的開花期只包括從第一花序出現到果實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以營養生長為主,轉向生殖增長和營養生長同時發展的器官的形成和生產,尤其是與初期產量直接相關的時期。促進早發根,守護花卉保存科是現階段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務。
2.4結果期
從第一花序座果到結果結束都屬結果期。從產量形成的過程及管理技術看,一般情況下早期產量與總產量存在一定的矛盾,但這種矛盾是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的。在結果期中,應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秧、果并旺,周期變化緩和,不斷結果,保證早熟豐產。
3,環境條件要求:櫻桃西紅柿具有溫度、喜、肥料和抗干旱的生物學特性,在春秋氣候溫暖、低雨的氣候下,栽培容易,產量高。
3.1溫度
櫻桃番茄適合在月平均溫度為20~25C的季節里生長發育,但不同生育期對溫度的反應不一。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8C~30C,最低為11℃,最高35C。開花期對溫度反應敏感,尤其是開花前后要求更為嚴格,以晝溫20℃~30℃,夜溫15C~20C最適合,低于15C或高于30C都不利于花器發育及開花,易落花。
果實發育期適宜晝溫為25℃~30℃,夜溫16℃~20℃。綠色果實經8C以下低溫,茄紅素合成受到干擾破壞,晝溫超過30C,果實發育速度雖加快,但落果率增加,茄紅素合成受到抑制,果實色澤不艷。
適合根生長的溫度(5厘米到10厘米的地面)在20 ~ 22 c之間,被12C以下的生長阻擋,土壤溫度一般在12C的定餐器上穩定。在溫度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日夜溫差。白天適當地提高溫度,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增加營養物質的制造,晚上適當地降低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促進植物和水果的生長發育。
3.2光照
櫻桃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飽和點為70000勒克斯,光照強度低,光合作用顯著上降。因此栽培中必須保證良好的光照條件。一般應保證30000勒克斯~35000勒克斯以上的光強。
櫻桃番茄屬短日照植物,在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過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并不嚴格,一般品種在11小時~13小時的日照下開花較早。但16小時光照條件下,生長最好。
3.3水分
櫻桃番茄的水分要求半抗旱。并且適當的空氣相對濕度為45%至50%。苗期生長得比較快,為了避免學徒和病害,必須適當地調節水分。1花房水果面前土壤水分過多,植物學徒和根系發育不好,容易產生落花。1花房果實膨脹,枝葉迅速生長,需要增加水分供應。有孔果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應。
3.4土壤和營養
櫻桃番茄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為獲得優質高產,應盡可能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砂質壤土為好,土壤pH6~pH7。櫻桃番茄在生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鉀三要素。氮素可促進枝葉生長葉色增綠;磷能促進幼苗根發育,提早開花結果,改善品質;鉀可增強植株本身的抗性,促進果實發育,提高品質。生產1000公斤番茄需從土壤中吸收3.5公斤氮,1公斤磷;3.8公斤鉀。
4,栽培品種櫻桃西紅柿可按形狀分為櫻桃類型、李類型和梨類型。目前栽培的品種最近幾年是從國外進口的,引進了幾個優良品種:
大棚種植已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蔬菜種植技術,因為大棚本身具備很強的保溫性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季節溫度變化給蔬菜生長帶來的影響。在大棚里,只要控制好相應的水熱條件,一年四季蔬菜都可以很好地生長,并向市場供應新鮮的蔬菜。番茄是一種對人體十分有益的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其它營養成分,但是番茄對季節的要求很高,只有在夏季番茄才能生長成熟,其余的3個季節,人們都無法食用到新鮮的番茄。通過大棚番茄種植技術,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的番茄。大棚番茄高產種植技術應大力發展,大棚番茄高產種植技術的發展主要注意的問題。
品種選擇番茄又叫做西紅柿、洋柿子,是一種草本植物。不同品種的番茄雖然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在營養成分、口感以及一些生長性狀上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大棚番茄種植的產量,需要對準備種植的番茄品種進行認真的選擇。考慮到大棚水熱條件容易控制,在選擇大棚番茄種植品種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生長周期短、產量高且口感良好的品種。除此之外,還應考慮到大棚種植番茄過程中遇到的例如病蟲害之類的問題。害蟲的生長繁殖通常與溫度有很大的關系,倘若大棚內的溫度比較溫暖,害蟲生長繁殖的速度會大幅度的加快。另外,由于大棚種植番茄的產量高,很多番茄在收獲后需要運輸到外地市場進行銷售,這就要求番茄具有耐運輸、耐貯藏的特性。
育苗管理育苗管理是大棚番茄種植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對大棚番茄的育苗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要控制好光照、溫度、水分等條件,借此來加強幼苗的光合作用。除了加強幼苗的光合作用之外,還應該適當加強對幼苗的低溫鍛煉,從而培養出健壯、抗逆性強的幼苗。需要注意的是,大棚番茄催芽播種對技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當大約60%的幼苗頂出地面之后就要及時地撤去地膜,并適當地延長光照時間,直至所有的種子都出苗并且展平了葉子之后,才可以徹底地拆除所有的遮蓋物。
田間管理對于大棚番茄的田間管理,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溫度的控制。控制好溫度之后,還需要控制好的就是濕度,在番茄的生長期間,大棚內的濕度始終都應該控制在50%~65%的范圍內。控制好濕度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適當的、合理的對番茄株進行澆水,要始終保持土壤的濕潤,切不可讓土壤時而濕潤時而干燥,否則容易使得番茄植株患上臍腐病等病害。番茄苗種成活之后,需要及時地為它們搭架,引導苗種藤蔓及時地上架。等到番茄的果實定型后,還需要將番茄植株基部腳葉全部剪掉,對于中上部過分密集的葉子也需要進行適當的修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棚里面的通風性和采光性,從而促進番茄的生長成熟,提高番茄的產量。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問題是大棚種植蔬菜的又一個重要問題,一旦大棚種植中出現了病蟲害的情況,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常常是無法估量。大棚種植番茄也需要特別注意病蟲害防治的問題。要注意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除了在選種的時候要選擇那些抗病蟲害性狀優良的番茄品種之外,在種植的過程也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必要的時候要使用適當的藥物來幫助預防。在使用藥劑方面,考慮到害蟲的抗藥性等情況,不能固定使用一種藥劑,而要多種藥劑交叉輪流著使用。另外,在藥劑的用量上一定要嚴格的按照規定的標準和時間進行使用,用量太少可能會大大影響到防蟲害的效果,而用量太多或者時間不對都可能造成藥劑在果實上的殘留。因此,要按照有關的技術規定,在番茄的不同生長階段,適當的使用合適劑量的不同藥劑,從而達到最好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番茄采收番茄的采收是大棚番茄種植技術中重要的一步,能夠對番茄進行及時有效地采收,實際上對番茄的收獲有巨大的影響。因為,大棚番茄具有成熟期比較集中的特點,所以在采收的時候一定要抓緊時間,避免由于采收太晚造成番茄過度成熟的情況。除此之外,若是開始選的番茄品種就是屬于著色緩慢的品種的話,也可以通過一些必要的催熟手段對其進行催熟。例如,控制好番茄著色的溫度來促進番茄的變紅。
因為,大棚種植番茄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所以番茄的采收也應該考慮到市場的供求情況。控制才能使番茄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成熟并且上市,不僅可以為市場及時提供品質優良的番茄,也能使得番茄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增加菜農們的收益。
佛手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食材,它不但含有豐富的水分,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另外微量元素,核黃素以及胡蘿卜素和葉酸,還有煙酸等物質,也是這種蔬菜中最重要的存在,它們被人體吸收以后,能促進人體代謝,加快人體內免疫細胞再生,經常食用可以讓人體抗病能力明顯提高。佛手瓜是一種性質寒涼的食材,它能清除人體內的熱毒,可以減少口舌生瘡和聲音嘶啞以及惡心嘔吐等多種上火癥狀的發生,另外佛手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們能滋養肌膚也能為皮膚補水,經常食用能起到明顯美容作用,能讓人們的皮膚變得水嫩而有彈性。
佛手瓜中含有維生素C比較多,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所以有著美容養顏的功效。眼睛對于人體而言非常重要,包括對外界的信息錄入及感知能力。佛手瓜種含有很多維生素A,維生素A是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的主要合成原料之一,可以增強視力,有著明目效果。佛手瓜排毒強身、美容養顏,想獲高產的佛手瓜,只需掌握施肥要點。佛手瓜是循環坐果類蔬菜,開花多、結瓜量大、幼瓜膨大快、采收期短。從開花結瓜到成熟采收,僅需15~20天,養分需求量大,必須有充足的養分供應。開花結瓜期,應每10~15天根部施一次氮磷鉀完全肥,適當增施鉀肥。可以株施氮磷鉀水溶肥、硝酸鉀,或沼液或漚制腐熟人畜禽糞,均勻淋施在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以肥液完全滲透入泥土中不外流為宜。也可每次株施氮磷鉀,硫酸鉀或硝硫基或者純硫基復合肥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后,均勻撒施在佛手瓜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再培上一層厚約8~10厘米的泥土,將肥料全部覆蓋住即可。在根部施肥的基礎上,還要進行葉面追肥,開花前結瓜期應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硼砂,硫酸鋅等的混合液+壯瓜蒂靈可激活植物生態生長正能量,拓寬植物導管路徑,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果實產量和質量,,連續噴灑2~3次。佛手瓜的苗肥:佛手瓜—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苗期對養料需要量不大,可從育苗營養土中吸收供自身生長,營養土配制可用菜園土:有機肥:礱糠灰5:1~2:4~3,或菜園土:河塘泥:有機肥:礱糠灰4:2:3:1,或菜園土:煤渣:有機肥1:1:1。佛手瓜在苗期不需要追肥,若施用人糞尿很敏感易使其枯死,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和開好排水,防漬害爛根。佛手瓜的底肥:佛手瓜生長期較長,有較強的生長勢,瓜蔓開展度大,可在秋季9~10月或清明至谷雨期間,佛手瓜幼苗高約20厘米時定植于穴內或采用分株移植,將老株兜頭挖開,用刀切下重約50克左右并帶2~3個芽的塊根,栽于穴內,每畝定植60~80株,蓋土后使芽露出1~1.5厘米,再蓋草保溫保濕,有利于快速生長。用種瓜育苗的,每畝種植30~40株,用無性繁殖苗,連片種植,一般4~6平米植1株為宜。佛手瓜在定植前先挖好1個長寬深各0.5~1米左右的坑,坑中用腐熟農家肥20~25千克或人糞尿、草木灰各5~8千克,復合肥0.5~1千克、鈣鎂磷肥1.5~2千克棍合均勻撒施,上面覆蓋20厘米厚的泥土,稍壓實,然后定植。種植3~4年后,每株開環狀溝內填入山坡上腐殖質豐富的黃泥土,或塘泥、河泥等50~100千克。佛手瓜是瓜類蔬菜中營養比較全面的品種,長期食用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利尿排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之功效。據醫學界研究報道,鋅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影響較大,缺鋅的兒童智力低下,所以說常吃含鋅較多的佛多瓜,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原因引起的不育癥,尤其是對男性性功能衰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農民應該如何對佛手瓜進行育苗呢?
一、佛手瓜種瓜的選擇
佛手瓜種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育苗工作的成敗。一般種瓜應從一年生長健 壯、高產、品種優良的植株上選收獲中期、花后20~25天、單瓜重 約250克的佛手瓜。好的種瓜應當果形端正、瓜皮薄而光滑,蠟質 多、芽眼凹陷,紋理明顯,沒有外傷和凍傷。選好的種瓜在育苗之前還要精心保存好。一般農戶可將其置于干燥的細沙中或加套塑料 袋內,在5℃~10℃下保存即可。
二、佛手瓜育苗期的確定
在四季溫度、冬季無霜的地區,一般用直播的方法繁殖,即于秋季 9~10月播種,第二年春可提早萌發,營養生長期長,產量較高; 在較寒冷的地區,因秋播苗小,不易安全越冬,宜于 春季3~4月播種;而在北方地區,因無霜期短,不宜直播種植,需育苗移栽,一般在11~12月保護地育苗,露地終霜后定植,或保護地內的地溫和 氣溫均穩定通過10℃時才可定植。
三、營養缽的準備
佛手瓜一般采用營養缽等護根措施育苗。它具有節省育苗場地、運 輸方便、移栽成活率高等優點。其營養缽可以是塑料袋、硬紙袋、 花盆等。其中以使塑料袋最為經濟、方便。佛手瓜 育苗所用塑料袋 以長25厘米、寬16厘米、厚0.1毫米的聚氯乙烯袋較為合適。塑料 袋過小,所裝營養土不足,影響種苗發根,不利于培養壯苗;但塑 料袋也不必過大,否則營養土消耗多, 又給運輸帶來不便,育苗設施的利用也不經濟。塑料袋營養缽通氣透水性較差,使用時其中下部要用鐵釘多打幾個小洞,以利通氣透水。另外,采用塑料育苗, 對水分控制列要小心,不可因 過澇造成爛瓜、爛根。家庭少量育苗 可以用花盆代替營養缽,每盆一株。
四、配制營養土
營養土一般是由菜園土、河沙和腐熟的有機肥配制而成的,具有養分豐富、含水適宜、通氣良好等優點。營養土配制時,先將土、沙和肥料過篩,然后按2份土、1份沙和1份肥料比例混 合均勻,使用前再加適量的水并進一步拌勻。一般佛手瓜種瓜繁殖的營養土的含 水量大約在14%左右為合適。營養土含水量可用手測法大致確定, 其判斷的標準是,加水拌勻的土,能手握 成團,且撒到地上后,土 團能散開,即為含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