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湯口圖》是黃賓虹最后一幅絕筆精品,黃賓虹九上黃山,迭入煙云,畫過無數的黃山題材
黃山湯口五筆七墨具備,是黃賓虹畫論主張在紙上“用兵”的有力例證,晚年絕筆,力道老辣,堪稱賓翁腕底山水翹楚。此幅博物館級的抗鼎力作,出版著錄無數,一時不能窮盡,各處專著論及賓翁代表作,此件皆列于首。《黃山湯口》不啻于是黃賓虹一生中的最偉大作品,筆墨之冠,藝術之巔,亦堪當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中的明星,載入藝術史的經典之作。
此作品是黃賓虹繪畫生涯中的絕筆巨制,其一生九上黃山,此作繪于1955年,這年黃賓虹92歲,患有嚴重的眼疾,他憑著記憶勾勒出了《黃山湯口》。作品流傳有序,曾是黃賓虹知交陳叔通舊藏。
作者移動云壑,搬遷山林,作過一番藝術剪載。圖的下端似桃花溪,其左側長松高植,老藤纏繞,側邊有屋一楹,當為觀瀑樓,長松下坐兩幽人,作晤談狀,松樹植處為一降起丘陵地,土石豐厚,雜草叢生。溪澗上面為畫幅之中端、有水流三道下瀉,應為人字瀑和百丈泉,其上該為紫云峰了。
作者略去了上山必經之慈光閣、半山寺諸景,把一座主峰突出,小峰簇擁,高聳入云,宛若一朵初放的荷花--蓮花峰,拉近放在畫幅上端的部位,再在峰后抹上幾應錯落有致的遠山,組成了一幅雄偉峻峭的山水畫,畫得嚴實堅厚,給人有重量感。整座蓮花峰際、無半絲云彩,全以筆勝,全以墨勝、畫得蒼莽雄偉,郁郁蔥蔥;卻在流泉和溪澗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勢婉轉流動,顯得淡蕩空靈,用來襯托蓮花峰的實體。下端宛如娥眉蟬鬢之美女,頗具相彰之趣。由于長松作柱,并無上重下輕之弊。構圖平中出奇,實處見虛,足見黃賓虹冥心玄化之匠心。
黃賓虹祖籍安徽歙縣西鄉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華。原名懋質,后改名質,字樸存,中年更字賓虹,別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黃山山中人等。早年激于時事,參與同盟會、南社、國學保存會等,后潛心學術,深研畫史、畫理。曾在國粹學報、神州時報、商務印書館等作編纂工作,并主神州國光社編纂《神州大觀》。歷任新華藝專、北平藝專、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