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縱橫談
近年來,我接診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例增加了,我想這是因為CT及磁共振漸漸普及,檢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隨之增多有關,另外,就是患者在其他醫院認為必須手術,而前來要求非手術治療。
20多年來,對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日益增多,20世紀90年代我國著名脊柱外科教授楊克勤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癥需要手術治療的不超過10%,國外不少學者認為:90%以上的癥狀皆可經非手術治療而恢復,手術適應癥者僅占2%——4%。
幾乎成年人都有過腰椎背痛的經歷,而1/4的腰背痛患者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慶幸的是,近20年來本病在病因病理以及治療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提出了很多令人信服觀點,在此,綜合國內外的有價值的新動態加上自己經驗所得做一番闡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椎間盤的作用
1、保持脊柱高度
整個椎間盤高度占脊柱長度的1/5,發育成熟后,脊柱的高度隨體位而改變,站著時椎間盤的高度低于躺下,所以人的高度白天矮于晚間,老年時椎體或椎間盤的高度變小,因此老年較青年期身高變矮。
2、聯結椎間盤上下兩個椎體,并使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
3、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4、起緩沖作用。
5、維持側方關節突一定的距離與高度。
6、保持椎間孔的高度,使位于其間的神經不受壓迫。
7、維持脊柱的生理曲線。
30歲椎間盤開始退化
椎間盤含有大量的水分,其髓核部份水份達90%,隨著年齡的增大,髓核內水份也逐漸縮小。椎間盤內部有血管,周圍也有血管包繞,供應血液、營養椎間盤,但13歲左右椎間盤內血管便消失,周圍的血管也同時開始減少,至30歲左右椎間盤的血液供應中斷,其營養依靠椎體上下的軟骨板處透出組織液來維持,至此,椎間盤出現萎縮,退行性變化。
研究表明,在年齡大于60歲的人群中,有超過90%的人至少有一個退化的椎間盤。
為什么會患腰椎間盤突出癥?
椎間盤退化是椎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由于腰部椎體的負重和運動的特殊性,腰部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大,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最為常見。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多因素的疾患,包括:重體力勞動、搬抬重物與力量型運動、不良體位、身體震動、固定姿勢工作、脊椎結構異常、種族、外傷、遺傳等,常見以下情況:
搬運工人,舉重運動員,建筑工人,煤礦工人,長期久坐工作者(特別是女性),汽車、拖拉機、地鐵司機。
一些先天性腰椎間盤畸形(如單側腰椎骶化)、先天性脊柱側彎或繼發性脊柱側彎等。
急性腰脊創傷
做過腰椎穿刺者
多次妊娠
長期咳嗽者
吸煙者
遺傳因素
種族關系(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非洲黑人椎間盤突出發病則低于其他民族)
長期處于潮濕或寒冷環境中者
過度肥胖者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年齡
腰椎間盤突出癥好發于19--50歲之間的青壯年,因為青壯年的髓核含有大量水份,膨脹力大,椎間盤(包括約纖維環及髓核)已發育終止,開始退化,纖維環一旦破裂,骨核即因內壓力而突出。
19歲以下的腰椎間盤突出較少,因其椎間盤尚處于較佳狀態,纖維環進一步加強,足以抵御因少年時期的活動和髓核的壓力增加帶來的沖擊,如發生突出多為外傷、先天畸形和遺傳因素。
老年人患腰椎間盤突出者更少,因為年老后,髓核脫水,膨脹力減少,雖纖維環破裂,髓核沒有承受過大的內壓力,多不突出。
突出的腰椎間盤可以縮小,甚至自動消失
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國外眾多學者,利用CT及磁共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研究,表明椎間盤突出物可以縮小,甚至自動消失,因此認為:大多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性痛的患者,不用行手術、采用化學溶核或微創手術治療就能自動緩解。
胡某 女性 43歲 發現腰椎間盤突出8年
A 2009年7月 顯示腰5骶1巨大椎間盤突出,經中醫保守治療后 。
B 2011年3月 突出的椎間盤已完全還納消失。
分析學者們有關研究發現,巨大的游離的椎間盤突出較之膨出或小的、隱匿性突出的縮小得更明顯,而那些膨出或小的、隱匿性突出的自行消失的可能性很小。
據國外報道,許多學者采用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外學者認為,手術治療只用于:
1、有馬尾神經損傷癥狀(如排尿障礙);
2、進行性加重的神經損害;
3、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持續有在癥狀的患者。(學者們強調,發病的前6——12周很少有手術適應癥)。
非手術治療的選擇
非手術治療要取得應有的效果要求醫生對患者病情有透徹的了解,這不僅是了解癥狀的嚴重程度和性質,還要對疾病本身的了解與掌握,再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非手術治療方法非常豐富:中醫辯證施治、西藥治療、牽引(包括手法牽引和器械牽引)、中醫推拿、手法整復、藥罐療法、針炙、小針刀、銀質針、外敷中藥、西方整脊、注射療法(包括痛點封閉、硬膜外腔封閉、椎間孔封閉、關節突間關節封閉、側隱窩注射、骶管療法、硬膜外液壓擴張神經松解術、穴位注射)。
牽引不一定都有效
牽引可減輕椎間盤壓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還納,促進炎癥消退、解除肌肉痙攣,恢復后關節正常對合關系。但是突出的椎間盤在神經根內側,則會愈牽愈痛,而且對中央型、游離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不宜采用。
推拿按摩有適應癥,并不適用于任何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
中醫椎拿按摩歷史悠久,已作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綜合療法之一。西方整骨、按脊術近百年來也頗盛行。按摩可對神經系統產生抑制調節作用,起到鎮痛效應、能解除肌肉痙攣,恢復腰椎正常解剖序列、松解神經根粘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周圍炎癥消退,改變神經根與椎間盤位置關系,避免嵌壓,消除突出物原有張力,解除神經根擠壓,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回納。但是,嚴重疼痛劇烈,神經受壓癥狀明顯或迅速惡化的復雜病情者,不可勉強使用。除了選擇適應的病例外,按摩手法要運用得當,否則可引起神經根與突出的椎間盤之間的粘連,使腰腿痛間歇性變成持續性。
微創手術作用有限
微創手術包括了髓核化學溶解法、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包括經皮腰椎間盤切除術、自動經皮腰椎間盤摘除術、經皮腰椎間盤內激光髓核切除術、經皮低溫等離子髓核消融術、臭氧注射術)。微創手術創傷小,但只能減低神經根上的張力而緩解坐骨神經痛,其作用是有限的。
如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1、避免彎腰搬重物,提倡下蹲搬重物。
2、避免腰部扭傷。
3、避免久坐,坐著工作者注意調節,最好一個小時后站起活動一下腰部。
4、勿吸煙。
5、減肥。
6、堅持腰背肌鍛煉。
為什么突出的椎間盤程度與臨床癥狀不一致?
在接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有時出現突出的椎盤程度與癥狀不一致。有的在CT或磁共振的影像中突出很大,但患者卻并沒有更嚴重的腰腿病等癥狀,相反,有些突出并不嚴重,但癥狀卻十分明顯。
我認為應該與椎管的口經大少有關,椎管寬大者,雖然,突出的椎間盤很大,但椎管內有足夠的空間,不致造成嚴重的壓迫,因此癥狀不甚,反之,椎管很狹窄,縱使很小的椎間盤突出也可引起明顯神經損害,癥狀明顯。
國外專家對椎間盤突出各種手術方法的看法
盡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出現了微創手術,化學溶核等等,但專家們仍認為這些方法在有選擇的患者當中,由有經驗的醫生操作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總體效果不如開放性椎間盤摘除術,開放性椎間盤摘除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國外一些專家(Robevrt Gunzburg Marek SzPaski)遺憾地承認,對大多數有腰椎手術失效的患者而言,沒有需要再手術的必要,患者和醫生仍日益增加的企圖,即“試試,試試,再試試”是不值得推薦的努力,而是純屬愚蠢的作法。……對失效的腰椎手術,我們的專業責任是為患者著想,認識到什么時候將患者轉給不同的專家,最好是離開外科醫生。這就是說手術失敗了,最后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非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