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陽云云:農村土地的價值在哪里

陽云云:農村土地的價值在哪里

——以桂北農村為例

 

 

桂北農村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也有其獨特的發展道路。筆者家鄉位于廣西北部桂林市轄區,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地、丘陵多,人均耕地約1畝;喀斯特地貌更是其鮮明的特色。由于當地有一定的封閉性,人們對外界發展情況的了解比較滯后,不像我國的中部地區受市場影響很大;山區的開發有很多的困難,土地的價值很難得到很好的實現。但是由于其靠近廣東沿海,因此利用其地理優勢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開發旅游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有學者認為,只有實現土地流轉,才能使、也一定能使農民富裕起來,這意味著真正將農村放活,農民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財產而不必受到傳統制度的束縛。但是卻不知道,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當下的資源利益分配關系不對稱,土地難以實現其價值。這里面復雜的利益關系一般的農民是很難體會的,因此往往是事與愿違,造成社會兩極分化更加明顯,且分化素的越來越快。

土地的價值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大則可以搞房地產,盡管是泡沫經濟,但是土地的效益之大讓人們開了眼界;小到不能養活人,維持個人的生活都很艱難,還不如拋荒出去另謀出路。但是土地自由了,其價值不一定能夠很好的實現,相反有可能以極低的價格轉讓其使用權,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逆轉。

 

廉價的山地

土地價值的廉價簡直讓人震驚。200畝左右的山地,承包40年經營權僅僅值4萬元,且不是一次性付清,分期付清。平均每畝山地每年不足5元。即便是山上每年的生長的雜樹當柴賣,也不止這點收入,這些山就相當于是白送的。據估計,這次的山林承包面積達上千畝,該開發商打算將這一整片山林開發為旅游區,一次性投資幾十到上百萬資金,主要用于開山路,將山坡平整成梯田,不種植其他的,而主要種植茶樹,以后用來搞旅游,人們可以在欣賞自然風景的同時感受異族風情。

村民們為何放下土地的高額產出不要而以如此低價急于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答案在于土地的價值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同時也由于信息不對稱,人們無法真正了解土地的實際價值。

一直以來人們只知道山地有其價值,只要有山就不愁生計。靠山吃山,山上可以種植林木,也可以種植蔬菜、水果、中藥等,而且山地種植一般不需要常年的勞力投入,故其回報率是相當高的。

然而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山林深處交通非常不方便,即便有產品也需要很高的成本運送出來。木材需要人力去砍伐和搬運,需要走很長的路程才能裝車運輸出去。很多人根本不在乎這一點收入,故只選擇將路旁方便運送的木材運走,實際轉化為土地價值的只占其價值很少的一部分。與其持有一個或有期權,不如轉化為一個到手的收入,即便比較廉價也強于沒有。人們只知道山的價值很難充分實現,即便是現有的資源都無法實現其價值,更不要說再創造新的價值。如今一次性承包下這片山地的老板免費將這些木柴送給村民,唯一的要求是自己去山上砍了運走,但是村民們都不愿意,除非額外開工錢。到手的東西都不要,可想而知這些山地實現其價值的困難有多大。

山的價值總有實現的時候,這是個時間問題,不過也要有很好的機遇才行。一直以來這里四面環山,不能通車,但是最近興桂高速公路就在不遠的地方通過了,經過幾年的逐漸發展應該可以帶動公路附近的道路建設和沿途經濟發展。而這里的開發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到時候沿途搞旅游應該是很受歡迎的。這里離桂林市區、興安縣城的景點都很近,正好可以將這兩個地方的景點連起來,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山地風景和適當的人工改造,可以建成一個避暑圣地。如今開發這一片山區,設計修路、種樹、山地開發等項目,不僅可以憑借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的項目資金支持,還可以獲得扶貧款、低息抵押貸款等多個款項。在此基礎上,其實本人的風險投資非常小。但是一旦開發出來,幾年后就可以坐享其成,坐著收錢就行了。

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似乎也不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其中就有很多很復雜的關系。荒山開發原本是一件造福村民的事,如果村民們能夠把握這樣的機會發展本村經濟,作為集體的經濟或者私人的經濟都可以,仍然是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然而真正農村的村民很難把握這樣的機會——村民們一方面很難有這樣的見識,有這么多的資金一次性投入,也很難有這樣的社會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其信用會受到質疑,作為項目審批有困難,銀行貸款會有困難,更無法跟城市里一些信用記錄很好的老板們、開發商們競爭。因此很顯然,獲益的機會被城市獲得,農村的資源自然地流向了城市。長久發展下去必然是農村資源越來越貧乏,城市不僅有市場優勢,也進一步將農村的資源剝奪殆盡;不僅加劇人們的貧富差距,也加劇城鄉差距,自然地傾向于發展城市經濟。可見在現有政策和經濟條件下,農村、農民很難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農村土地價值,實現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

 

土地價值實現方式

農村實現土地價值的途徑其實也不是沒有,以筆者家鄉興安縣為例,按其價值實現大小土地的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用于養殖肉食動物,辦豬場、雞場都是可行的選擇;其次是木本植物,松樹楊樹等是次優選擇,投入少風險小,管理成本低,還可能會得到很高的政府補貼;再就是果樹,葡萄、柑橘等經濟作物收益比較好,相對而言收益-成本比率較高;再往后是種植蔬菜,生長周期較短,市場需求量大,但是也正因此受市場影響非常明顯,價格大起大落,極不穩定;最末端的是進行傳統糧食生產,生產周期長,上市集中,且受自然因素尤其是天氣影響大,容易造成極端的豐收或者歉收現象。歉收很顯然不利于農民獲益,但“谷賤傷農”,即便大豐收也不一定會有高的收入。

動物養殖。最近幾年全國市場的發展趨勢,由于流行病的影響,肉類市場持續走俏,因此把握了時機而致富的幾率相當高。不過其中有一個缺陷,這是一項大的投資,首先需要有龐大的資金投入,修建場地、購買相關設備以及購買豬仔和雞苗等,前期投資高;技術要求高,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因此要么自己精通這方面的技術,要么能夠支付高價聘請專員;風險非常大,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投機行為,成功的話可以很快實現價值,但是如果再經歷一次流行病或者市場沖擊,有可能會全軍覆沒,本錢都沒法收回。本村就有一個很鮮活的例子,一個老板,養雞場正擴展的時候遇上禽流感,虧損幾十萬;雞場倒了以后學習新技術,辦了養豬場,豬肉市價上漲又賺了好幾十萬,短短幾年不僅將原來虧損的漏洞補上,還賺了一筆。

但是如此博弈是很多人不敢去嘗試的,尤其一般的農戶不敢冒此風險,都是持邊走邊看的態度,即便投資也是進行小額投資,收成好的話可以分到一點點殘羹,因為其無法主導市場,僅僅是享受好處的一角而已。而如果不甚“走運”的話,將會連原有的一點本錢都賠進去了。因此,能夠真正從中獲得好處的一般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敢于冒風險去搏的人。“怕餓死的最終最可能餓死,不怕餓死的最終反而得益”,這個道理也適用于這里。敢于大力投資,由于國家的惠農政策的實施,可以申報項目,將風險轉移,即便是失敗,也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圍之內。而一旦成功將是客觀的收入。因此大多數農戶不可能選擇這樣一條路。

種植木材。自然地說來最劃算的種植地是山地,建筑事業在最近幾年迅速發展,因此對于優質木材的需求持續上升且將延續數年;林業管理起來方便,成本低且收益大,因此是很好的選擇,只要山地面積夠大,可以實現可觀的收益。然而山地這自然條件不可人為控制和改變。

另一種情況是將水田或者旱地改為林地。修建高速公路是當地的一個必然趨勢,由于修路征地補貼而引起的利益糾葛已經引起了地方的轟動,在南方的宗族型村莊表現的更加明顯。一旦確定路線走向,利益就落實到了個人,幾畝田就是上萬元,有的人勤勞一生都不可能有這么多的收入。由此引發的項目申請引起大家的關注。一些人紛紛在可能被征用的土地上種上了一些樹木,如桂花樹、銀杏、楊樹等,即便不能被征用,也可以作為風景樹而高價出售。不過這個方法不具有普遍性,一旦確定了路線就不可能改變,想憑借征地補貼一次性實現土地價值的人僅占總人口的很少一部分。

種植水果經濟作物。本地由于氣候適宜,土質良好,適合發展水果作為經濟作物。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安縣陸續引進了柑橘、葡萄、桃子等作為經濟作物,以發展地區經濟,引導農村農民致富。由于土地的分散,當地農民人均土地面積1.3畝左右,戶均不到10畝田,且分散在多處。因此發展也是分散發展,政府等相關部門提供適當的良種引進和技術指導服務,但是一旦發展起來就只能靠農民自身以及市場的發展,政府不會作過多的干預。這些都是即時性的水果,柑橘原本是耐運輸耐儲存的水果,但是也由于一些病害(如黃龍病,得此病的柑橘變味、無法成熟)而逐漸被社會淘汰,僅僅發展了幾年就不能再種植。農民進行果樹種植有一個通病,眼下什么最賺錢就跟風,產量迅速提高。而本地水果市場固定且潛力有限,因此產品數量的迅速增加必然沖擊市場,價格直線下降。在當地形成了這樣的規律——同一品種只能夠收獲幾年,頂多5-6年后就必須更換新的品種,否則必然會虧損。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市場決定了一切。由于產品是新鮮水果,耐運輸能力有限,不可能進行長途的運輸、重新尋找合適的市場。政府進行過多的干預,則人們會將尋找市場的銷售責任推到政府身上,政府擺脫不了干系。因此政府在這里的角色就是不斷地發現新的品種和尋找配套的技術,發起號召但是不參與實際的經濟行為。而農民的角色就具有戲劇性,不斷地跟風,走在前面的致富了,走在后面的永遠會慢半拍。

蔬菜種植。蔬菜市場受到市場的沖擊更加明顯,一天之內就會有極大地落差。果樹的周期是幾年,而蔬菜的季節性更強。不過由于周期短,人們的需求量大且緊迫,分散性也強,可以勉強維持循環,因此種植蔬菜的風險相對很小,投資也比較小,見效比較快,但是依次實現土地價值需要慢長的積累。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僅僅優于從事傳統的糧食作物的生產。

傳統糧食作物生產在本地即水稻生產是居于致富最末端的發展性生產。糧食作物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僅僅集中在很短的時間,一年當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農閑,但是一旦到了農忙時候,對勞動力的需求就非常大,因此具有極強的集中性,生產需求以及市場出清在時間上都非常集中,且機械化也更適合于規模性農業生產,因此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而當地土地的分散性人均土地的少量性決定了糧食生產只能夠滿足溫飽問題,要進一步發展需要另謀出路。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對農戶真正有意義的土地價值非常有限,從本地情況出發,唯一可以進行合理利用的還是進行經濟作物的生產,但是現行的發展指導方針不科學,產品更新成本高,也不具有持續發展性,但是只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規劃,是可以比較好地幫助農民實現土地價值的。政府擁有比較豐富的信息來源渠道,同時具有宏觀的視野,如果利用其豐富的社會資源,是可以協調好城鄉之間、農村農戶之間的關系的。但是問題在于,如今基層政府的服務宗旨和實際行為有很大的差異,需要進行協調和機構改革。

 

歸根結底,農村土地價值難以實現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社會資源的欠缺。信息不夠導致投資上的保守,不敢冒風險,也無法承擔風險;社會資源欠缺,則無法順利將農村現有資源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來源。政府是唯一擁有足夠信息而又有能力做好協調工作,同時也有義務進行這方面服務的部門。但是政府的作為和不作為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很值得探討。

 

                                                             陽云云 2010-2-23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農村人靠種地發家致富的有多少?應該種植常規作物還是經濟作物?
農村土地統一耕種好處多,為啥頻頻遇阻?農戶:有兩個心結解不開
過去野地里泛濫,現成高價經濟作物,有農民靠它發家,25元一斤
農村即將實行的“一戶一田”是什么意思?
6月份跌到20元,今再大漲40元,80噸成熟,椒農:一畝多賺1000
半月談 | 種草種樹不種糧,基本農田為他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潮州市| 伊宁市| 武乡县| 九寨沟县| 涟水县| 昆明市| 香河县| 双牌县| 丰台区| 大余县| 北流市| 文昌市| 阳朔县| 揭阳市| 忻州市| 镇安县| 金塔县| 马龙县| 利津县| 丰城市| 金堂县| 永康市| 金秀| 左贡县| 富蕴县| 静安区| 界首市| 都兰县| 桐庐县| 裕民县| 离岛区| 元江| 财经| 永仁县| 新兴县| 松阳县| 龙江县| 望都县| 简阳市|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