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制作松軟可口的饅頭的神秘面紗,讓你輕松成為家中的面食達人。
南瓜含鉀和胡蘿素很豐富,單獨當主食吃熱量太低,適合替代一部分主食,不適合單獨當一頓。
南瓜煮熟之后的升糖指數和米飯差不多。
材料:
中筋面粉500克
南瓜泥250-300克
5克酵母?10克白糖
現在的天氣用溫水化開,放白糖是促進酵母發酵的作用,不放白糖也可以的,
然后揉面揉到面團光滑細膩不沾手,整形切斷這個過程盡量不要沾干面粉,
醒好的面團扒開內部組織都是密密麻麻的蜂窩狀、
醒好的面團揉面排氣,揉到切開無氣孔。
等待發酵到南瓜饅頭拿起來輕飄飄的狀態,就可以上鍋蒸13分鐘關火,
水光肌饅頭的重點就是看發酵狀態。
Tips小課堂:
1、強調一下,因南瓜泥的含水量不同,以及面粉本身的吸水性差異,配方中的水量請酌情添加,直到得到一個偏硬的面團。面團不要太軟,不然做出來的效果不好。
2、發酵的時間跟溫度的關系很大。28℃左右的發酵溫度為宜,如果溫度偏低,發酵時間需要延長。
3、冷卻后的饅頭會變硬,想吃的時候需要重新蒸一下讓它恢復松軟。
紫薯饅頭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傳統中式點心,口感柔軟,香甜可口。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紫薯饅頭的做法。
主料:
1. 中筋面粉:500克
2. 紫薯:200克
3. 酵母:適量
4. 白糖:適量
5. 植物油:適量
輔料:
1. 清水:適量
做法步驟:
1. 清洗紫薯,去皮切成小塊,放入蒸鍋中,蒸熟。
2. 把蒸熟的紫薯用勺壓成泥狀,加入適量白糖和少量油拌勻,備用。
3. 把中筋面粉放入大盆中,用溫水和酵母和成面團,靜置發酵至面團體積變大。
4. 把發酵好的面團取出來揉成光滑的球狀,分成適量大小的劑子。
5. 把劑子搟成圓形,勺取適量紫薯泥,放在搟好的面團中央。
6. 把面皮從四周往中間卷起,捏緊口部。
7. 把包好的紫薯饅頭放在籠屜中或蒸鍋中,蒸15-20分鐘左右,直至表面出現細小的白點,取出即可。
小貼士:
1. 面團和紫薯泥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口感來調整,建議以1:1的比例為宜。
2. 面團揉好后,可以放在溫暖的環境中靜置1-2小時,讓其發酵更加充分。
3. 包好的饅頭要注意口部的捏緊,以免蒸的過程中氣體流失,影響口感。
紫薯饅頭營養豐富,口感柔軟,香氣四溢,是一道美味的傳統中式點心。
小貼士:
1.蒸饅頭之前,酵母菌要先放在溫水中化開,然后加入面粉中,再加入一勺白糖跟一小勺的食鹽一起揉面。
2.面團發酵好后要再多次揉面,排除面團中的小氣泡。
3.面團整理好后再放著二次醒發。
4.蒸饅頭要冷水下鍋,蒸熟后不要立即打開,鍋中燜3分鐘。
掌握以上幾點做出來的饅頭又大又松軟好吃。
饅頭是中國傳統的主食之一,是大多數中國人餐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考證,饅頭起源于中國的黃河流域,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時期,就有用野生小麥混合野生豆類制作的食品,有人們猜測這是饅頭的雛形。
而真正的饅頭是距今約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開始廣泛傳播,當時的制作方式是將小麥和柿子粉混合,再用水和酵母發酵制作而成。
在唐朝時期,饅頭的制作方式有了顯著的改進,加入了石灰水和蘇打粉,使饅頭更加闊大松軟,成為了廣受歡迎的食品。
到了宋代時期,饅頭的制作技術繼續向前發展,食材也更加豐富,例如在南方就有加入豆腐渣和花生粉的做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饅頭還被引入到世界各地,成為了國際化的美食之一。
饅頭經過千百年的延續與改良,早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重要食品文化遺產,體現了人們對美食的熱愛和追求。
通過以上步驟,您可以輕松嘗試制作出這道美味佳肴,為您的家人和朋友帶來更多的美味享受。
好了,今天的美食分享就到這里啦,希望我的做法對您有所幫助,感恩大家的支持,記得點亮贊贊和在看喲~
推薦好物(點擊標題):
動動您發財的小手點個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