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對于關羽來說是一個大起大落之年,這一年關羽名聲威震華夏,但是也在這一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部將潘璋擒獲,后被孫權所殺,孫權懼怕劉備故將關羽頭顱送至曹操出,曹操依禮安葬關羽。
我們今天分析一下,關羽被殺真的主要原因在關羽嗎?
其實不然,關羽兵敗,關羽有責任,但是主要責任還是在于劉備諸葛亮。
1、性格自負孤傲:關羽被后人奉為武圣,和文圣孔子可以并列,但是其武功雖然厲害,但是在政治眼光下卻毫無長處,關羽本人一直看不起士人,但是對黎民百姓和下屬甚是關懷,因為糜芳押運糧草不利, 關羽說了“還必治之”,糜芳素皆嫌羽(自)輕己,經過考慮投降了孫權。
2、武功厲害,但是毫無政治眼光可言:這可能是其兵敗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主觀愿意,特別是斬龐德,擒于禁后,自認為自己是天下為敵了,誰都不放在眼中,孫權遣使找關羽說親,想要和孫權結為兒女親家,要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說了句“虎女怎能配犬子”,孫權聽后大怒,也為日后孫權聯和曹操埋下了伏筆,試想,孫權的江東和荊州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如果一旦曹操攻打自己,孫權從后偷襲,自己前后受敵,怎生得了。
3、關羽兵敗可能還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比如劉封不相救,盡出荊州之軍,曹軍緊逼等等,但是主要問題還是以上兩點、
1、諸葛亮之責:諸葛亮明知道關羽氣傲心高,但是在關羽大敗于禁軍后,不及時戰略調整,為什么說諸葛亮知道關羽性格呢,三國志中有記載,當馬超投降劉備之時,關羽對于馬超并不是很熟悉,來信問諸葛亮,諸葛亮是這樣回信的“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大概意思就是馬超在厲害,還能和你美髯公相比啊。
可以看出,諸葛亮明知道關羽性格,在關羽勝利后,肯定是知道關羽會更加氣傲,此時就應該建議劉備荊州在派可靠之人輔佐關羽,比如趙云就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關羽向來只關心黎民,三國中能受到關羽敬重的應該就只有劉備、張飛、諸葛亮和趙云了吧。在封五虎將的時候,關羽對馬超和黃忠都有意見,唯獨對趙云沒有意見。
如果有可靠之人輔助,關羽最起碼可以逃回四川,后面的夷陵之戰也可以后延。
2、劉備之責:劉備作為關羽的結拜長兄,對這位弟弟可以說是非常之了解的,況且做為蜀漢集團的最高負責人,要對全盤進行負責的,荊州這么重要的地方應該是慎之又慎,上可以進攻曹魏,東可順流東吳,西可以隨時撤回四川,這么重要的戰略要地,在關羽大勝之后,要冷靜的思考,及時作出戰略調整,已經未來會出現的風險,但是劉備什么也沒有做,只是沉浸在取下漢中快樂之中,三國志對這一段的描寫是非常的簡單“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所以說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長官,沒有預見風險的能力,不能根據時局做出巧妙的安排,不是一個合格的當政者。
所以說關羽之敗不在關羽而在孔明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