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標志,也是決定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創造力是可以后天培養的。
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具體方法有:
1.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
如在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時,1+4=?2+3=?3+2=?……,在孩子做完題的時候,再進一步引導孩子,如5=1+4=3+2=2+3,從而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
2.善于啟發孩子。
如在孩子做完作業后,可以讓孩子把解題思路講解給父母聽,父母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孩子解答,從而啟發孩子。
3.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著名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表明:
一般人只用了大腦想象區的15%,要開發其他處于“冬眠”狀態的地方,可以從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入手。
要允許孩子異想天開,同時,父親也要有一顆“童心”,引導孩子對一個問題尋找多種答案,從多方面考慮問題,防止定向思維的形成。
實際上,生活中的每一件東西,都可以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從而進行多角度思維的訓練,培養出孩子的創新性思維。
4.培養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對某項活動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時,他會積極地參加這項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就會不斷地開動腦筋,獲得相關的知識技能、從而進一步改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們應該相信孩子,讓孩子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就要鼓勵和啟發孩子努力克服和解決困難,不要事事代辦。
6.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特點之一,是探索知識奧秘的動力。孩子的好奇心越強,他的想象力就越豐富,創造性就越高。
父親要引導孩子大膽去想,允許他們創造性的嘗試。
7.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從古至今,凡是能夠做出巨大貢獻的、富有創造力的人都具有一些良好的個性品質,比如:熱愛事業、興趣廣、態度樂觀、自信、有忍耐力、持之以恒、堅強等。
父親在重視和開發孩子的智力時,不能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應該放手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給他滿足好奇心的一些自由。
即便孩子做錯了,父親也應該因勢利導,讓孩子不怕失敗,勇于進取。
二、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語言方面或多或少地都有樂于表現的一面,父親應該激發孩子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口才,不要讓他們的知識和見解被埋沒了。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父親的教育必須貫穿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
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每個時期孩子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作為父親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寓教于樂,耐心地引導孩子,開發他們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1.學前階段,父母要激發孩子的語言天賦。
3歲以前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關鍵時期。
2.小學時期,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父親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比如鼓勵他們背誦詩詞,努力開發他們的能力。
3.小學高年級,父母要善于開發孩子的藝術細胞。
大腦額葉是大腦中控制思維、想象和語言創造能力的部分,10歲左右,孩子的大腦額葉會飛速發展。
在這個時期,父親一定要善于開發孩子們的藝術細胞,培養他們對于藝術的興趣。
4.父親要多給孩子們創造機會,完善他們的語言能力。
父親平時要多為他們創造機會,要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活動,來開發孩子的天賦。
如每周給他們辦一場小型的詩歌朗誦會,當他們最忠實的聽眾。
三、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1.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人際關系作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它表現出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水平。而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2.如果一個人的人際關系較差或者不會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就會表現出:行為拘謹、膽小害羞、孤僻不合群、任性攻擊等行為。
3.著名專家指出,只有相互尊重、懂得分享、善于合作、主動關心別人等這些良好的人際交往才能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
4.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
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就是能夠與人和睦相處。
5.良好的人際交往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對父母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建議:
(1)教孩子學會分享。
父親在面對孩子的自私行為時,要多講一些關于分享的故事,如“孔融讓梨”。
同時,父母們也要以身作則。不管是物質還是榮譽,都要與孩子一起分享,教導他們遠離以自我為中心,要懂得公平、分享、禮讓、合作等。
這是父母培養孩子良好人際關系的第一課!
(2)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交往環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最好的學校,所以,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交往的美好氛圍是父母必須做到的。
在家中,父母要把孩子當成朋友,鼓勵孩子敢說、愛說,讓他有機會說話。家中無論大小事,在孩子理解的前提下,都應該讓他們知道。尤其是關于孩子的事情,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關注孩子的想法,家長不可一味地做決斷。
(3)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
父親應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去別的小朋友家串門,找小朋友玩耍。同時,也要允許自己的孩子主動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家里做客。
(4)教導孩子要有禮貌。
父親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教孩子一些禮貌用語。
比如:與人說話時,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請""您好""謝謝""對不起"等。
(5)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
父親請不要過分地干涉孩子與人交往的方式。
如果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往,那就請尊重他的選擇。可以從旁引導,但不要強迫。
(6)修正孩子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父親應該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