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萬歷朝瓷器紋飾! |
萬歷民窯青花瓷器不儀使用了年代款識,而且還使用了許多其它類型的款識。這些款識包括兔紋、植物紋、方形紋、圓圈紋、陶藝家款、長命富貴款、萬福攸同款、福壽康寧款、玉堂佳器款、大祿富貴款、雅款、堂名款及其它紋樣款。尤以“玉堂佳器”最為著名。 青花明萬歷處于我國封建社會后期階段,雖然經濟上:有一定的發展,但由于萬歷的統治者對思想文化控制很嚴,因向極大地壓抑了官窯的發展。最終導致了官窯的停燒。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市場經濟的活躍,人們使用需求的提尚,在激烈的競爭中,使得萬歷民窯又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由于萬歷時期民窯的器物普遍無年號款識,它們自身不能說明所產的年代,而且關于這個時期的民窯的記載兒乎是空白的。因此,斷代問題仍然是我們在研究萬歷民窯其它問題之前,首當其沖要解決的。 ![]() 這個時期的民窯青花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由于政治的約束,在萬歷民密青花內容與題材方面,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和社會風俗畫大大的減少。而單純追求形式美的花鳥、山水等方面繪間卻明顯增多:在藝術風格、技法技巧方面,明顯表現為“水墨寫意”, 技法技巧也比前期有很大提高。這與八大山人繪畫作風相近,八大山人繪畫最擅長的便是花鳥、善用筆墨,往往簡單幾筆便成畫,荒率蒼勁,簡練高雅,足以看出八大山人的水墨畫與民間青花曾有過相互影響。 ![]() 二,隨著城市的繁榮,包括瓷器在內的手工業的產品、交易在萬歷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窯的生產活動是社會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業形式好,社會安定,商業流通好,就能收回資金擴大再生產,所以民窯生產帶有很強的商品性質。相比之下,明朝的官窯瓷器只對皇帝和宮庭負責,脫離社會,往往隨當時王朝的興旺、統治者的提倡、追求、財政撥款充足而發展,也朝的衰敗而調落。 三,由于對外聯系加強,與南洋、日本、朝鮮、中亞、西歐等地的工藝技巧的交流也得到了發展。萬歷時期,景德鎮民窯還為外銷洲特別大批青花器皿,其圖案紋飾基木是根據歐洲客戶的需要響計的,盤子口般分成若干格,繪以郁金紋民窯青花瓷器,不僅從海路輸出而且也有從陸路輸出的。刊刻于萬歷年間的《野獲編》記載:“…達靼、女真諸部及天方諸國實夷歸裝所載,他物不論,即以瓷器項多至數上車。余初懌其輕颱,何以陸行萬里,即細叩之,則初買時,每器物納沙上及豆麥少許,選數十個輒?縛成片,置之濕地,頻灑以水,久之,則豆麥生芽,纏繞膠固。試投之牢確之地不損破者,始以登車。既裝車時,又從車上扔下數番堅團如故者,始載以往,其價比常加十倍。 ![]() 四,在文化、學思想方面,宋元以來的程頤、朱底派的理學,已經腐朽衰落,面工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新理論學得到流行,因面產生了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有關手工業方面的專門著作。它是明代手工業的科學總結,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白科全書下面,我們分別從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對萬歷民窯青花瓷器作個概略介紹: 民窯青化瓷是在潔白胚胎上,使用特殊的氧化鈷顏料}繪畫、罩著一層透明的玻璃釉,燒出青色的圖案花紋為裝飾的瓷器。由于它具有雅俗共賞、典雅大方、不假雕琢豐富優美的紋飾,清新明麗的色調,故一誕生就深受人們的青睞,獲大眾致的喜愛,在群眾中廠泛流傳起米。青花瓷最先創始于民窯,應該歸功于民間藝人的于民間的工匠在當地生活學藝,一般不人四處流動,因此對當地制瓷原料的本質特點產民眾用瓷的情趣很了解,掌握的是當地的的工藝他相最知道出怎樣的瓷器才能有人買,符合市場銷路。 萬歷民窯青花瓷多用浙料和品質較次的土青,故呈色不一,既有清亮的靛青,不是不散;亦有沉悶呆滯的灰青,尤以此類呈色為多見。青花的發色根據鉆料的純凈度和它在釉中的凝聚情況,如果鉆料去掉了雜質,特別是去掉了鐵和錳,又不很凝聚,就會得到純正的藍色假如鋁料非常凝聚的話,發色就會顯黑:鉆料史凝聚的話,發色呈紅黑色:當鉆料的濃度太低,以厚釉后,青花呈色蒼白且彌散。鐵和錳,這些通常所謂的雜質,假如沒有去掉的話青花發色略呈灰色。白中泛青和白中顯藍的原因是由于和中所含鐵雜質而引起的,而且也是瓷器在還原焰中燒成的結果。明代時,從鉆料中清除雜質的經驗不斷臻于成熟,這使得在晚期時能夠生產出是夠純度的鉆料以創造出幽靚可愛的青花,其釉質亦有精粗之分,精者釉汁肥美,和色白中透青,和面光潤。粗者秈汁糙,和色自中泛灰青,釉面厚而欠潤。 ![]() 萬歷青花瓷器的燒成是一次性完成的。待胎骨千燒后,著色劑應用在胚胎上去,冉用釉罩住整個器物,然后入窯燒成。 萬歷民窯青花瓷傳世品數量頗多,器型也較交為豐富,小件器物中的精品胎體細膩潔白,胎體較慕靖、隆慶時要薄而均勻,佳者質量勝過官窯,但多數小件器物制作粗劣胎質粗,輪削草率,缺少藝術價值、大件器物則胎體粗時作低劣,時有變形、夾扁、窯縫等現象,如罐類器物的底部下凹而不平整。 在萬歷年間由于資主義因務的發展,民窯與官窯在質量上的差別就相對縮小了,最明顯的是明力歷年間以后民窯代燒官窯政策實行,民窯大力吸取官窯優點,使民客生產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江西大志》所謂的“青色狼籍,有司不能察…流于民間,其制作無復分,”就是指官窯、民窯青花瓷器之間,不再像過去那樣有一條不可逾越的溝渠了。某些紋樣類型,尤其是龍紋和風紋,曾經被認為只限制在御瓷上使用。但一件萬歷時期的青花罐裝飾有同樣的五爪龍紋,此罐是一位施主獻給山西一座寺廟的供品,至施主的社會地位不為人知。 ![]() 此時民窯青花瓷器也有三爪龍紋。在民間墓彝中,除了大量的壙碗外,青花有蓋罐也是特別多見的器物。尤其是上海地區明墓中發現的多層青花盒,更說明了民窯制作水平的高度成就。 萬歷民窯工匠可自由地在瓷器上繪畫寫字,這些書畫藝術和當時的文人上大大的作品相比有文野之分,精細之分,但有它的特點。由于工匠們平靜、單純、生活根底扎實,視野比較寬闊,所以在瓷器上畫的畫,寫的字都純樸、渾淳,值得重視的是萬歷民窯青花紋飾畫法為單線平涂和白描二類。常見紋飾有嬰戲、仕女、動物、植物花鳥、錦紋開光等。受官窗紋飾影響,道教內容的紋飾亦占有相當比重。常見的題材有:訪友圖、獅子繡球圖花鳥紋(配以花朵、山石、竹木)、團龍(鋸齒形鱗等。碗器心紋飾常見的有輪葉折枝果、折枝牡丹、花籃、白兔等。與嘉靖紋飾相比較,有刻板呆滯之感。 青花瓷器上最主要的款識是一種朝代款,人們稱之為年號,年號的字體各有其特定的特征,例如萬歷民窯有“大明萬歷年造”和“大明萬歷年制”兩種,字體寫法受官窯影喇,大多行書草書,與官窯相去很遠。 ![]() 萬歷民窯青花瓷器不儀使用了年代款識,而且還使用了許多其它類型的款識。這些款識包括兔紋、植物紋、方形紋、圓圈紋、陶藝家款、長命富貴款、萬福攸同款、福壽康寧款、玉堂佳器款、大祿富貴款、雅款、堂名款及其它紋樣款。尤以“玉堂佳器”最為著名。 明代由于萬歷皇帝十分迷信道教,因而廣大民窯產品及其款式的命名也閃爍著道教文化的深深印痕。江西明代桌中,出的青花獸鈕蓋高耳香爐,青色濃重,造型精湛,白公、青鶴和乾卦的裝飾圖案,帶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它是萬歷時期民窯青花器的代表作。 總之明萬歷的民窯青花風格豪放、灑脫,筆法簡練,富有表現力,它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充分地體現了民窯工匠們的藝術創造才能。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富有民族傳統的根源蒂固的青花藝術必然會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 ![]() ![]() ![]() 明萬歷 青花五彩龍紋出戟尊 此式青花五彩龍紋出戟尊當為其中杰出之代表,造型源于上古青銅器,樸拙古雅。整器呈花觚型,于頸部、腹部、底部兩側突起出戟裝飾,口沿內外壁均繪五彩花卉紋,頗為特殊;頸部與腹部四面皆繪以五彩壽山福海騰龍紋,蛟龍姿勢各異,升降交錯,諸彩搭配之下倍覺威猛有神。 底部圈足,內心以青花書“大明萬歷年制”款本品器型基本周正,無明顯變形之虞,是為萬歷官窯不可多得之佳作。另外,此造型的設計與紋飾的布局構圖關系密切,例如本品在造型上分出六部分,設計者正是借助造型的變化為繁復的紋飾提供有效的過渡,每一部分均獨立成圖,彼此又相互呼應,從而達到紋飾雖然繁復致密,但整體構圖層次清晰的效果。 而造型新奇別致,裝飾妍麗繁縟,造型層次豐富,集彩繪、模印、堆塑、浮雕諸項技法于一身,相互輝映,各見其妙,其裝飾風格為萬歷一朝御瓷之罕見,當為萬歷御瓷花方尊之翹楚。市場流通中本類作品極為罕見,可查近似例極罕;市場流通中可見礬紅地青花繪纏枝花卉之例,與青花繪花卉例若干,唯五彩出戟尊例不見。 鳳紋: ![]() 明萬歷 青花穿花鳳紋 ![]() 明萬歷 五彩鳳紋葫蘆式壁瓶 瓶為半個葫蘆形,以鳳紋為主題。上腹繪雙鳳紋,穿梭于如意云紋之中,下腹繪鳳鳥立于地面,置身于牡丹花叢及洞石之間,及三只小鳥飛動于空中。口沿與腰部分別繪蕉葉紋及如意云頭紋,圈足飾卷草紋一周。背面頸部青花雙長方框內青「大明萬歷年制」款,上覆荷葉,下承蓮花。 獅紋: ![]() 明萬歷 青花團獅紋碗 ![]() 明萬歷 青花獅紋花卉提梁壺 孔雀紋: ![]() ![]() 明萬歷 青花孔雀圖長方蓋盒 ![]() 明萬歷 青花花蝶孔雀紋罐 此罐直口,橢圓形深腹,至底漸斂,圈足。通體滿施白釉,釉汁肥腴溫潤。腹壁以青花為飾,肩部及脛部環飾一周變形蕉葉紋,形成上下呼應之勢。中部主體紋樣由兩組姿態各異之孔雀組成,一只立于洞石牡丹之側,一只回首顧盼,身姿裊娜,頗富神韻,其間點綴花蝶蜜蜂,皆各具情態,一派欣欣向榮之景。其青花描繪精細而生動,筆韻濃淡相間,層次豐富,尤以翎羽之繪飾寫實傳神。底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明萬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孔雀作為瓷器紋樣元代即已出現,而明承元制,瓷器紋樣亦有延襲。大英博物館藏一民窯嘉靖年間孔雀罐,大小及裝飾紋樣與本品相類,但整體做工與本品不可同日而語,仍可茲參照為時代之延燒。整器造型小巧雅致,構圖布局疏朗,釉質甜潤勻凈,青花濃妍泛紫,描繪精細而不失工致,實為萬歷青花官窯不可多得之佳作。 海獸紋: ![]() 明萬歷 青花波濤海獸紋盌 明萬歷 青花地白海獸紋高足杯 杯撇口,弧腹,足靶起竹節式凸棱。外壁青花地留白紋飾,飾九只不同海獸浮游于海水中。高足飾海水紋,足節凸花如意紋。盌心飾八梵文圍繞中間梵文。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萬歷年制」楷書款。如此器的萬歷款高足杯未見其他例子的著錄。此款器源自宣德原型,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件宣德款青花地白波濤海獸紋凸節高足杯。 魚藻紋: 明 萬歷 青花蓮池魚藻紋大缸 ![]() 明萬歷 五彩魚藻紋花口洗 “大明萬歷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萬歷本朝 盆胎體厚重,釉質光潤,折沿花口,弧腹,平底。底部無釉一圈,底心內凹,書青花“大明萬歷年制”雙圈雙行六字款。 此盆狀若梅花,六瓣綻開,在明代宮廷檔案原名稱之為“梅盆”。外壁繪纏枝蓮紋,內壁彩繪“滿地嬌”圖。盆內壁及盤心均五彩繪姿態、顏色各異之魚,水草浮萍漂浮搖曳,游魚相互追逐,悠然自得,尤其盤心一尾青花大鯉由水中一躍而出,富具動感。 此器五彩彩繪華麗繁復,紅綠二彩濃研相應,青花明麗泛紫,構圖古拙之氣尚存未脫,頗具意趣,深有萬歷年間五彩此器之風貌。萬歷五彩素負盛名,以紅綠二彩熾烈取勝,《陶雅》云“萬歷五彩,草昧初開,往往顯其拙相……皆非尋常匠手所能企及。”本品當為代表。 鶴紋: ![]() 明萬歷 五彩青花松鶴萬壽紋小盤 ![]() 明萬歷 藍地白花百鶴長壽罐 罐唇口,短頸,豐肩,腹下漸斂。外腹以青花留白技法繪百鶴祥云圖,多數仙鶴昂首展翅朝左上飛翔,少數回首顧盼。底澀胎,中心內凹白釉,青花雙圈內書「大明萬歷年制」楷書款。 嘉靖、萬歷二朝崇尚黃老之道,鶴因寓有福壽之意,故成為當時最盛行的紋飾之一。 花鳥紋: ![]() 明萬歷 五彩花鳥石紋盆 明萬歷 五彩花鳥蓮池蒜頭瓶 嬰戲紋: ![]() 明萬歷 青花「嬰戲圖」八方蓋罐 ![]() 明萬歷 青花十六子嬰戲圖圓蓋盒 高士圖: 明萬歷 青花高士圖盤 ![]() 明萬歷 青花高士人物提梁壺 本品造型精巧別致,成型工藝復雜,壺身為六瓣葵花形,方流舒雅,提梁高聳,飾以松竹梅歲寒三友,可謂匠心獨運。其壺蓋亦作六方形,鈕為狻猊仰天長嘯狀,甚為可愛。壺身主題紋飾為“高士圖”,繪畫裝飾頗見意趣,蕉葉交疊為肩部與底部之輔飾,流云迤邐,松下高士諸人,童仆侍隨左右,或賞花,或訪友,或品茗,或吟詩,意境深幽清逸。畫筆古拙遒勁,人物形象稚拙可愛,青花色澤純凈明亮,釉面瑩潤如玉,圈足修整精細硬朗,胎質晳白堅致,款字筆力遒勁,頓挫皆見章法,為萬歷官窯秀美之品。 入明以后,炒青散茶(葉茶)取代傳統的團茶,如《馀冬序錄摘抄內外篇》所載:“國初建寧所進,必碾而揉之,壓以銀板,為大小龍團,如宋蔡君謨所貢茶例,太祖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一照各處,采芽以進。”這一改革除了茶葉形態發生變化,其喝茶相應器皿也產生置換,特別明后期茶道再興,散茶遂為社會主流,泡茶之壺尤顯重要,本品之出現正是代表了彼時皇家的審美品味與實用理念。汲新泉,烹活火,以之蘊泡香茗,當引茶客頓生“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之愜意,是為茶道上品佳器。 人物故事: ![]() 明萬歷 青花人物故事紋盤 ![]() 明萬歷 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圖小罐 帶蓋、帶盒、口爆釉 本罐線條飽滿,敦實可愛,通體紋飾以釉下青花結合釉上五彩繪就。腹部主體分繪二圖,一側為相會圖,庭院之中,主賓對坐交談相歡,身邊各立隨仆;另一側為課教圖,芳園之中,塾師端坐講授,學童伏案疾書,另有二仆托物侍立。整器所繪人物形神俱佳,筆法古拙,稚氣未脫,頗具意趣。畫面設色華麗熾烈,紅綠二彩濃妍相映,青花幽麗勻凈,黃彩璀璨奪目,其用色之巧妙,已至出神入化之境,深得萬歷五彩之精髓。 梵文: ![]() 明萬歷 青花梵文盤 ![]() 明萬歷 青花梵文蓮瓣盤 有明一代,佛教深入社會政治生活,反映在宮廷用瓷方面則是大量裝飾著藏傳佛教色彩的器皿自永樂朝起被燒造,如僧帽壺、梵文高足杯等,此蓮花形盤即其中之一。蓮花于佛教教義中象征“出于濁世,無所污染”,此盤擬取蓮花為形,設計精巧,口內蓮瓣的凹面有雙勾垂云紋。盤心環飾兩圈如意云紋,間以弦線相隔,中心書梵文。外壁上層蓮瓣內畫八朵折枝花卉,間以八個梵文相隔。下層蓮瓣尖部畫出葉脈紋,根部留白,顯出蓮瓣綻放之態。其釉厚潤如玉,青花發色明艷,底部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萬歷年制”官窯款識。其功用當為佛前供器,在密宗的理念中,該器所書的梵文為種子字,以草木的種子比喻佛、菩薩形象,寫有梵文經咒和種子字的器皿是具有一種加持力,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加速修煉佛法的進程,此盤當為萬歷宮廷崇信佛教的一例佳作,國內外重要博物館均有類似器物收藏,可作參照。 壽字紋: ![]() 明萬歷 青花壽字人物碗 ![]() 明萬歷 青花百壽紋大罐 罐直口、短頸豐肩,垂腹下斂,平砂底。蓋隆起,寶珠鈕。通體青花冷纏枝蓮托“壽”字,近足處飾如意云頭紋。底中心臍形內凹,白釉,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器是迎合萬歷皇帝增壽的意愿而燒造的大器,纏枝蓮托“壽”字組成“百壽圖”,甚為別致。萬歷時期的青花百壽紋大罐沿襲了明嘉靖朝同類品種的裝飾紋樣,可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中,頁115,圖105。但將開光內篆書壽字改為團壽字燒造,使得裝飾效果更加強烈,頗有密不透風之感。全器滿繪纏枝蓮托百壽字,寓意百壽延年,青花發色鮮艷,為明代宮廷典型祝壽用器,并為后世清康熙青花萬壽字尊所效仿。 松竹梅紋: ![]() 明萬歷 青花松竹梅大罐 ![]() 明萬歷 青花松竹梅人物盤 (兩只) 此對盤形制規整,敞口弧壁,圈足。通體以青花為飾。里外口沿下均繪雙線。盤心青花雙圈內繪松、竹、梅 “歲寒三友”, 以其歲寒不凋的特性,比興君子堅貞之德。繪畫筆法灑脫寫意,頗為精彩,尤其是渲染葉片時的粗筆溻染,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通體釉水滋潤,胎體堅質,盤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明萬歷年制”楷書款,筆畫轉折有力,為萬歷典型官窯款識。 對宣德御窯的欽慕繼而摹古仿造成為嘉萬時期官窯之風尚,此番復古理念引領開啟了明后期御瓷美學藝術的另一個境地,如此對盤盤心所繪之松竹梅題材即為宣德御窯之經典,其影響波及數百年,有清一代皆以其為范,本品惟外壁略有化裁,改庭院仕女為小童奉侍高士,有濃郁的道學氣息,以迎合其時皇家之審美趣味,時代氣息濃郁,為萬歷官窯稀見佳作。 靈芝紋: ![]() 明萬歷 斗彩八吉祥靈芝紋盌 ![]() 明萬歷 青花纏枝靈芝大碗 葡萄紋: ![]() 明萬歷 青花葡萄紋大盤 ![]() 明萬歷 斗彩葡萄紋高足杯 八寶紋: ![]() 明萬歷 青花五彩纏枝八寶罐 ![]() 明萬歷 青花鏤雕紋八寶蓋盒 萬歷一朝,內府所出御瓷制樣皆是百般奇巧,或玲瓏,或方器,或大缸,往往竭眾匠之力尚難為之,更有燒造難成之苦,百中不得一二之虞。本品制作工藝復雜,蓋頂設計精巧新穎,花飾繁復多變,盒身外壁與蓋頂下方均飾四組云龍趕珠紋,中央菱花形開光內裝飾蓮花八寶紋,外繪棱格錦紋。八吉祥圖案與蓮紋交錯分布,中心則是一朵盛開的蓮花承托法倫,顯得雍榮華貴。盒面構圖新穎別致,繁而不亂,層次清晰,八吉祥圖案巧妙地分布于八瓣形盒上下,間以纏枝紋,錯落有致。蓋盒底部于四隅分承四足,形制精妙,器底雙框內青花書 “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楷書書寫樸拙有力,章法自然。 本品構圖設計頗見匠心獨具,紋飾雖繁縟而不亂,鏤空工藝的運用令層次豐富清晰。鏤雕是萬歷官窯熱衷使用的裝飾技法,然燒造極為不易,往往導致器物疵裂變形,為當時窯業之大患。《明神宗實錄》載,萬歷十二年(1584):三月己亥“工科都給事中王敬民極言瓷器燒造之苦與玲瓏奇巧之難。得旨,棋盤、屏風減半燒造。”然本品器型周正,無變形之虞,筆意稚拙可愛,所見云龍飄逸靈動,極具神采,自有萬歷時期粗獷之風格。青花一色秾妍泛紫 ,胎體厚重堅致,釉汁肥腴溫潤,是為萬歷官窯不可多得之佳作,傳世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