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羊非常討厭把女性標簽化,所以,以下所指我稱為“大齡單身女性”。
我的觀點是:她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是菜市場的蔬菜,哪怕已經過了“年輕”的階段,也斷不肯降低身價,委屈自己,低嫁給我看不上的男人。社會歧視大齡的女性,給她們冠以有點侮辱性的名稱“剩女”,即所謂“剩下來的女人”,那她們肯定也不甘示弱,將她們看不上的男人統一稱為“渣男”。最近30多年,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人們的觀念可沒有提升地那么快,大家對完美女性的完美人生的設定仍然是:在合適的年齡階段結婚,相夫教子,有自己獨立的事業當然更好,沒有的話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也不錯,最主要的還是結婚生子。而80、90后的女孩子,很多是跟男生一起上了大學、一起進入職場拼搏的,她們怎會輕易被別人的意見左右了自己的人生?造成大齡女性在適齡的年紀沒有進入婚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第一個也是最普遍的原因是因為她們中的很多人上了大學。
按18歲左右進入大學來算,四年全日制本科畢業也22歲了,再花個3年左右在職場站穩腳跟就25、26了,這時候如果遇見合適的人,再談個一兩年會在27、28左右走進婚姻;而同齡的18歲就進入社會的女孩,其擇偶戀愛的時間比上大學的女孩子多出了4-5年。第二個原因是談了多年戀愛,臨到兩家人說到房子車子彩禮等現實層面,談崩了。這種情況也比較普遍。我有一個朋友(當然她的例子比較極端)。從高一就開始談戀愛,到大學畢業,再到工作,談了有8年多,最后因為彩禮的問題兩家人鬧得不歡而散。而我的朋友分手時都24歲了,后面又陸陸續續跟其他相親談了兩個2年左右,最后也沒結成,她也已經28歲了,再過2年就是30大關。讀書的時候,父母為了防止女兒早戀,各種嚴防死守,讓她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這本來也沒有什么。可是女孩子們真的就一門心思讀到研究生畢業,有的甚至讀到博士生畢業,進入職場,成為職場上獨當一面的女性。但這時候她們的父母開始慌了,女兒都30多了,還沒有什么戀愛的經驗,也不主動去接觸異性。去相親,遭受年齡歧視,他們把20-25歲的女性比喻成市中心的房子,價值最高;26-30歲是二環以上的房子了;那要是30歲以上,那更是郊區房,貶值了。大家之所以這么在乎女性的年齡,是因為太看重他們的生育價值。35歲以上的女性若是懷孕,就算是高齡產婦了,從母嬰健康的角度來講,確實20多歲生育對母親和孩子的身體恢復都要好。男性女性都這樣,但男性可以選擇比他小一截的女性結婚,社會不會有太大異議,但反過來就不行了。優秀的男人就那么多,還有更年輕、更有優勢的女孩子跟大齡女性們搶,她們又不愿意委屈自己去找普通男人。所以,女性年齡越大,她們的選擇范圍會越窄。她們心里也清楚,我也是女性,深知這種心理。但婚姻的風險大啊,關系自己一輩子的幸福,豈能隨便就嫁了,那可是要在一起生活一輩子的人哪(不出意外的話)。還有一個原因,這個是條件太好的女性,精神物質都不缺。若是遇不見真名天子,絕不會委屈自己進入婚姻。她們太優秀了,有的比男人還要優秀,一般的男人高攀不上她們。
最后一個原因,才是大家以為的,對自己定位不清,總是想嫁高于自己很多層次的男人;
或是性格不好,沒有公主命一生公主病,經常作精上身的人;或是自身條件并不優秀,但以為自己很優秀而自視過高的人;曾經有一個異性朋友跟我抱怨說現在的大齡女性,相親見面,加了微信,跟她聊很多,她回一兩句,你問他是否對自己不感興趣,她回挺感興趣的,但你又試圖多聊幾句,她只回嗯、啊、喔。他說他真的很抓狂,后面他就不約年齡稍大的女孩了,他覺得太難伺候了。其實,沒有一個女孩不渴望甜蜜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但由于自己的性格或現實各方面的原因,耽誤了最佳的選擇時間而已。還是有夫妻、婆媳關系要經營、教育孩子要思考,還有一堆雞毛蒜皮的事情要處理。而單身,雖然要忍受孤獨和輿論的壓力,但也有大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贏得事業上的成就和獲得獨立自信的風采。凡事有利就有弊,大家不必過于執著別人是否婚嫁與否。大家好,我是吉小羊,感謝大家關注我~
這里為大家提供有溫情、有深度、有治愈的硬核雞湯,我們一起成長精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