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永安年間,在太行山下的一個小山溝里,有一個無名小村莊。村里有一對老夫妻,丈夫姓李,名叫李三保,妻子叫李田氏。李三保夫妻二人靠種田紡線過生活,雖然辛苦了大半生,但他們膝下卻沒有留住一兒半女,眼看著年老了,就越來越覺得孤苦寂寞了。
不過,雖然覺得孤苦寂寞,但夫妻二人一直與人為善,經常盡其所能為村里做些好事,還常常傾其所有幫助窮苦的鄰居。
這一年春天的一天早上,李三保夫婦起了個大早,往地里運糞肥。走到半路時,一只燕子從他們的頭頂飛過時,忽然叫了一聲。李田氏抬頭看時,見有一枚閃著金光的小東西從燕子的嘴里掉落下來,落在了他們的身后。
李田氏見狀,趕緊喊丈夫停下來,就回身彎腰臉撿起了這枚小東西。夫妻二人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粒熟透了的葫蘆籽。雖然只是一粒葫蘆籽,但他們也當成寶貝似的,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這在李三保夫婦看來,一大早就能撿到的東西,一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過了一段時間,節氣到了谷雨,李田氏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刨了小土坑,把葫蘆籽種了下去,并澆了一點水。
讓李三保夫婦二人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起來,頭天種下的葫蘆籽兒竟然就發芽了。從土里鉆出了嫩芽,兩片嫩綠的芽瓣上還頂著亮晶晶的清晨露珠,樣子可愛極了。
到了第五天,嫩芽就長出了藤蔓,隨后葫蘆蔓兒就越長越長,先是沿著墻根爬上了墻,接著隨著墻爬上了房,又順著屋檐爬到了李三保搭好的藤架上。葫蘆藤蔓越長越密,越爬越滿,后來就爬滿了院子里的藤架,院子里就有了一片很大的綠蔭,翠綠翠綠得非常養眼。
種下這粒葫蘆籽剛滿一個月,葫蘆藤蔓上就開出了許多大黃花。其中有一朵花開得最大,樣子也非常艷麗。滿藤蔓的黃花引來了很多蝴蝶和蜜蜂,香噴噴的花粉隨風飄灑,讓李三保家的小院生機盎然。
花開了半個多月后,就都一一謝了,唯獨那朵最大的黃花兒謝得慢,后來這朵大黃花也落了,就結出一個白白嫩嫩的小葫蘆。
李田氏見結出了可愛的小葫蘆,欣喜極了。此后,她每天都精心伺弄著這顆葫蘆。澆水、施肥、松土、捉蟲、趕鳥……自是不用多說,沒事的時候,李田氏還對著葫蘆說會話。
雖然葫蘆沒有回應,但李田氏卻樂此不疲。雖然每天還要辛苦干活,但她也會在晚上睡覺前,對著葫蘆說一會兒話。后來,李三保也受到了老伴的影響,每天在老伴對著葫蘆說話時,他也陪著老伴身邊,還不時說上幾句。
日子過得真快,暑去秋來,到了秋天時,小葫蘆竟然長成了半人多高的一個閃光耀眼的大白葫蘆。李三保夫妻看著葫蘆要成熟了,更加欣喜的同時,對葫蘆照應得更加用心了。
一天,有幾個壞小子跑進李三保家的院子里來玩,看見了這枚又大又白的可愛葫蘆,就跳著高去觸摸,個子高一點的孩子還試圖找來梯子,爬上去摘葫蘆。不過說來也怪,不管他們怎么折騰,葫蘆卻是安然無恙。
可是李三保夫婦看到了,仍是覺得不放心。夫妻二人一商量,此后一段日子,他們就輪流待在家中照應葫蘆,防止被那個居心不良的人給破壞了葫蘆的成長。
這天輪著李三保在家照應快要成熟的葫蘆,吃過早飯后,李三保守在葫蘆架下,一邊收拾修整農家具,一邊對著葫蘆自言自語。過了一會兒,李三保干得有點累了,說得也覺得有點多了,他就進屋去找水喝。
就在他進屋的一小會兒,一只全身烏黑的大鳥飛進了院子,落在了爬滿藤蔓的葫蘆架上。這只大鳥蹲在架子上,腦袋不停地晃來晃去,向四下張望著。忽然,大鳥就發現了葫蘆藤蔓上結著的大白葫蘆。
這只大鳥的眼睛里馬上就發出了貪婪而又得意的亮光,隨即挪動爪子,站在了葫蘆的正上方,就要探頭伸嘴去啄大白葫蘆。就在這里,李三保沖出了屋子,他揚起手中的水碗,一股清水就潑向了大鳥,受到驚嚇的大鳥“撲棱棱”地飛走了,李三保也受到了驚嚇,冒出一身虛汗,喘著氣抬頭查看葫蘆有沒有被大鳥啄壞。
還好李三保看見得及時,趕出來也很及時,要不然大葫蘆真的就被大鳥給啄壞了。
中午老伴回來后,李三保對她說了上午有大鳥飛到家里,來破壞大白葫蘆的事。老伴聽了,覺得有些奇怪,眼看著葫蘆要成熟了,為了以防萬一,夫妻二人再一商量,決定在葫蘆成熟之前,都守在家里不出去了。
不久后到了初冬時節,當第一片雪花飄落下來的時候,熟透了的大白葫蘆忽然齊刷刷地從中間分成了兩半,接著一個又白又胖的小閨女從大葫蘆里蹦跳著出來了。
葫蘆里生出來了一個小閨女,這令做夢都想要個娃的李三保夫婦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長著黑黑的頭發,眼睛又黑又亮,皮膚白嫩嫩的小閨女笑嘻嘻地撲進了李田氏的懷里,親昵地在李田氏的身上磨蹭著。
李三保和老伴又驚奇又高興,想到這小閨女是從葫蘆里生出來的,就給小女孩起了個名字叫葫蘆女。葫蘆女很可愛,李三保和老伴也很心疼她,就弄好吃好喝地給她吃喝,但葫蘆女卻不喝不吃這些。她說自己有吃的,餓了就吃葫蘆瓤兒,渴了就喝葫蘆汁兒,晚上就睡在葫蘆里。
說來也很奇怪,葫蘆瓤兒和葫蘆汁竟然吃喝不盡。葫蘆女不吃不喝李三保和老伴準備的飯菜,但她卻每天還幫他們干活。幫著李三保的老伴紡線,收拾家務,還幫著李三保種田除草,一家人紡的線和種的糧就越來越多。
但令李三保夫婦奇怪的是,葫蘆女卻不長大,都過好幾年了,她的模樣和個頭仍然和剛出生時一模一樣。不過,李三保老兩口也不介意,反而對葫蘆女更加疼愛,一家三口人的日子過得非常快樂開心。
然而好日子并不長久,這一年的秋天,全村人不幸都得了水腫病,李三保和老伴也難于幸免。也許是真的老了,李三保老兩口病得還要比別人更重一些。
葫蘆女看著病重的“爹娘”,心里難過極了。沒想到治好病的法子,葫蘆女思來想去,就把與自己相依為命的那兩半葫蘆給切碎,熬制了一大鍋葫蘆湯。
湯熬好后,葫蘆女先盛了兩碗給“爹娘”喝下,然后又挨家挨戶地送給鄉親們喝。
葫蘆女哭著哭著,就慢慢地化成了一灘水,流滿了全地。為了救全村人,葫蘆女犧牲了自己。沒有了葫蘆女,李三保老兩口傷心極了。
可是,過了沒多久,葫蘆女化成一灘水的地方冒出了一眼清泉。此后,李三保老兩口吃水,再也不用跑到村外幾里地的河里去挑了。葫蘆女沒有了,死后還心疼“爹娘”,化成一眼清泉來孝敬“爹娘”。
李三保老兩口本就是個好人,他們吃不完這眼泉水,就把泉水引到院外,讓鄉親們也來打水吃。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葫蘆女,就把這眼泉水叫作“葫蘆泉”,給無名小村起名叫“葫蘆村”,還把這個一直沒有名字的小山溝叫作“葫蘆溝”。
此后每年到了谷雨時節,家家戶戶還都種起了葫蘆,葫蘆村從此成了名符其實葫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