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咸和年間,陜西鳳翔府喬家莊的喬三郎在父親經(jīng)過一番考察后,娶到了美貌能干的蔣巧姑為妻。巧姑是蔣原村方圓百里聞名的聰明又能干的巧女人,喬三郎能娶到巧姑,心中非常歡喜。新婚之夜,小兩口唧唧噥噥,談得十分恩愛。
婚后第三天的早晨,蔣巧姑起了個大早,到廚房燒飯做飯時,她的公公喬老翁瞅準(zhǔn)時機,又想再試一試巧姑的才情。于是喬老翁對巧姑說:“三媳婦,喬家有個規(guī)矩,新媳婦初次下廚房要燒一鍋鴛鴦飯。”
蔣巧姑一聽要做“鴛鴦飯”,這個從來都沒有聽過的名字就讓她傻眼了,連忙問:“公公,什么叫'鴛鴦飯’呀,您說給我吧!”
“所謂'鴛鴦飯’就是半鍋米,半鍋水,一半爛,一半焦,三媳婦,這種飯你會燒嗎?”喬老翁把“鴛鴦飯”的樣子很快就說給了巧姑,他也不管巧姑會不會做,就轉(zhuǎn)身走了。巧姑一聽這飯是半爛半焦的,心里明白不管有多大本事,也是煮不出來,但她還是滿口答應(yīng)了。
巧姑沒有做過這種“鴛鴦飯”,就自己思忖著怎么才能把這頓飯做好。她一在廚房里收拾雜七雜八,一邊在廚房里轉(zhuǎn)悠著思考,當(dāng)她看到鍋蓋時,主意就想出來了。于是她抓起菜刀,“咔嚓”一刀下去,就把鍋蓋給剁成了兩半。
巧姑拿著兩個半片鍋蓋,跑去找公公喬老翁說:“公公!做這個鍋蓋,早竹、毛竹、紫竹都用不著,得用'鴛鴦竹’才能做出來哩!”
“什么'鴛鴦竹’?我活到這么大的一把年紀(jì)了,也沒有聽說過呀!”喬老翁不知巧姑這是在套他,就抱怨起來。
于是巧姑就借著喬老翁的問話,煞有其事地介紹起“鴛鴦竹”來:“公公,'鴛鴦竹’是半株青,半株紅,這竹不出在高山,也不出在平地,是出在東渡的大海里的!”巧姑說完這些,要求喬老公弄來“鴛鴦竹”,這樣才能燒出“鴛鴦飯”來。
喬老翁一聽傻眼了,連忙說:“喔唷!這種竹子天下少有,怎么辦得到呢?一時沒有'鴛鴦竹’,那你就先不要燒'鴛鴦飯’了,還是做頓家常便飯就是了!”巧姑聽了,掩著嘴笑著回到廚房做飯去了。
喬老翁見沒有難住兒媳婦,由此還覺得巧姑的才情要比自己高,心里十分歡喜,就有心讓巧姑來當(dāng)家。可是喬老翁又擔(dān)心大兒媳婦和二媳婦不服,就捋著幫子,在屋子里踱來踱去地想著主意。
過了幾天,喬老翁把三個兒媳婦一起叫到屋里,拿出一丈四尺青布,毫不掩飾地對她們說:“我這里有一丈四尺青布,要做出四樣?xùn)|西,你們哪個會做,就拿去做,誰做好了,就讓誰當(dāng)家。”
大兒媳婦一聽,樂得眉開眼笑,她當(dāng)仁不讓地?fù)屜纫觯瑔汤衔滩患辈换诺卣f出了要她做的四樣?xùn)|西來:“四樣?xùn)|西分別是,一條汗巾,一個錢褡,一件長衫,一條被頭,缺一不可,你會做嗎,能做得出來嗎?”
結(jié)果,大兒媳婦一聽要用一丈四尺的布做這么多東西,她覺得布根本不夠用,就直接放棄了。
二兒媳婦一見機會來到自己這里了,就在心里盤算了一下:“只要能當(dāng)這個家,倒貼幾丈布也是合算的!”于是她就把自己愿意貼布做這四件東西的想法說了出來。
不料,喬老翁搖頭擺手說:“不能貼布,一定要用一丈四尺的布,做成我說的四樣?xùn)|西來!”
二媳婦聽了,覺得不可思議,就把嘴巴一撅,道:“哼!不貼布神仙也不會做。那么,就叫她三嬸做好啦!”
這件事就這樣推到了新媳婦巧姑的身上,巧姑還未等喬老翁發(fā)話,就說道:“公公!就讓我拿去做做看吧!”
巧姑拿走了一丈四尺的布,回屋后思索了半天,不到一天工夫,她就做成了一件長衫,然后拿著這件長衫去找公公。
喬老翁一試穿,這件長衫非常全身,當(dāng)下就笑嘻嘻地說:“唔,這件長衫做得非常好,可是其他三件東西呢?汗巾、錢
巧姑一聽就笑了,道:“公公!我們鄉(xiāng)里人都是用小襟揩汗的,所以我想小襟就是汗巾,不知道對不對?”
“對、對、對!”喬老翁見巧姑猜中了自己的心思,連忙點頭說,”不過,還有錢
“公公!古人說,日當(dāng)長衫,夜當(dāng)被。這件長衫到了夜里就是被頭,是嗎?”巧姑說出自己的見解,又說錢
當(dāng)下,喬老翁笑得合不上嘴來。巧姑又從懷里掏出一塊布來,說是做了四件東西后多出來的。大兒媳、二兒媳看到了一切,急得連連跺腳,懊悔自己怎么就想不出來這些。于是喬老翁當(dāng)眾說定,由巧姑來當(dāng)家。
巧姑當(dāng)家以后,事事做得令家人滿意,但大兒媳卻心存嫉妒,做起事情來總是
一天,大兒媳婦正在廚房切菜,忽然闖進一只偷吃的大花貓,銜起一條小魚就跑。大兒媳婦一把沒有抓住,慌手慌腳中,追上去就是一刀,把貓屁股給劈得流血。令喬家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只受傷的貓竟然給喬家惹來了一場是非。
原來這只大花貓是一個外號叫”有奇“的地主婆的。有奇得知自己的大花貓被喬家大兒媳婦給砍了,就拿著砧板和菜刀,跑到喬家門口,剁著砧板大聲叫罵。
喬老翁聽出了事情不妙,也知道這個寡婦不好惹,就趕緊賠著笑臉,并向有奇賠不是說大花貓是大兒媳失手砍傷的。可有奇卻是存心來敲竹杠的,說這是只金絲貓,是一只寶貓,非要喬老翁賠她三十兩銀子。
喬老翁聽了這話,不禁皺起眉頭,心頭也冒起火來,他一甩袖子就回了屋子,還“砰”的一聲大門也關(guān)了起來。喬老翁站在屋中氣呼呼地說:“你要賠大花貓,有!哼,你要賠金絲貓,門都沒有!”
有奇見沒人理她了,就在門外不停地咒罵。喬老翁在院子里急得團團轉(zhuǎn)。這時巧姑聽出了端倪,她走過來對喬老翁說:“公公,這有奇一直這樣罵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呀!”于是喬老翁就讓巧姑想個辦法,去處理這件事。
巧姑思考了一會兒,問:“公公,這個叫'有
巧姑又想了想,隨后對喬老翁說她有辦法了。只見巧姑笑瞇瞇地打開門,走了出去。喬老翁看到巧姑的神情,也高興起來了。
有奇正在門外拿著砧板,舉著菜刀,不停地咒罵。她見巧姑出來,正要開口問巧姑,巧姑卻很客氣地把她拉進院里,又請進屋中讓座,說:“四叔婆呀,砍傷了你的金絲貓,不要說三十兩銀子,就是再多一些,也總得照賠呀!”
有奇只道是巧姑好說話,就高興地和巧姑聊了起來。巧姑見狀,就問有奇是不是經(jīng)常來自己家中借東西,有奇就一一照實說了,而且也承認(rèn)了當(dāng)年三十夜借鍋鏟,將鍋鏟燒掉的事,還口口聲聲說愿意賠鍋鏟。
巧姑見有奇承認(rèn)了,也就借機討還鍋鏟,她忽然臉色一變,冷笑道:“四叔婆呀,我家這把鍋鏟只怕您賠不起,這把鍋鏟是月亮婆婆送給我公公的一朹婆婆條,當(dāng)年有人愿意出二百兩銀子要買走,我公公都沒有賣!這個鍋鏟很神奇的,只要甩一甩,清水就能變成飯,鑿一鑿,蘿卜就能變成肉;丟一丟,清水就變酒。四叔婆呀,你得把它給我家找回來!”
“啥!我可沒有聽說天下有這樣的鍋鏟!”有奇聽得吃驚,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四叔婆,天下能有金絲貓,就能有這樣的鍋鏟。找不到鍋鏟了,你就得賠我們!你得拿二百兩銀子賠我們!您看是賠銀子,還是去找鍋鏟?”
有奇一聽要讓她賠銀子,心里慌亂不堪,急得差點哭出來。她一時想不出話來,只得愁眉苦臉地連連認(rèn)錯求饒,還說自己的金絲貓受的傷可以與鍋鏟相互頂替了,雙方都不用賠了。可巧姑卻故意不答應(yīng),說自己家的鍋鏟比受傷的金絲貓要值錢。
這時在里屋偷聽的喬老翁忍不住了,就踱步出來了,大聲說道:“今天是你自己尋上門來的,二百兩銀子,一毫都不能少。”有奇一見情勢不妙,連忙丟下砧板和菜刀,頭也不回地逃走了。
從此之后,有奇再也不像以往那樣放肆了,喬家莊的人知道了這件事,都稱贊巧姑能干。而喬家的大兒媳婦對巧姑的態(tài)度也由嫉妒變?yōu)樽鹬睾蛺圩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