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麻城市曾被評為千年古縣,歷史文化悠久,但是在清朝時期麻城卻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殺妻案,這件普通的民間殺妻案甚至驚動了當時清朝紫禁城中的雍正皇帝親自過問。
這樁殺妻案之所以能驚動雍正,還在于案件真相極為復雜,羅生門事件頻出,地方官在審理上發生嚴重分歧,以至于最后鬧到了雍正這里,由雍正親自過問。
雍正十三年(1735年)湖廣總督喜塔臘·邁柱給雍正上奏折彈劾湖北巡撫吳應棻任內出現冤假錯案,同一時間湖北巡撫吳應棻也給雍正上了一道奏折,內容是彈劾湖廣總督邁柱任內辦出了冤假錯案,一時之間就發生了總督和巡撫兩大封疆大吏互相彈劾的事情。
清朝的皇帝向來忌諱地方督撫不和,因此雍正對這件冤假錯案就來了興趣,這件案子就是麻城殺妻案,他想知道這個案子有多么復雜會使得總督和巡撫兩大封疆大吏由此產生分歧并互相彈劾。于是他任命時任戶部尚書史貽直為欽差大臣親赴湖北調查審理此案。
由此揭開了震驚全國的麻城殺妻案,由于此案復雜詭異還驚動了雍正皇帝,因此后來被列入明清十大奇案之一,曾經風靡一時的古裝懸疑推理劇《大宋提刑官》中就借鑒參考了這樁奇案的案情。下面就來詳細說一說這樁麻城殺妻案。
麻城縣小商戶涂如松雖然不是富商巨賈,但是靠著祖上傳下來的店鋪也足夠養活一家老小,家境也比較殷實,一直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涂如松為人老實本分,在婚配年齡時,托媒人給介紹了一門親事,后來他就娶了比他大一歲的楊氏為妻,本來涂如松的生活很幸福,家庭條件不錯,還有嬌妻相伴,結果改變涂如松命運的恰恰就是他的嬌妻楊氏。
婚后楊氏對涂如松當商人很不滿意,經常借故對涂如松發脾氣,而涂如松有時候氣急了就會打楊氏一個嘴巴子,于是每次涂如松打了楊氏嘴巴子,她就會跑回娘家住一段時間,每次都是涂如松去娘家把她央求回來。
這年的某天涂如松母親生病了,楊氏不想伺候婆婆,就借故又和涂如松吵了一架,吵架的言語之中還辱及婆婆,涂如松當然生氣了,盛怒之下打了楊氏一嘴巴子,楊氏就借機會離家出走回娘家了。
由于涂如松當時母親生病,他沒著急去楊氏娘家接人,而是一直伺候到母親病好之后才去楊氏的娘家接人,結果涂如松到了楊氏娘家才知道楊氏壓根就沒回過娘家。也就是說妻子楊氏失蹤了,這一下涂如松可慌了。
不僅涂如松慌了,楊氏的弟弟楊五榮也急了,楊五榮認為姐姐失蹤與姐夫涂如松有關系,甚至猜測是不是涂如松家暴的時候失手打死了楊氏,還謊稱尋找楊氏。
楊五榮有了這個猜疑之后,他就開始暗中監視姐夫涂如松,在涂如松家附近走訪,希望能找到姐姐楊氏的下落。楊五榮在涂如松家附近走訪時,遇到了潑皮無賴趙當兒,這個趙當兒看楊五榮著急尋找姐姐,就想騙點好處,于是他對楊五榮稱親眼目睹涂如松殺害了妻子楊氏。
這一下楊五榮就急了,于是拉著趙當兒就到麻城縣衙告狀,當時的麻城縣知縣叫湯應求,他接手這個案子之后就開庭審訊。但是楊五榮和趙當兒狀告涂如松殺妻,可是并沒有見到楊氏的尸體,全靠的是趙當兒的認證,而趙當兒是當地出名的潑皮無賴,涂如松又是遠近聞名的孝子,街里街坊都能證明涂如松在家照顧生病的母親,因此在無賴和孝子這,湯應求當然選擇孝子涂如松是無辜的,對這個案子沒有過多理睬,只是一直在立案調查。
湯應求一直不肯抓涂如松,一直把案子處于調查階段,楊五榮自然不干,于是楊五榮多次到縣衙鬧事,要求湯應求先將涂如松抓了再查案。楊五榮三番四次大鬧縣衙,這就讓湯應求起了疑心,他就暗中派衙役監視楊五榮和趙當兒。
結果湯應求發現趙當兒確實是個潑皮無賴,整日混吃混喝不干正事,而楊五榮卻形跡可疑,他最近與本縣的秀才楊同范交往密切,因此湯應求懷疑楊同范在背后慫恿楊五榮大鬧縣衙。
楊同范與楊五榮是本家親戚,但是楊同范有秀才功名在身,要知道在清朝時期秀才和舉人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社會地位很高,秀才見到父母官是可以免禮的,因此清朝的秀才一般都自視甚高,很少與沒有社會地位的人打交道。按理楊同范是不會搭理像楊五榮這種社會閑雜人員,而他卻熱心的幫助八竿子打不著的本家親戚楊五榮,這件事很值得讓人懷疑。
所以湯應求對楊同范頗為懷疑,他認為這個案子很可能從頭到尾楊氏都沒有遇害,只是一場訛人的官司,只要拘審楊同范就能問個清楚。但是由于楊同范有秀才身份,湯應求無法對他進行拘審,因此湯應求向上級黃州府(現今湖北黃岡市)請求革除楊同范秀才功名,并在黃州府內通緝楊氏。
黃州府并沒有立即革除楊同范的秀才功名,而是先在府內通緝楊氏,但是一直沒能找到楊氏,因此黃州府駁回了湯應求請求革除楊同范秀才功名的要求,并將案子交還麻城縣重審。
楊氏活不見人死不見尸,楊同范的功名還革除不了,這就讓湯應求陷入了困境。湯應求其實明白,所有疑點都在楊氏身上,只要找到楊氏,不管她是生是死,案子也就水落石出了。但是楊氏找不到,唯一有嫌疑的人楊同范還拘審不了,這就讓這個案子一直懸了下去。
這件案子一懸就是一年多,在一年多之后河灘上突然發現了一具溺死很久已經腐爛的分不出男女的腐尸,當地的地保上報了縣衙,湯應求就安排本縣仵作李榮去驗尸。在李榮驗尸期間,居然有人拿著金錢賄賂李榮,希望他出具證明這具腐尸為女尸。
在當時麻城縣李榮素有湖北第一仵作的美譽,他為人正直,辦案認真,驗尸技術還極為高明,因此當時連湖北按察使司發生棘手案件都會特意去麻城請李榮到省城驗尸。正直負責的李榮當然不會拿這筆黑心錢,他斷然拒絕了賄賂。
而河灘上出現腐尸的消息引來了尋姐心切的楊五榮前來認尸,楊五榮在看到已經腐爛到認不出來的尸體之后,居然直接嚎啕大哭,稱這具尸體就是姐姐楊氏,并一口咬定姐姐肯定是姐夫涂如松所害,還當場要求湯應求立刻拘捕涂如松。
楊五榮認了腐尸為姐姐,但是李榮那頭很快尸檢結果出來了,根據李榮的檢驗,認定這具腐尸為男尸并非女尸,而且屬于是溺斃而亡。腐尸是男尸也就不可能是楊氏,因此湯應求駁回了楊五榮提出拘捕涂如松的請求。
緊接著楊同范居然以秀才身份號召縣學的讀書人聚眾到縣衙鬧事,高喊湯應求和李榮收受涂如松黑錢瀆職枉法。
雖然湯應求把楊同范等讀書人驅逐回去,可是楊同范卻不死心,他又帶著楊五榮和一干縣學書生到湖廣總督府前告狀。
而當時湖北巡撫一職出缺,湖廣總督邁柱兼署了巡撫一職,邁柱雖然是滿人,但卻向來附庸風雅,尊重禮遇讀書人,給自己博禮遇士人的美名。因此他一看到楊同范這個秀才帶著這么多書生還有苦主在湖廣總督府前喊冤,他就覺表現的時候到了,他當即受理了楊五榮的訴訟案。
之后邁柱委派高考中進士的候補知縣高仁杰為省派專員,帶著按察使司衙門的仵作薛無極去麻城縣重新調查審理涂如松殺妻案。
這里簡單說一下候補知縣的意思,在清朝通常考中進士之后沒有進入翰林院的深造的人都會被外放為候補知縣,所謂候補知縣就是一直在省巡撫衙門里候補學習政務,一旦省里哪個縣出缺,可以隨時赴任。在省里學習期間,通常巡撫衙門都會派他們到地方巡查一下,也是為了歷練他們。
高仁杰已經在省里候補很多年了,他十分渴望能實放為知縣,因此他就想借著這個案子把湯應求從麻城縣知縣的位置上扳倒,這樣他也就能有機會出任知縣了。
而仵作薛無極卻是一個貪財沒有底線的人,在驗尸期間他也和李榮一樣受到了賄賂,但是他沒有李榮那么正直,他接受了賄賂。
于是高仁杰和薛無極到了麻城縣之后就立刻推翻了湯應求和李榮的判定,薛無極力證這具腐尸是女尸,并稱尸體的致死原因是被人重擊肋骨而死,屬于是被人謀殺。
湯應求眼看高仁杰和薛無極如此罔顧事實真相,當即向上級黃州府請求派人到省里申訴重審此案。高仁杰知道湯應求會向上級申訴,于是他搶先一步直接向邁柱匯報,稱知縣湯應求和師爺李獻宗、仵作李榮收受涂如松好處而將其包庇起來。
邁柱則信以為真,他立即下令革除湯應求的知縣之職,將湯應求、李獻宗、李榮全部收押待審,并委任高英杰為麻城縣代理知縣,全權負責審理此案。
就這樣秉公執法的湯應求等人反被收監起來,案子也被定成了涂如松殺妻,那么這個案子真相是如此嗎?
其實湯應求始終是秉公執法,判斷的基本都正確,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楊同范身上,確實就如湯應求判斷的那樣,楊同范不會無緣無故幫助楊五榮,他是必有所圖,而他圖的就是楊氏的美色。
原來楊氏本是富戶馮某家的童養媳,馮某還未長大成人與她正式結婚就死了,楊氏后來與馮某的本家侄子馮大有了私情。后來雖然楊氏輾轉嫁給了涂如松,但她對馮大還是念念不忘,所以經常借故找機會與涂如松吵架回娘家,實際上是順道與馮大幽會。
那天離開涂如松家里之后,楊氏就去了馮大家居住,兩人由于依依不舍,因此楊氏沒能在涂如松到娘家找她時回去。楊五榮不知道姐姐與馮大有私情,他最初真的是認為姐姐被涂如松害死了,再加上無賴趙當兒說的話,楊五榮更加確信姐姐被涂如松所殺,于是四處告狀。
再后來這個案子在麻城縣鬧得沸沸騰騰,馮大的母親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就害怕了,她就想向湯應求主動舉報楊氏藏在自己家里的事,馮大阻止了母親,他私下找到楊五榮,把這個事原原本本告訴給了楊五榮。
楊五榮這才知道自己被趙當兒騙了,可是他如果主動向湯應求請求撤訴的話,他極有可能被判一個誣告之罪,畢竟他之前幾次三番大鬧縣衙要求嚴懲涂如松,按《大清律》誣告之罪是要受杖責之刑,所以他害怕受刑,而事情又發展到這個地步,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于是楊五榮想到本家宗親楊同范是秀才,腦子靈活,他說不定有主意。楊同范本來是根本不想管楊五榮這件事的,但是楊同范看到跟著楊五榮偷偷摸摸一起來到家中的楊氏姿色過人,他就把孔圣人的教誨拋到九霄云外了,他見色起意,于是答應了幫助楊五榮姐弟倆,但前提是楊氏得藏在他的家中。
就這樣楊同范霸占了楊氏,并把她偷偷藏在自己家的夾墻之中。他一面讓楊五榮繼續狀告涂如松,一面又給了趙當兒一筆錢,讓他堅持咬定看到涂如松殺妻。隨著后來河灘上出現了腐尸,楊同范就來了計劃,湯應求遲遲不肯拘捕涂如松不就是因為沒見到楊氏的尸體,只要把河灘上的腐尸判定為楊氏的尸體,這就可以拘捕涂如松并結案了,于是楊同范就暗中派人收買李榮。
沒想到李榮是個正直之人不肯收受賄賂,于是楊同范不得已又帶著楊五榮到省城的總督府去鬧事,而總督邁柱派下來調查此案的高仁杰和薛無極各有心思,楊同范就正好收買了二人。當時最得意的還是高仁杰,他一面收著楊同范的錢,還達到了陷害湯應求為自己謀求外放知縣的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邁柱讓高仁杰當代理麻城知縣全權負責審理此案,這可把高仁杰高興壞了,他拘捕了湯應求、李榮、李獻宗、涂如松四人并審訊,四人不肯認罪,于是高仁杰就搞起了刑訊逼供的事,李榮最為正直,在杖刑之下他堅持不肯推翻自己的驗尸結果,高仁杰當場命人將李榮杖斃于公堂之上。
打死李榮之后,高仁杰對涂如松也是嚴刑拷問,涂如松也是不肯認罪,高仁杰殘忍的對他施以烙刑,將涂如松的雙腳都烙的幾乎露出白骨,在這種情況下涂如松忍受不了不得已才認了罪。湯應求和李獻宗也都受到高仁杰的嚴刑拷打,被迫屈打成招。
有了口供之后就得有物證,但是那具腐尸確實是男尸,頭頂是禿的沒有長發,也沒有女性的衣服,更沒有女性的小腳骨。高仁杰于是又拷問涂如松,在嚴刑拷問之下,涂如松只得謊稱妻子楊氏的尸體埋在亂葬崗,結果高仁杰派人到亂葬崗也沒有找到符合的女尸。
在這種情況下,涂如松的母親為了不再讓他受到拷打,剪下了自己的頭發給腐尸披上當頭發,李獻宗的妻子則把胳膊劃出血,讓了一條帶血的裙子,還把夭折的兒子尸體挖出來取出腳骨當女性小腳骨,這樣才把腐尸拼湊成了女尸應有的樣子。
終于把證據鏈湊齊了,于是高仁杰就自以為是的把案子定死了上交黃州府,當時的黃州府知府蔣嘉平看過案子卷宗之后感覺漏洞百出,蔣嘉平曾經邀請李榮到黃州府幫忙驗尸,他對李榮的驗尸技術十分欽佩,因此他不相信李榮會分不清男女尸體,于是蔣嘉平又從黃州府調遣仵作去麻城縣再次驗尸。
黃州府的仵作驗出了腐尸為男尸,高仁杰害怕自己定的冤案敗露,他一面向蔣嘉平申訴,聲稱有人把尸體掉包了,要求再次派人重驗,高仁杰一面又準備毀尸滅跡,另尋女尸。結果正好趕上麻城縣暴雨引發了山洪,停放尸體的義莊被毀掉,蔣嘉平也沒辦法再派人驗尸了。
因此蔣嘉平只得把案子卷宗上交湖廣總督邁柱,作為總督的邁柱早已先入為主認可了高仁杰的說法,因此邁柱并沒有詳細查看案子卷宗就同意高仁杰的定案,將案子卷宗上報刑部,并得到刑部批準,涂如松被判處斬刑,湯應求和李獻宗判處絞刑,全部秋后執行。
這件案子就算是被定案了,只要次年秋后涂如松等三人被殺之后,任何人也就不能再給他們翻案了。高仁杰也如愿的被外放為實職知縣,湯應求被抓起來之后,麻城縣又派了新任知縣陳鼎。
陳鼎與高仁杰完全不同,為人非常正直。而與此同時朝廷任命湖廣學政吳應棻出任湖北巡撫,吳應棻也是有名的正直清官,也是陳鼎與吳應棻的出現拯救了涂如松等人。
這件案子出現逆轉還是從楊同范的妻子生孩子說起,當時產婆到楊同范家中幫助他的妻子生產,在楊妻痛苦難當時,她高呼“三姑救我”,而房屋的夾墻中走出一女子來幫她,產婆一看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之前通緝令上看到過的楊氏。
狡猾的楊同范感覺事情要敗露,于是在妻子生產后,偷偷多給了產婆二十兩銀子,希望她不要出去多說。由于涂如松殺妻案在麻城鬧得滿城皆知,產婆這回看到楊氏還活在世上,她就覺得涂如松等人都是被冤枉了,她不忍心看著涂如松等人被冤殺,于是她就讓兒子拿著楊同范給的二十兩銀子去縣衙報案。
陳鼎接任麻城知縣后也對這件案子有所耳聞,他也看過卷宗,覺得其中蹊蹺比較多,這時候一看產婆的兒子來報案,他就立刻明白這件事與楊同范有很大關系。他擔心楊同范狗急跳墻會殺掉楊氏滅口,于是命差役以私藏娼妓為名才能拘捕有秀才身份的楊同范。
楊同范被拘捕之后,陳鼎立刻派人在楊家的夾墻中找出了楊氏,這樁麻城殺妻案至此告破。陳鼎開堂公審了楊同范、楊五榮、楊氏三人,并把涂如松召到大堂對質,楊同范和楊五榮眼見事情敗露,只得當場認罪。
楊氏在看到被高仁杰折磨的不成人樣的涂如松之后,她抱著涂如松大哭說道:“對不起,是我害了你呀!”
案子告破,陳鼎也就結案將卷宗上呈到巡撫吳應棻和總督邁柱這里,本來邁柱只要承認自己大意造成了冤案就可以了,但是邁柱為了逃避責任,他懇求吳應棻不要將此案上報朝廷,繼續維持刑部的判定。
用三條人命抹掉自己仕途上的污點,這種事是吳應棻不能接受的,他斷然拒絕了邁柱的請求。
而邁柱還不死心,堅持要親自審訊楊同范,在邁柱審訊時語言中暗示楊同范,狡猾的楊同范立刻就明白了,于是他在邁柱這就翻供了,稱自己被陳鼎刑訊逼供了,是屈打成招的。他只承認自己是私藏娼妓,并暗中命人給楊氏帶信讓她承認是娼妓,楊同范企圖利用此逃脫制裁。
邁柱一看楊同范如此配合,他也就有了底氣,他就給雍正上奏折彈劾稱吳應棻企圖包庇麻城殺妻案元兇并制造冤案,而吳應棻也給雍正上了奏折彈劾邁柱瀆職造成了麻城殺妻案中三人險被冤殺。
雍正眼看督撫互參他也不知道該信誰,于是雍正下旨暫停邁柱和吳應棻的職務,并委任戶部尚書史貽直兼任湖廣總督赴湖北調查此案。史貽直后來通過調查得出的結果與陳鼎一致,至此雍正明白了此案確實是冤案,吳應棻是對的。
于是雍正親自下旨對麻城殺妻案中一干人等作出判決:涂如松無罪釋放;湯應求官復原職為麻城知縣;李獻宗升任麻城縣典史;仵作李榮堅持公道以身殉職,朝廷撥款賜葬并立碑紀念;陳鼎公正斷案升任黃州府通判;高仁杰處以絞刑,其家人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遇赦不還;楊氏婚后與人通奸才造成此冤案,發配寧古塔為官妓不得贖身;楊同范、楊五榮、薛無極三人處斬立決;趙當兒攀誣他人,杖責四十,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總督邁柱停職反省;巡撫吳應棻官復原職。
至此麻城殺妻案才徹底水落石出,這件案子之所以能驚動紫禁城中的雍正皇帝,主要還在于總督邁柱與巡撫吳應棻互參,督撫不和是清朝皇帝的大忌,因此雍正才親自出面過問此案。
正是因為督撫不和雍正出面干預,才使得案子真相大白。這件案子中吳應棻才是最為難得,本來作為封疆大吏的高官,他完全可以與總督邁柱同流合污,維持原判,替邁柱掩蓋責任,但是吳應棻堅決沒有與邁柱官官相護,這也使得被冤枉的人沉冤昭雪,吳應棻也在民間得到了吳青天的美名。
此后乾隆繼位遇到不好處理的案子,乾隆都會派吳應棻去調查處理,正是因為吳應棻的秉公執法,才讓乾隆放心的把一些大案要案交給他去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