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蘇聯和德國爆發了無數場大規模會戰,其中如果要說戰雷主動權開頭與結尾的戰役,那就是莫斯科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了,這兩場戰役德軍都是損失慘重,那么哪一場會戰對德國的毀滅性更大呢?是破滅了德國不敗神話的莫斯科會戰還是德軍徹底喪失戰略主動權的庫爾斯克會戰?
在1941年10月份,德軍在清理掉基輔方向的一個龐大包圍圈之后,德軍終于能夠騰出手來解決他們在蘇聯遇到的最困難的對手,蘇聯的心臟莫斯科。德軍進攻莫斯科的部隊是加強過的中央集團軍群,下轄有三個步兵集團軍和三個裝甲集群,總兵力193萬人。
而此時防御莫斯科的蘇軍部隊是斯大林東拼西湊的125萬臨時動員兵,其中在莫斯科戰役后期蘇軍還調動從遠東地區和中亞地區抽調過來的數十萬精銳部隊,先后加起來蘇軍的兵力超過了200萬人。雖然此時的德軍看起來依然很強大,但是過于糟糕的后勤和日益嚴寒的溫度讓德軍苦不堪言。
在取得了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會戰的勝利后,德軍徹底失去了進攻的銳氣,在12月份蘇軍增援部隊抵達之后迅速展開了反攻,最終將德軍的防線擊退了200-300公里,德軍最終撤退到了勒熱夫一帶,莫斯科戰役德軍損失超過50萬人,而蘇軍也付出了100多萬人傷亡的代價。
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后,德軍A、B集團軍群損失慘重,在消滅盤踞在斯大林格勒城內的第六集團軍之后蘇軍乘勝追擊,但因為突進的距離太遠,被曼施坦因抓住機會消滅了50多個師,最終展現穩定在了1941年10月份的戰線上。
雖然德軍暫時穩定住了防線,但是局勢對德國非常不利,由于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敗,導致了德軍在東線的兵力嚴重不足,此時德軍只能掌握部分的戰略主動權了。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失敗,他希望再通過一次戰略進攻,消滅掉蘇軍一個甚至多個方面軍,此次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
到了1943年7月5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精銳兵力分別從奧廖爾和哈爾科夫地區向庫爾斯克這個突出部進攻,此時南方負責進攻的是曼施坦因,北方負責進攻的是莫德爾,雖然德軍裝甲部隊推進的勢頭非常猛,但是蘇軍早已在庫爾斯克地區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光是戰線就有八條,德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
最終在進攻了一周多之后希特勒實在是頂不住軍隊的龐大傷亡,下令叫停了庫爾斯克會戰,在德軍的進攻停止之后,蘇軍發動了自己的進攻計劃,在付出了幾十萬人傷亡之后成功奪取了奧廖爾和哈爾科夫地區,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傷亡接近50萬人,損失坦克2000輛,蘇軍損失90萬人,損失坦克5200輛。
首先莫斯科戰役對德國來說只能算是一場戰略進攻的失敗,雖然傷亡很大,但對1941年的德軍來說還遠遠稱不上傷筋動骨,在莫斯科戰役結束之后的1942年2月到1942年11月份,德軍一直處于贏麻了的狀態,這段時間德軍一直在贏,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勒熱夫戰役、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消滅了上百萬蘇軍。
但是到了庫爾斯克會戰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此時的德軍幾乎是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到了庫爾斯克上,希特勒本來以為憑借著德軍精銳的兵力素質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能打下庫爾斯克,但是最終卻被蘇軍給擋了下來,這一次希特勒輸光了籌碼,之后再難翻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