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司馬倫誅滅賈氏外戚,掌握政權,濫賞官爵,收買人心。封文武官員數千人為侯。才過了一年,又忍不住把晉惠帝軟禁起來,自立為帝。又大封黨徒,連奴隸走卒也給爵號。浮濫的賞賜與猛烈的殺伐互相促進,一直延續到西晉統治的消亡。當時,官帽上都用貂尾做裝飾。因為封賞得太多太濫,庫存的貂尾都用完了,只好用狗尾巴來湊數。民間就編了歌謠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此即成語“狗尾續貂”的出處。
各地諸侯王聽說連趙王倫這樣的老廢物都敢篡位稱帝,均感不忿,爭先恐后地前來搶奪皇位,遂引起一場長達16年曠日持久的內亂。先后卷入血腥戰爭的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長沙王司馬、東海王司馬越,再加上先前被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共八個諸侯王,故史稱“八王之亂”。
誅滅賈氏外戚,齊王司馬居功不小,卻不得重用,反遭忌被外調許昌,一氣之下遂與成都王穎、河間王司馬共謀造反,三國聯軍殺向洛陽,常山王半路加入。數十萬部隊在朝歌(今河南安陽)到潁上(河南潁縣)一帶屯扎連營,趙王倫慌忙拼湊了6萬多部隊前去應敵,自己卻躲在洛陽日夜求神拜佛。
最后在洛陽城外一場決戰,趙王軍隊被全殲,雙方混戰死掉10余萬人。趙王倫向聯軍投降,被關進金墉城,在同一棟房子里被迫喝下他曾在此逼賈后喝過的金屑毒酒自殺。其心腹孫秀和名將孟觀等都被族誅。
聯軍取得政權,大封功臣,以齊王首功封為大司馬,成都王穎為大將軍,河間王為太尉,常山王為撫軍大將軍,改封長沙王,東海王越為中書令兼侍中,梁王肜生急病死了,追封為太宰。傻惠帝前一撥大臣還沒來得及認全呢,這就又換了一撥。齊王以復辟的大英雄自居,日益驕橫,遂引起其他諸侯王不滿。
長沙王便又與成都王穎、河間王密謀反叛。302年12月,河間王遣大將張方為先鋒率領10萬軍隊討伐齊王,齊王知道長沙王與河間王關系很好,恐其為內應,故先發兵攻長沙王。
在洛陽城內混戰了三天三夜,齊王兵敗被長沙王活捉。長沙王自然因功晉升太尉,而倒霉的齊王則被斬首,而勞師千里無功的河間王枉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心有不甘。適逢益州發生了流民叛亂,遂領命前去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