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皇太孫即位,即為建文帝。建文帝年幼,且生性仁慈懦弱,各位藩王各霸一方,并未把他看在眼里。這樣一來,建文帝的皇權就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許多大臣就鼓動建文帝削藩。建文帝聽取了建議。在削藩的過程中,建文帝殺了許多親王,其中也有冤殺者。燕王朱棣聽了,十分著急。
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謀士,他對朱棣說:“我一見殿下,便知當為天子。”
相士袁珙也對朱棣說:“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過四十,長須過臍,必為天子,如有不準,愿剜雙目。”在這些人的慫恿下,朱棣便積極操練兵馬。道衍唯恐練兵走漏了消息,就在殿中挖了一個地道,通往后苑。修筑地下室,又在墻外的室中養了無數的鵝鴨,日夕鳴叫,以掩人耳目。但消息還是走漏了,不久就傳到了朝廷。
齊泰、黃子澄兩位大臣十分重視此事,黃子澄主張立即討伐燕王,齊泰以為應先密布兵馬,剪除黨羽,然后再興兵討伐。建文帝聽從了齊泰的建議,命工部侍郎張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謝貴、張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開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馬守山海關,保衛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諸王。
朱棣知道建文帝對他產生了懷疑,就決定想辦法打消他的疑忌,于是他派自己的三個兒子高熾、高煦和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舉棋不定之時,忽聽三人前來,就立即召見,言談之下,建文帝覺得除朱高煦有驕矜之色外,其他兩人執禮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朱元璋,建文帝便想把這三人留下,作為人質。但突然飛馬來報,說朱棣病危,要三子速歸。建文帝無奈,只得放三人歸去。
魏國公徐輝祖聽說了,連忙來見,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煦。徐輝祖是徐達之子,也是朱棣三子的親舅舅。他對建文帝說:“臣的三個外甥之中,只有高煦最為勇悍,不但不忠,還將背叛他的父親,他日必定為患,不如留在京中,以免他日亂為。”建文帝遲疑不決,他問其他大臣,別人都替朱高煦擔保,于是,建文帝還是決定放行。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后悔,臨行時偷了徐輝祖的一匹名馬,加鞭而去。一路上殺了許多驛丞官吏。
朱棣見高煦回來了,十分高興,他對三個兒子說:“我們父子四人今又重逢,真是天助我也!”
過了幾天,建文帝的御旨到來,對朱高煦沿路殺人痛加斥責,責令朱棣拿問,朱棣當然置之不理。又過了幾天,朱棣的得力校尉于諒、周鐸兩人被建文帝派來監視朱棣的北平都司事謝貴等人設計騙去,送往京師處斬了。兩人被斬以后,建文帝又發御旨,嚴厲責備朱棣,說朱棣私練兵馬,圖謀不軌。
朱棣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他想過起事,但準備不充分,想來想去,他想出了一條緩兵之計。
這天,朱棣披頭散發在街道上奔跑發狂,大喊大叫又不知所云。時而在街頭上奪取別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時而又昏沉沉地躺在街邊的溝渠之中,數日不起。謝貴等人聽說朱棣病了,就前往探視。這時正是盛夏時節,酷熱難耐,只見燕王府內擺著一座火爐,烈火熊熊,朱棣身穿羊羔皮襖坐在旁邊,瑟瑟發抖,連聲呼冷。謝貴等人試圖與其交談,朱棣則是滿口胡言。謝貴等人見狀,相互對視了一下,就告辭了。
謝貴把這些情況暗中報告給了建文帝,建文帝有些相信,便不再成天琢磨著該怎樣對付燕國了。但朱棣的長史葛誠與張、謝二人關系極好,葛誠告訴他們燕王是詐瘋,要小心在意,謝貴二人卻不大相信。
過了些日子,燕王派一個叫鄧庸的百戶到朝廷去匯報一些事情,大臣齊泰便把他抓了嚴加拷問,鄧庸抵不住酷刑,就把朱棣謀反的事說了。建文帝知道后大驚,立即發符遣使,去逮捕燕王的官吏,命原為朱棣親信的北平都指揮張信設法逮捕朱棣。
張信陷入矛盾,他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說:“萬萬不可,我聽說燕王應當據有天下,王者不死,難道是你一個人所能逮捕的嗎?”張信便不再想法逮捕朱棣,可朝廷的密旨又催他行事,張信無奈之下,就去見朱棣,想看個究竟。
張信連續去了三次,朱棣都托病不見。張信只好穿便服前往,說有密事求見,朱棣才召見了他。張信進了燕王府,但見朱棣躺在床上,他就拜倒在床下。朱棣以手指口,不知所云。張信便說:“殿下不必這樣,有事完全可以告訴我。”
朱棣問道:“你說什么?”
張信說:“臣有心歸服殿下,殿下卻瞞著我,讓我很不解。我實話告訴你吧,朝廷下密旨讓我逮你入京,如果你確實有病,我就把你送入京城,估計皇上也不會把你怎么樣;如果你是無病裝病,還要及早做出打算。”
朱棣聽完,猛然起床,隨后下拜道:“恩人啊!保全我一家,全仗足下。”
張信見朱棣果然是裝病,非常高興。朱棣又召來道衍等人,一同謀劃起事。這時,天忽然刮起了大風,下起了暴雨,殿檐上的一片瓦被吹落下來,朱棣顯得很不高興。道衍進言說:“這是上天示瑞,殿下為何不高興呢?”
朱棣謾罵道:“禿奴純系胡說,疾風暴雨,還說是祥瑞嗎?”
道衍笑道:“飛龍在天,哪得不有風雨?檐瓦交墮,就是將易黃屋的預兆,為什么說不祥呢?”朱棣聽了,轉怒為喜。于是,朱棣設計殺死了張骨、謝貴兩人,沖散了指揮使彭二的軍馬,安定了北平城,改用洪武三十二年的年號。經過三年的反復苦戰,朱棣終于打敗了建文帝,登上皇位。
【引申名言】
大利在安。——(明)徐階《官智經》
【名言釋義】
大的利益是安全。
【名言智慧】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安全不保,利益無存。把升官發財作為自己的最愛,終將人財兩空。封建官場的生存環境是極不安全的,擁有一切不如擁有安全;如果爭利和禍患相連,不爭就是上計。沒有安全意識,人們就會在爭名奪利上用盡心機,肆意妄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