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滿江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但是你知道這首《滿江紅》的題目叫啥嗎?它叫“寫懷”。另外,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岳飛還作有另外一首題為“登黃鶴樓有感”的《滿江紅》。
它和我們所熟知的《滿江紅》幾乎就是一對雙胞胎。
那么這首詞是在什么背景下創作的呢?我們先簡單來了解下。
這首詞要早于《滿江紅·寫懷》,寫于公元1134年岳飛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公元1133年十月,金國扶植的偽齊皇帝劉豫,率軍攻占了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等諸多州府和信陽軍,直接威脅到了南宋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治,為此岳飛上疏奏請收復襄陽六州,隨后朝廷應允,命其統軍出征。
短短三個月時間,岳飛就迅速收復了襄陽六州。隨后他覺得此時應該一鼓作氣,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于是便向皇帝上奏請求選派精兵增援,不料遭到拒絕,還將他從江州調到了鄂州,使其離開了主戰場。
在鄂州,岳飛登上了黃鶴樓,遠眺北方淪陷區時有感而發,于是這首詞作就誕生了。
我們接著來一睹該詞作的風采: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我們來看下這首詞作中的幾個關鍵點,這個弄清楚了,詞作的含義我們就好理解了。
萬歲山,又叫艮岳,是宋代的著名宮苑,宋徽宗年間所造,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據洪邁《容齋三筆》說:“(萬歲)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樓閣不可殆記。”可見工程量之大。
蓬壺殿,應該是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
膏,這里做被動詞用,指滋潤了敵人的兵器。鍔本意是劍,這里鋒鍔為泛指兵器。其實也就是說,我們的士兵成了敵人的刀下之鬼。
河洛,指黃河、洛水,泛指全部失去的土地。
騎黃鶴,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在黃鶴磯飛升成仙,后又曾騎著黃鶴返回在這里休息,于是后人就在黃鶴磯建了黃鶴樓以示紀念。當然了,這里的騎黃鶴不是升仙,而是說只要收復了失地,我岳飛絕不居功自傲,只是想回歸故里,做一個平凡的百姓,就像范蠡一樣。
這些關鍵點解決之后,這首詞作的含義就明了了。
岳飛登上黃鶴樓,眺望北方被金人占領的淪陷區,遙想當年汴京是何等的繁華,現如今卻遭金人肆意殘踏蹂躪,如此強烈的對比,更是激起了岳飛收復中原的渴望。他渴望高宗能夠準許他帶領大軍橫渡長江,直搗黃龍,滅了金國,收復中原。如果真的到了勝利那天,自己還會重游黃鶴樓,然后回歸故里,做一安樂的百姓。
那么我們為何說這首詞和《滿江紅·寫懷》是雙胞胎呢?只要看它們的開頭和結尾就知道了,這首詞的開頭是“遙望中原”,那首詞的開頭是“抬望眼、仰天長嘯”;這首詞的結尾是“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那首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多么的相似。
當然了,說它們是雙胞胎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它們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您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