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在蜀漢政權滅亡以后,內心其實是十分煎熬的,也十分的不服。他認為自己本可以挽救蜀漢于危亡之中,力挽狂瀾于傾頹之中,而他內心也始終沒忘記諸葛丞相的遺命。
為了繼續(xù)興復漢室,利用蜀中的有利地勢和環(huán)境,特別是曹魏君臣之間的間隙。姜維迅速制定了一項計策,反正已經(jīng)退無可退了,不如索性最后博一把,他將目標對準了鐘會。
鐘會出生于士族大家,其父是太傅鐘繇。從小便聰慧異常,屬于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那類人。這種人,怎么可能甘心久居于司馬家之下?而此刻,他已取得蜀中之地,除了自己的十萬兵馬以外,還有歸降的大量蜀軍和充沛物資。再加上川蜀易守難攻相對獨立的地形,他的內心絕對不會平靜,說他沒有動小心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而這些,自然瞞不過姜維的眼鏡。
于是,姜維開始付諸實施自己的計策,假意歸順鐘會并極力說服他造反自立,然后趁著鐘會和曹魏內斗之時,借助蜀漢原來的統(tǒng)治基礎和當?shù)孛裥?,重立恢復蜀漢政權。
鐘會是個聰明人,可越是聰明人越不老實,他很快便被姜維說動了??墒?,他也有自己的小揪揪,他讓姜維去沖鋒陷陣,自己躲在后面觀火。根據(jù)情況再伺機而動,謀取利益的最大化。就這樣,兩個心懷鬼胎的人,合作進行的造反行動就開始了。
事實上,安排鐘會率軍入川,司馬昭走得就是一步險棋。他一方面要利用鐘會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小心提防他的野心。
所以,司馬昭早有準備,當發(fā)現(xiàn)鐘會不臣之心稍稍露頭時,他就立刻親自率兵進駐長安,震懾鐘會。鐘會一看形勢不妙,自己必須加快反叛的步伐了,不然很快就得被司馬昭擺平??墒?,底下的士兵們畢竟長期吃著司馬昭的俸祿,為何要跟你鐘會,還有一個蜀國人姜維造反呢?
有個將領叫做胡烈,此人是司馬家的忠實粉絲和鐵桿兒。當他得知鐘會即將造反時,立刻編造謠言,進行輿論的宣傳,說我們的家小都在魏國,如果跟鐘會造反,他們必然是死無葬生之地。
最后,在胡烈的率領下,鐘會手下的部分士兵,攻打鐘會的造反指揮部,將指揮部內認真策劃造反事宜的鐘會和姜維一塊砍死,造反大業(yè)也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回顧整個事件,最倒霉和最冤枉的,當屬鄧艾父子。鄧艾本來并沒有反心,然而,鐘會為了制造混亂局面,就上報朝廷說鄧艾想要造反。司馬昭立刻下令,火速抓捕鄧艾,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鄧艾就被以“造反”的名義逮捕并押解走了。
可是,事實證明,整個造反行動和鄧艾完全沒有關系,全是鐘會在搞鬼。要不說,做大事還得是司馬昭,人家夠快、夠狠!反正以后也要收拾鄧艾,索性這次一起辦了得啦!一不做二不休,把罪名推給鐘會,順手把鄧艾也給殺掉了!。
就這樣,鄧艾和鐘會,這兩個伐蜀的最大功臣,就被司馬昭先后除掉了,為以后司馬家取代曹魏,去除了可能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