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將門世家,唐朝的薛家將和宋朝的楊家將堪稱典型的代表。在評書演義和民間傳說中,有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和薛剛反唐三代薛家將的故事。藝術來源于生活,真實的薛家將在唐朝做過哪些事情呢?
第一代:薛仁貴
薛仁貴是絳州龍門人。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下詔討伐高句麗,招募天下壯士出征遼東。時年31歲的薛仁貴響應朝廷的號召,到將軍張士貴的軍營中應募,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高句麗,唐軍奔赴遼東戰場。薛仁貴剛上戰場就展現了自己的勇猛,他單騎救出被高句麗軍隊圍困的郎將劉君昂,并親斬敵將,把敵將的首級懸掛在馬鞍上,嚇退了高句麗軍隊。
唐軍圍攻安市城,高句麗派25萬大軍救援,薛仁貴身穿白衣,手持戟槍,腰懸弓箭,在陣前大喝一聲,單槍匹馬殺入高句麗陣中,高句麗軍被薛仁貴嚇退,唐軍順勢發動總攻,擊潰了高句麗援軍。戰后,唐太宗親自接見薛仁貴,不僅重賞薛仁貴,還提拔薛仁貴為將軍,薛仁貴從此脫離布衣的身份。
薛仁貴的影視劇形象
唐太宗十分賞識薛仁貴,后來再次提拔薛仁貴為禁軍將領。唐高宗即位后,薛仁貴忠于職守,唐高宗在萬年宮遭遇山洪之時,薛仁貴冒險救出唐高宗,唐高宗十分感激,特賜薛仁貴一匹御馬表達自己的心意。
薛仁貴用自己的忠勇換來了唐高宗的信任,從此官運亨通,不斷馳騁在沙場上。薛仁貴弓馬嫻熟,勇力過人,十分喜歡沖鋒陷陣,高句麗人完全不是他的對手,薛仁貴有一次單騎沖入敵陣,當場生擒了高句麗一個神射手。
鐵勒十余萬人造反,薛仁貴領兵平亂。鐵勒派出幾十個健將向唐軍挑戰,薛仁貴連發三箭,箭無虛發,射死鐵勒三員健將。鐵勒剩下的人馬見狀,自知不敵,于是紛紛下馬投降。薛仁貴為防止鐵勒再次反叛,便將十幾萬降軍全部坑殺,鐵勒因此衰弱,不復成為大唐邊患。唐軍為此歌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總章元年(668年),薛仁貴率領二千人攻克高句麗重兵防守的扶余城,扶余川四十多座城池順勢投降。薛仁貴隨后和李勣在平壤城下會師,一舉攻克平壤城,滅亡高句麗。
唐朝滅高句麗后的疆域圖,唐朝在薛仁貴生活的時代走向了興盛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進犯邊境,唐高宗派薛仁貴率郭待封等副將討伐吐蕃。薛仁貴本已取得勝利,卻因郭待封違抗軍令,擅自行動,導致唐軍大敗,薛仁貴因此被罷免官職。
事后,唐高宗繼續重用薛仁貴,永淳元年(682年),薛仁貴以69歲高齡擊敗進犯云州的突厥人,斬首一萬多級,生擒兩萬多人,突厥人潰敗而走。一年后,薛仁貴病逝,唐高宗追贈其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第二代:薛訥
薛訥是薛仁貴的長子,他以將門之子的身份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先后以幽州都督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的身份鎮守邊境,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立下無數戰功。
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劇照,薛丁山的歷史人物原型其實是薛訥
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派薛訥討伐屢犯邊境的契丹人,因薛訥輕敵冒進,唐軍遭遇慘敗。不久,吐蕃大舉進攻唐朝,唐玄宗又派薛訥討伐吐蕃,薛訥在武街大敗十萬吐蕃軍,吐蕃潰敗,唐兵追擊至洮水,又在長城堡取得勝利,前后殺獲數萬人。
薛訥后來又出鎮涼州,防御突厥。開元八年(720年),薛訥去世,享年72歲,唐玄宗追贈其為太常卿。
薛訥的弟弟薛楚玉官至范陽節度使,但沒有薛訥那樣的軍事才能,因戰敗被罷去官職。
第三代:薛嵩
薛嵩是薛楚玉的兒子。安祿山叛亂后,薛嵩加入叛軍,與唐軍戰斗,屢立戰功,官至鄴郡節度使,后來投降唐朝。
薛丁山之子薛剛劇照,薛剛的歷史人物原型其實是薛嵩
廣德元年(763年),唐代宗任命薛嵩為昭義軍節度使,管轄相、衛、邢、洺、貝、磁六州。薛嵩感恩奉職,發展民生,給百姓們帶來了安定的生活。
大歷八年(773年),薛嵩去世,其弟弟薛崿繼承節度使之位。兩年后,薛崿被部將驅逐,回到長安。
第四代:薛平
薛平是薛嵩的兒子。薛嵩死后,昭義將士準備擁立薛平為節度使,薛平把節度使讓給叔叔薛崿,自己卻悄悄護送父親的靈樞回到了家鄉。薛平守喪期滿后,朝廷任命薛平為禁軍將領。薛平在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四朝忠于職守,深得朝廷的信任。
薛剛之子薛葵劇照,薛葵的歷史人物原型其實是薛平
唐憲宗在位期間,多次討伐不服從朝廷的藩鎮,薛平以將門之后的身份走上戰場,先后擔任鄭滑節度使和平盧節度使,與叛亂的藩鎮作戰,戰功卓著。
薛平在鄭滑節度使任上,還和魏博節度使田弘正聯手疏通黃河水道,解決了滑州長年水患的問題,造福了滑州一方百姓。
唐穆宗時期,薛平在青州用二千精兵平定七千叛亂的士兵,威震一方。薛平鎮守平盧六年,兵甲完利,井賦均一,深得民心,后在唐敬宗初年入朝,被百姓們攔著不讓走,數日方才得離開。
晚唐的疆域圖,唐朝在薛平生活的時代走向了衰弱
薛平入朝后,很快又被唐敬宗任命為河中節度使,直到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上疏告老,才又回京,以司徒的身份致仕。一年后,薛平病逝,享年80年,唐文宗追贈其為太傅。
此后,薛平的后代多擔任文職,再也沒有建立過祖上那樣顯赫的軍功了。
縱觀薛仁貴、薛訥、薛嵩、薛平祖孫四代的人生經歷,薛家顯赫近二百年,見證唐朝由盛轉衰,可以稱得上是唐朝的活化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