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興起,市場上涌現了大量“滄海遺珠”,許多人家中或多或少收藏有一些古董舊物,出于“一夜暴富”的心理,人們迫切想要知道這些古董的價值,鑒定專家應運而生。
市場的需要催生了大批鑒寶專家,他們打著專業的幌子糊弄人心,正因為如此,這個行業變得不再純粹。曾經有一位專家想讓一位老人上交國寶,稱可以獎勵一萬,好在老人沒有同意,轉身就賣了1800萬。
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老人手中的國寶又是什么東西?
這位老漢來自東北,年過古稀,眼瞅著自己一天天老去,老漢就想提前分好家產,省得以后子女不睦。現金房產田地統統分好了,可面對一幅畫時,老漢卻犯了難:這畫不能平分,怎么辦才好?思考再三,老漢決定把畫賣掉。
1995年,老漢帶著這幅祖傳畫作來到北京一家拍賣公司,希望能在這里賣出一個好價錢。在上拍前的例行鑒定時,專家們發現老漢的這幅畫竟然是曾經珍藏在紫禁城里的《十詠圖》,這個發現讓他們大感意外!
《十詠圖》
此畫來頭頗大,創作于北宋,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張先。《十詠圖》畫前引首有清乾隆皇帝弘歷手書“誦芬寫妙”四字,拖尾有南宋陳振孫,元顏堯煥、鮮于樞、脫脫木兒四跋,畫中有北宋孫覺一跋。也有清乾隆、嘉慶寶璽十余方,溥儀印三方。
此圖是一幅山水人物畫,畫中十余人,或坐或鬧,或喜或嗔,描繪的是一次風流儒雅的集會,畫面輕松愉快,表現出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張先的繪畫作品中,流傳至今的僅此一幅,又因畫中記載著北宋年間的文化活動和相關人物,是研究當時風貌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此畫更顯珍貴,一直被認為是國寶級的存在。
為什么這樣一幅國寶級畫作竟然會出現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老漢手中?
《十詠圖》原本一直被收藏在清宮中,民國初年,溥儀以賞溥杰的名義將畫盜出宮廷,后攜至長春。偽滿政權覆滅時,此畫被竊,此后50年中不知下落。
盡管專家多次詢問,但老漢卻始終說不清緣由,只說是祖上傳下,其余的就不清楚了。因為這幅畫彌足珍貴,專家建議老人上交國家,并表示可以獎勵1萬元,誰知老漢卻當場搖頭:這幅畫沒有500萬不賣!
老漢態度堅決,這樣一來,專家也只好放棄。后來這幅畫在北京瀚海拍賣公司拍賣,在這場拍賣會之前,故宮博物院早就得到消息,因此在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準后,以1800萬元的高價將此畫購回。
事后有人覺得故宮這樣的做法太愚蠢了,既然是國家文物,直接收回就好了,何必花這么多冤枉錢。盡管不清楚這幅畫是通過何種方式落到老漢手里,但是事實上就是這幅畫已經是老漢家傳之物,既然老漢不愿意,國家自然不能強迫。
對于花這么多錢保護一件國寶,故宮方面表示:“兩個字,值得!”
我們不清楚當初那位專家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勸老人上交的,但不可否認,故宮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值得贊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