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字
學不會跟孩子的分離就不要談愛孩子,因為你此刻對孩子的愛是自私的。
伙伴說,我與他人相處時總是不知道該怎么拒絕;也有伙伴說,和老公孩子起沖突時,總是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情緒,哪些是他們的情緒……
其實,這些問題都屬于邊界問題,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問題,我在群分享里沒少講過,是因為它很重要。當然邊界力的問題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寬泛,所以,我們說過,生活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問題都跟邊界力相關。
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刷某音、玩游戲停不下來,耽誤了很多該做卻沒去做的事。這其實也是邊界問題,它屬于我們的注意力缺乏邊界。
我們說過,任何只要能使你維持下去的事情對你都是有獲益的,比如刷某音、玩游戲時,大腦會產生出多巴胺、催產素等物質,而這些物質會使我們獲得快感,處于興奮狀態,這樣的話,大腦為了獲得更多的多巴胺,就會不斷吸引你注意更多讓你愉悅的東西,這樣的話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失去邊界了。
再有就像伙伴說的,她明明很累了,但同事說自己有事讓她替班,她就會無意識地答應;明明自己有很多事要忙,但孩子一哭一鬧、老公一喊要你幫忙,你就無意識地丟下自己的事情趕緊跑過去;明明自己有工作要忙,回家還要照看孩子,只要父母表露出有需求時,你就立馬會放下其他趕緊先去完成他們的需求。
所以,你總是會感覺自己很忙很累,也很難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上,總是將自己和自己的事情排在他人的后面。
這是因為你將自己的需求與別人的期待之間的邊界模糊不清了,你會不斷注意到別人在要什么,而忽略或忘記了自己的需求——自己需要休息等。
再比如,一位媽媽看到學前班的孩子寫的數字5總是反的,就耐心的去糾正,可是怎么教都教不會,或者這個孩子在寫作業時不是摸這摸那,就是說著說那,總之就是不能專心下來寫作業,媽媽就會對ta忍不住發火。
這樣的情況很多見,那媽媽們為啥要發火呢?
媽媽可能會說,這孩子怎么教都教不會,或者會說,這孩子學習太不專心了,每次寫作業都是磨磨蹭蹭,看著都著急。
這些都是理由,也都是事實,但其實無論哪種情況發脾氣,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做到你期待的樣子。也就是說,媽媽心里有一個“先入為主”理想化的孩子,當這個孩子表現的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的時候,媽媽就忍不住火冒三丈了,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界的喪失”,也就是說媽媽在試圖去掌控孩子,掌控不住的時候就急了,就火了。
再比如老公看到老婆擠完牙膏也不將牙膏瓶歸位,洗完臉也不將洗臉池上的水漬給擦干,就會忍不住發脾氣.他會認為這是常識啊,是人人都該知道和做到的,但是老婆卻總是改不掉這壞習慣。
其實這也是邊界的問題,是關于你控制的邊界,是你沒能把握好管與不管的邊界。也就是說,這些邊界喪失的表現背后,其實都是同一個原因:缺乏允許差異的能力。
老婆可以有她的習慣,有她的生活節奏,你去允許她、接納她與自己的不同,那會怎樣?同樣,如果媽媽允許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不同,接納她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慢一些,那這位媽媽是不是也會沒有那么大的火氣了?
通過上面我們的舉例說明,相信我們都看到了,邊界不清的人,一般會經常出現很難專注到自我身上,以及糾結,甚至陷入情緒當中。
當生活中我們遇到了此三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時,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讓自己停一停,做個調整!
我能做的不多,在您需要的時,我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