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又有一場春雨正潤澤著萬物,山頭的花已漸漸隱去,樹木浮現(xiàn)出蔥蘢的綠意。
春是短暫的,也是參差多態(tài)的?;ê腿~各有自己的時序,不爭不搶,錯落有致。
今兒花開了,且開著,肆意迎接屬于自己的花期;明兒花謝了,別忙,自有那葉慢吞吞地生長出來,一天濃似一天。
如此,既不至于太熱鬧,也不至于太冷清。
大自然好“客”,“客”也很識大體似的,并不喧嘩,從從容容地,自在往來,淡然歡喜。
沒有繁難的儀式和解釋,簡到極致,是無聲。
人生在世,未嘗不需要一點“從簡”的智慧,舍棄贅余,遵從本心,于簡單處,靜心自守。
生命中,有美好,往往就有不美好作為參照。
若目之所及皆是美好,看多了也會免疫,不容易再對什么事物心生感動時,生命就少了一些意外的驚喜。
愿望畢竟是虛幻的,而現(xiàn)實世界,是一個酸甜苦辣咸并存的斑斕之境,歡喜見得,悲苦也見得,有希望,就有失望,有悲有歡,才是生之形態(tài)。
修得平常之心,接納生命中可能到來的一切,而非處處希冀被好運眷顧,被美好環(huán)繞。
無所期待、無所求證的時候,反而順順當當。
面對空曠的原野,人會感到輕松,感到生命是舒展的、自在的;而面對琳瑯滿目的物品,有時則讓人焦慮犯難。
最近給書桌斷舍離之后,對著光禿禿的墻壁和空白的桌面,內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能夠定下來,不再左顧右盼。
對比前段時間,一定要把自己稱心如意的書本、臺歷、筆筒擺在眼前,觸手可及的地方,反而觸發(fā)選擇困難。
果然,人生每個時期的心境不同,做出的決策就不同??此破嫫婀止值男袨?,其實反映著一個人當前的內心訴求。
不怕改變,有改變,恰恰說明思想是流動著的,生活是充滿可能性的。
喜歡的事物,不一定都要呈現(xiàn)在眼前;呈現(xiàn)在眼前的,也不一定都發(fā)揮了各自的價值。
刪繁就簡,物歸本源。心中有物,物在心里。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不在于他擁有多少物質,擁有多少朋友,而在于他內心,能感知到多少幸福。
幸福是屬于自己切實的感受,而非假于外物的表象的呈現(xiàn)。
定期給生活和內心“斷舍離”,將干擾生命運行的元素(不必要的雜物、不必要的思緒、不必要的解釋及關系等)控制在一定范圍。
內心被外物束縛越少,就擁有了更多自由呼吸和想象的空間。
04
幸福不是諸事皆順,沒有波瀾,而是無論順境或是逆境,一個人始終有按照自己心意生活的愿景,也有為之發(fā)奮的能力。
正如路遙在《人生》中所說,“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strong>
陽光不會每天都來,但每天都在,不是在這里,就是在那里。
今天的雨,明天可能去了另一座城,而它所到之處,萬物正在郁郁生長。
人生不簡單,盡量簡單過。事事未必如意,半分稱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