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國證券報 作者 孫翔峰
3月24日晚間,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二)》。此次審核問答(二)發布后,現階段科創板所需審核標準基本齊備。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根據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補充更新。
“問答二”對發行上市審核中多項具體細節做了詳細規定,包括發行人申報前后新增股東的,應當如何進行核查和信息披露,股份鎖定如何安排,部分投資機構在投資時約定有估值調整機制(對賭協議)的,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應當如何把握等。
科創板提出之后,一些投資機構火線入場,緊急入股種子企業的行為屢見不鮮,但是監管機構對于這類股東的退出時間一直沒有明確說法。
在“問答二”中,上交所明確指出,股份鎖定方面,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有的股份上市后鎖定3年;申報前6個月內進行增資擴股的,新增股份的持有人應當承諾:新增股份自發行人完成增資擴股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之日起鎖定3年。在申報前6個月內從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處受讓的股份,應比照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進行鎖定。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親屬所持股份應比照該股東本人進行鎖定。
對于申報后新增股東,“問答二”明確,申報后,通過增資或股權轉讓產生新股東的,原則上發行人應當撤回發行上市申請,重新申報。但股權變動未造成實際控制人變更,未對發行人控股權的穩定性和持續經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且符合下列情形的除外:新股東產生系因繼承、離婚、執行法院判決或仲裁裁決、執行國家法規政策要求或由省級及以上人民政府主導,且新股東承諾其所持股份上市后36個月之內不轉讓、不上市交易(繼承、離婚原因除外)。
發行人沒有或難以認定實際控制人的,發行人股東所持股票的鎖定期如何安排?
“問答二”明確,對于發行人沒有或難以認定實際控制人的,為確保發行人股權結構穩定、正常生產經營不因發行人控制權發生變化而受到影響,要求發行人的股東按持股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承諾其所持股份自上市之日起鎖定36個月,直至鎖定股份的總數不低于發行前 A 股股份總數的51%。
位列上述應予以鎖定51%股份范圍的股東,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上述鎖定36個月規定:員工持股計劃;持股5%以下的股東;非發行人第一大股東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東。其中,“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是指符合《私募基金監管問答——關于首發企業中創業投資基金股東的認定標準》的創業投資基金。
對于存在刻意規避股份限售期要求的,上交所將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要求相關股東參照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限售期進行股份鎖定。
“問答二”指出,PE、VC 等機構在投資時約定估值調整機制(一般稱為對賭協議)情形的,原則上要求發行人在申報前清理對賭協議,但同時滿足以下要求的對賭協議可以不清理:一是發行人不作為對賭協議當事人;二是對賭協議不存在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化的約定;三是對賭協議不與市值掛鉤;四是對賭協議不存在嚴重影響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或者其他嚴重影響投資者權益的情形。
發行人應當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對賭協議的具體內容、對發行人可能存在的影響等,并進行風險提示。
“問答二”指出,首發材料申報后,發行人如存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事項,應當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28 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規定,對首次提交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調整或補充披露,相關變更事項應符合專業審慎原則,與同行業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差異,不存在影響發行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性及內控有效性情形。
首發材料申報后,發行人如出現會計差錯更正事項,應充分考慮差錯更正的原因、性質、重要性與累積影響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首發材料申報后,如發行人同一會計年度內因會計基礎薄弱、內控不完善、必要的原始資料無法取得、審計疏漏等原因, 除特殊會計判斷事項外,導致會計差錯更正累積凈利潤影響數達到當年凈利潤的 20%以上(如為中期報表差錯更正則以上一年度凈利潤為比較基準)或凈資產影響數達到當年(期)末凈資產的20%以上,以及濫用會計政策或者會計估計以及因惡意隱瞞或舞弊行為導致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應視為發行人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及相關內控方面不符合發行條件。
當前不少新三板企業轉投科創板,難免會有一些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期間形成契約性基金、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等“三類股東”的發行人,“問答二”明確,中介機構和發行人應從五方面核查披露相關信息:
一是核查確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不屬于“三類股東”。
二是中介機構應核查確認發行人的“三類股東”依法設立并有效存續,已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有效監管,并已按照規定履行審批、備案或報告程序,其管理人也已依法注冊登記。
三是發行人應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披露“三類股東”相關過渡期安排,以及相關事項對發行人持續經營的影響。中介機構應當對前述事項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四是發行人應當按照要求對“三類股東”進行信息披露。保薦機構及律師應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近親屬,本次發行的中介機構及其簽字人員是否直接或間接在“三類股東”中持有權益進行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五是中介機構應核查確認“三類股東”已作出合理安排,可確保符合現行鎖定期和減持規則要求。
“問答二”指出,發行人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情形的,保薦機構應重點關注該情形的合理性、客戶的穩定性和業務的持續性,督促發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
發行人存在十類情形的,保薦機構和申報會計師應重點關注是否影響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具體包括:
一是發行人所處行業受國家政策限制或國際貿易條件影響存在重大不利變化風險;
二是發行人所處行業出現周期性衰退、產能過剩、市場容量驟減、增長停滯等情況;
三是發行人所處行業準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相比競爭者發行人在技術、資金、規模效應方面等不具有明顯優勢;
四是發行人所處行業上下游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原材料采購價格或產品售價出現重大不利變化;
五是發行人因業務轉型的負面影響導致營業收入、毛利率、成本費用及盈利水平出現重大不利變化,且最近一期經營業績尚未出現明顯好轉趨勢;
六是發行人重要客戶本身發生重大不利變化,進而對發行人業務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七是發行人由于工藝過時、產品落后、技術更迭、研發失敗等原因導致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重要資產或主要生產線出現重大減值風險、主要業務停滯或萎縮;
八是發行人多項業務數據和財務指標呈現惡化趨勢,短期內沒有好轉跡象;
九是對發行人業務經營或收入實現有重大影響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技術存在重大糾紛或訴訟,已經或者未來將對發行人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十是其他明顯影響或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情形。
此次審核問答(二)發布后,現階段科創板所需審核標準基本齊備。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根據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補充更新。
在操作細節落地的同時,如何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讓各方主體“歸位盡責”也成為當下討論的熱點。
在3月23日舉辦的第九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黃紅元表示,對于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準備工作需要懷有“四個必須”的敬畏,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又適當包容,凝聚共識多加呵護,共同保障注冊制盡快平穩運行。
上交所在推動各方“歸位盡責”上著力頗多,也一直積極發聲指引中介機構勤勉盡責。黃紅元在3月23日表示,科創板強調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和誠信義務,發揮中介機構專業優勢和核查把關作用。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每項制度規則都根據法律法規制定,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中介機構有盡職調查義務和核查把關責任。上市后一旦出現財務造假等問題,發行人和中介機構都將承擔巨大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工程,任務艱巨。同時,這也是一個新生事物,在發展初期難免出現一些不及預期的現象,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又適當包容,凝聚共識多加呵護,共同保障注冊制盡快平穩運行。”黃紅元說。
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張貼的文件。
上交所內部審核機構也建立了嚴密完善的管理機制。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為保證科創板工作的廉潔公正,把科創板打造成廉潔板、陽光板、誠信板,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實現了獨立運作,和其他業務部門完全隔離,層層設管卡,道道防火墻。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科創板審核中心采訪時發現,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內部提出了“四不要、六不準”要求,并粘貼于辦公室顯眼位置。其中,“四不要”包括不要擅自引薦審核部門領導同事,不要為相關機構及人員牽線搭橋,不要接受請托打探上市審核信息,不要為相關機構及人員說情公關。
“六不準”則是不準越權干預審核監管事項,不準利用審核監管職務影響謀取私利,不準私下接觸相關機構和個人,不準參與股權投資、違規買賣股票,不準探尋、泄露審核監管工作信息,不準參與有損審核監管形象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