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崛朗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孝順父母”是我國傳統的美德,孩子懂得感恩和善待父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生活中由于父母的不當教育,讓有的孩子將父母的付出和努力當成理所應當,絲毫不懂得感恩,甚至成了家庭中的“吸血鬼”,肆意的索求著。
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的一些行為心懷怨恨,甚至不愿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
黎女士(化名)有個年近8旬的父親,最近因為父親的贍養問題將她搞得焦頭爛額,甚至一度鬧上法院。
原來黎女士從小家庭條件就較為艱難,父母連生3個女兒才得到一個兒子,但是由于家庭條件約束,黎女士剛出生不久就被過繼給遠房親戚,至此對她不聞不問。
而家里兩個姐姐很小就被逼輟學打工補貼家用,只有最小的弟弟深受父母的寵愛,砸鍋賣鐵都要供孩子讀書。
時光荏苒幾十年后,黎女士憑借自己的努力也有了一份穩定的事業和美滿的婚姻。不想這時候年近8旬親生父親卻找上門來索要贍養費,原來是母親也在幾年前去世了,生父年邁之后家中的子女都不想贍養他。
兩位姐姐也紛紛遠嫁,不想回到這個涼薄的家中。而弟弟在父母的溺愛之下,變得游手好閑,還嗜好賭博,別說賺錢了連兩位姐姐定時打回家的一點贍養費基本上都落在他的手中。
走投無路的父親只能厚著臉皮上門找經濟條件最好的黎女士,想要她擔起照顧他的責任,被黎女士一口回絕之后,一怒之下告上法庭。
之后在法院的調解下,黎女士答應定時給一定的贍養費,但是依舊堅持拒絕承擔贍養。
而當事情曝光之后,黎女士的做法引來眾多網友的狂贊,紛紛評論道:“只生不養,我憑啥養你。”畢竟從小就被拋棄,不聞不問,任誰都難免心有怨言。
不過我國的《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從法律上它保護老人們的權益,子女也不能將父母是否履行撫養教育自己的義務當作是否贍養父母的前提。
但是想來每個父母都希望老有所依、母慈子孝,而不是通過法律的途徑強制去讓子女履行義務。所以父母要清楚生活中的哪些行為容易導致孩子不孝順,甚至成為“啃老”族。
1、只知付出,不求回報
許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無私的奉獻,時常將“只要子女過得好就行”掛在嘴邊,但是這樣的做法很多時候都會適得其反,容易給孩子造成一切都是理所應當,讓他們過于以自我為中心。
對家長予求予取,到父母老年也不懂得感恩和孝順,甚至會將父母視為累贅。
2、過于重視孩子學習成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美好的期盼,而讀書無疑是眾多父母選擇的道路。如今很多家長更加注重孩子的培養,將成績作為優秀的標準。
而這樣的做法容易讓孩子變得高分低能,而且家長們往往會忽略孩子思想道德上的培養,忘了培養孩子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忽略孩子的感恩教育。
1、父母先給孩子做好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忘記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
在腦海中想想,就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是因為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時刻而存在著,而其中父母在記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家長們在生活首先要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在細節中培養孩子。
2、提高孩子的愛心
有愛心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比如看望孤寡老人、照顧流浪動物、善意捐款等。
從小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愛心,也能讓他們在這些公益活動中收獲成長,懂得人生的多樣性,懂得感恩父母。
在這里提醒大家,想要培養一個孝順、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們更要注重生活中細節,注意自己的養育方式,讓孩子成為一個令人稱道的好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里是崛朗育兒,在這里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