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曾經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實現了工業化,經濟也相對發達,人均GDP在華約體系內,占據第一位,是社會主義陣營羨慕嫉妒的對象。它的電影作品,還幫助我們,在那個被封鎖的年代,為我們打開了了解世界外部的一扇小窗。
前南斯拉夫聯邦總共有6個加盟國組成,其中最富的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黑和黑山算是中等,而馬其頓卻是其中最最窮的一個。世界上最悲慘的解體就屬“南斯拉夫聯邦”,先后兩次被解體。
受東歐劇變的影響,當時的南斯拉夫聯邦被迫解體,先是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通過戰爭,獲得獨立,波黑和馬其頓也緊隨其后,宣布獨立,彼此都建立了各自的共和國。而塞爾維亞和黑山則組建了南斯拉夫聯盟,使得南斯拉夫實體得以延續。1992年2月12日,塞爾維亞和黑山正式合并為南聯盟。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后,建立了一個新的多黨制,黑山和塞族各自擁有自己的政黨。然而,從南聯盟組建之初,分裂主義和民族問題,就留下了隱患。從那時起,在多黨制下,南聯盟這種分離就被逐漸擴大。南斯拉夫解體后,塞爾維亞科索沃自治省一直處于鬧獨立狀態,因此還爆發了科索沃戰爭。
在科索沃戰爭之后,科索沃由聯合國管制。2003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再次組建松散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繼續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存在。但是,兩國最終也沒走多遠,在2006年,黑山舉行了一次獨立公投,以極小的票差,成功獲得獨立,因此塞黑也是名存實亡。最后,2008年,科索沃也正式宣布獨立,并建立了科索沃共和國。從南斯拉夫聯邦解體的南斯拉夫聯盟再次分裂為黑山,塞爾維亞和科索沃3個國家,南斯拉夫徹底分崩離析。甚至更悲慘的是塞爾維亞由于黑山和科索沃的獨立,而完全成為了一個內陸國。南斯拉夫的國情和烏克蘭不同,當時的國際局勢也不一樣,不可能走向烏克蘭一樣的道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