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占花名:湘云是海棠,香夢沉酣
(接上文,湘云醉眠芍藥明顯錯了)
如果湘云眠芍藥錯了,那應該眠什么花才對?
當晚占花名,湘云抽到的是“海棠”,題著“香夢沉酣”,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引用蘇軾的《海棠》詩: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東風裊裊泛崇光:本是春風、春光,“泛”字寫出了濃濃春意。但因“東風裊裊”借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典故,所以說“東風”、“秋風”在此處被引用,指東夷的清風。
香霧空蒙月轉廊:花香彌漫,月亮已轉過回廊,照不到海棠了。所以后句“故燒高燭照”。明月照不到海棠,引用比喻明朝遺民,用在湘云身上,是遺朱。后句照紅妝,照的就是這個遺朱。注意:“廊”,太子名朱慈烺。
夜深花睡去、紅妝:是用“海棠春睡”典故,以美女比海棠。
海棠春睡典故,據《冷齋夜話》記載:一日,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海棠春睡圖
此處是用海棠比美女湘云,海棠是湘云,那么睡的正是海棠。
黛玉特意提醒:“夜深”兩個字,改“石涼”兩個字。眾人都知是指白天湘云醉臥的事,所以湘云醉臥是海棠春睡。海棠三月開花,也符合此時節,而且“海棠春睡”的“春”,也是在春天。
海棠比湘云,在怡紅院早寫了。怡紅院的紅香、綠玉,紅香即海棠,賈政說是“女兒棠”,絲垂翠縷,“翠縷”也是湘云丫嬛的名字。當時題字,有人說:“'崇光泛彩’方妙。”賈政與眾人都道:“好個'崇光泛彩’!”寶玉也道:“妙極!”現在就知道此妙:是湘云抽簽的這個《海棠》詩“泛崇光”的伏筆。還有元春讓寶玉作詩時,寶玉寫的“紅妝夜未眠”,明顯出自此海棠詩。所以怡紅院的紅香、海棠顯然指湘云。“綠玉”,表面看是芭蕉,還有一個含義是“竹”,“【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竹,即朱。還指黛玉,“竹”是黛玉瀟湘館的特征。
我們發現湘云醉眠是海棠春睡,但前面問題是“湘云醉眠芍藥”錯了,那么能說“湘云醉眠海棠”就對了嗎?
顯然不對,邏輯錯誤:海棠就是湘云,湘云眠=海棠睡。問題是:湘云或者海棠眠時,“芍藥花飛了一身”,那個芍藥花錯了,那么正確的應該是什么花?
有個科學家說過:“盡量準確地描述問題,你就快找到答案了。”我們在軟件工程中,都要對問題做非常清晰的定義,有時進展不利,往往發現是問題沒搞清楚。
香菱提醒了楊貴妃石榴裙的典故,這里的楊貴妃典故“海棠春睡”是找到答案的鑰匙。77回,晴雯被趕出,寶玉傷心,跟襲人的對話:寶玉說“這階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無故死了半邊”,又說草木關系人,用孔子廟、諸葛祠、岳飛墳前的松柏等舉例,然后說“楊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藥”。紅樓作者給出答案了:木芍藥就是牡丹。
前面解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用了“楊貴妃海棠春睡”的典故。湘云抽到的花簽: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隱了楊太真;題著“香夢沉酣”,“沉、香”二字,指出“沉香亭”!
黛玉打趣“夜深”兩個字,“眾人便知他趣白日間湘云醉臥的事”,這話是作者明告訴讀者:此處說的就是“湘云醉臥”,黛玉用“夜深花睡去”說的就是楊太真海棠春睡,“香夢沉酣”的“沉、香”二字,說的就是“沉香亭”,則“湘云醉臥”的謎底,就是木芍藥、牡丹!
如果您看書足夠細心,就會注意到:寶玉讓丫頭分頭請眾人時,“果然寶釵說夜深了”。寶釵說什么?“夜深”!寶玉曾拿寶釵比楊妃!跟黛玉打趣“夜深”、湘云醉眠芍藥這些串起來看,不得不由衷感嘆:紅樓作者,簡直妙筆生花!
“沉香亭”遺跡,目前在西安興慶宮還能看到:
沉香亭
西安人提到沉香亭,便會想到盛開的牡丹花,傾國傾城的楊貴妃,風流天子李隆基,和李白、李龜年這些才華橫溢的古人,如數家珍。
唐明皇和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李龜年帶樂隊助興,但明皇意猶未盡,坐擁天下、美人、名花、音樂、美景、美酒,但缺少一樣:詩啊!于是請來李白,李白宿醉尚未清醒,借酒揮毫,賦詩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云想衣裳花想容:這家伙果然是醉了!
可憐飛燕倚新妝:把美女都認錯了!
名花傾國兩相歡:已分不清花和人了!
這三首詩已膾炙人口,尤其是末首“名花傾國兩相歡”,把牡丹、貴妃、君王融為一體,情景交融,人間有花,花間隱人。時隔千年,仍能感受到美人如花,傾國傾城,君王帶笑,春光無限。
如果要問世間有什么能歷經千年而不朽?不是皇帝,也不是美女、名花,而是詩!是好文章,像《紅樓夢》。
我有時感慨:這個紅樓作者一定是個作詩的碼猴!不僅有詩人的才情文筆,其思路之清晰,邏輯之嚴密,令人嘆為觀止!比如此處:硬是把牡丹寫成芍藥,還射覆給讀者猜“芍”,不斷提醒“楊貴妃”,卻從不寫“楊貴妃”三個字,過了十五回才很自然又似乎很不經意地告訴讀者:木芍藥是牡丹。這腦子,放到現在,絕對是個一流程序猿!找抽型的。
作者這種寫法,我們讀過多遍后應該習慣:把一個事件的信息,從不一次交待完整,就像一個包袱里的完整物件,他在這兒抖落一點,在那兒抖落一點,讓讀者去尋寶。后面解那些大謎時我們更會看到,他把一個包袱里的信息,灑的幾十回里都是,卻又留下完整的線索鏈,甚至多次苦口婆心地告訴讀者,讓讀者能自行拼湊出一條“大魚”。但作者從不直接給你一條整魚,所以我們要逐漸掌握這種“漁”。
我們現在知道:飛了一身的芍藥花,正確應該是木芍藥。書中不寫牡丹,而故意錯寫成芍藥、木芍藥:“芍”前面解讀過了,是蓮子。“木”就更好懂了,黛玉是“木石前盟”之“木”。黛玉還說自己是“草木之人”,這是個字謎,“草木人”組成“茶”字,就是“明”。而且,“朱”本是一種樹,有說赤心木,有說赤皮木。所以“木芍”正是黛玉之子,崇禎之子。
這也是為什么作者要如此隱晦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揭示了寶玉生日、賈敬賓天,是在牡丹盛開之時!準確說是三月十八、三月十九,是大明存亡的重要日期,更要隱藏。作者故意模糊寶玉生日的時間,以致很多讀者看不出是在三月,都是為了躲文字獄,故意隱真事。
如果說占花名時湘云抽到海棠,是提醒海棠春睡;黛玉抽到芙蓉,是提醒蓮花;則寶釵第一個抽到牡丹,幾乎是告訴讀者白天的答案了。因為寶玉生日,白天湘云醉眠芍藥,芍藥有問題,然后晚上占花名,占到的第一個花,便是:牡丹!
未完,連載【明月清風紅樓夢之龍蛇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