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將郭子儀,年近七旬笑納皇帝賞賜的6名美人,一切只為自保
縱觀歷代王朝,功高震主者鮮有善終,連“兵仙”韓信也逃脫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會選擇急流勇退,譬如春秋時期的范蠡在助越王勾踐攻滅吳國后選擇離開,西漢時期的張良在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后很少過問朝堂政事。地位越高越容易受到別人的陷害、忌恨,尤其是那些戰功卓著的名將,在軍中的影響力甚至比皇帝還要高,一旦受到小人的誣陷從而引起皇帝的猜忌,那么唯一的結局就是身首異處。當然,也有很多名將深諳明哲保身之道,不惜自污將把柄親手遞到皇帝的手中,比如秦朝名將王翦在攻楚時,曾多次向秦王政索要田宅賞賜,又比如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即使年近七旬仍舊笑納皇帝賞賜的6名美人。其實,為了避免被朝堂上的小人栽贓陷害,陷入“功高震主”的泥潭,郭子儀不僅多次推辭皇帝授予的高級官職,還故意表現出“貪財好色”的模樣讓皇帝放心,郭子儀所做的一切都只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安史之亂,唐玄宗出逃
如果沒有出一個郭子儀,大唐恐怕在一百多年時便結束了,而且在大唐結束之后,天下很有可能再次陷入五代十國那樣的亂局,因為當時回紇、吐蕃以及黨項等都對戰亂中的中原地區虎視眈眈。郭子儀得中武舉后的三十年,恰巧是大唐最太平的三十年,整個唐朝除了邊疆偶爾會有一兩場小騷亂之外,基本上沒打過什么大仗,而在武則天時期,唐朝高層雖然動蕩不安,但大體上并沒有危及大唐的和平。沒有仗打,自然也就無法取得戰功,可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郭子儀的命運徹底發生了改變,年近60歲的郭子儀執鞭上馬,踏上了平定叛亂的征程。在大唐排兵布陣的同時,安祿山已經帶兵一路打進洛陽,如果安祿山再攻取潼關,整個北方都會落入叛軍手中。在這種情況下,郭子儀率領朔方軍逼近安祿山叛軍腹地,哥舒翰則率領河西、隴右兩大軍鎮兵力鎮守潼關,阻擋安祿山繼續西進。安祿山腹背受敵,十分難受,兩個月前他還戰無不勝,改朝換代近在咫尺,才過兩個月,他就被困在潼關無法西進,腹地還遭到郭子儀的打擊。眼見優勢開始往大唐一方傾斜時,唐玄宗卻跳出來瞎指揮了,他命令哥舒翰主動出擊,結果哥舒翰不幸中伏,近二十萬精銳邊軍幾乎損失殆盡。之后潼關淪陷,長安再無屏障可守,唐玄宗當即決定出逃蜀地避難。屢次被奪兵權
當唐玄宗一行人逃至馬嵬坡時,禁軍發生了兵變,將士們將安史之亂爆發的鍋安在楊家兄妹身上,逼迫唐玄宗下令處死了楊貴妃,然后太子李亨又與李隆基分道揚鑣,獨自領兵北上。此時,大唐整個北方局勢一片糜爛,李亨當然不會傻乎乎回長安,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李亨決定前往朔方軍的大本營靈武,到達靈武之后,李亨擅自登基稱帝,遙稱身在蜀地的唐玄宗為太上皇。登基之后,李亨首先就把郭子儀召回靈武,因為郭子儀手中的朔方軍是大唐最后的底牌,李亨要把朔方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李亨耍了個花招,對郭子儀明升暗降,剝奪他的統兵權,而讓心腹房琯領兵出戰。房琯是大唐的宰相不假,可他是文官,完全不知道如何打仗,在他的領導下,朔方軍大敗,無奈之下,李亨只能再度啟用郭子儀來領兵。此時郭子儀也相當頭疼,因為連遭大敗,大唐方面已經快沒有兵了,無計可施的郭子儀只好向回紇求援。在回紇的援助下,郭子儀穩住了進一步糜爛的局勢,可能是天不滅大唐,在郭子儀剛穩住局勢不久,安祿山叛軍內部發生了巨變,安祿山被兒子弒殺,叛軍亂作一團,郭子儀則趁此收復了長安、洛陽。可此時大唐皇帝又開始作妖了,李亨讓幾個節度使各自作戰,沒有任命統一指揮的大將,其實以當時的情況而言,有資格統領幾位節度使的只有郭子儀一人而已,可李亨怕郭子儀擁兵自重,不肯放權給他。再加上李亨任命的監軍太監魚朝恩根本不懂軍事,胡亂指揮,導致在相州大戰中,大唐一方戰敗,損失慘重。可笑的是,魚朝恩在回朝之后將戰敗的鍋甩在了郭子儀身上,使得郭子儀又一次被解除兵權。推辭尚書令,笑納皇帝賞賜
事實證明,此時的大唐沒有郭子儀就是不行,在郭子儀被解除兵權之后,大唐又開始陷入戰敗的魔咒,甚至連洛陽也再次淪陷,李亨不得不再次啟用郭子儀,之后李亨病逝,唐代宗李豫繼位,李豫聽信宦官讒言,再次罷免郭子儀。李豫登基后好不容易結束了安史之亂,結果鄰居吐蕃又不安分了,但是大唐幾乎已經沒有什么能打的軍隊,根本無力守住長安,此時李豫決定出逃河南,命郭子儀鎮守長安,可郭子儀手中也沒兵啊,于是長安又丟了。不過在很短時間內,郭子儀又組織起一支具有戰斗力的大軍,吐蕃人聽聞郭子儀又領大軍前來,直接被嚇得丟棄長安跑了,也就是說,吐蕃人根本沒敢和郭子儀打,可見此時郭子儀的聲望有多么大,李亨與李豫忌憚郭子儀不是沒有道理,有這樣一位大將在,哪個皇帝能睡得安穩?但大唐不得不用郭子儀,因為只有他才能幫助大唐抵御外敵,在郭子儀平定仆固懷恩的叛亂后,李豫都不知該如何賞賜郭子儀了,于是便打算封他為尚書令,要知道,尚書令這個職位李世民曾經擔任過,非一般人可以“勝任”。郭子儀深知這是李豫對自己的試探,于是堅決推辭,不肯上任。李豫對郭子儀的態度很滿意,但有功之臣又不能不賞,于是又派魚朝恩賞賜給郭子儀6個漂亮女子以及一批金銀財寶。對于這個賞賜,年近七旬的郭子儀卻欣然笑納,此后郭子儀便開始了“聲色犬馬”的生活。郭子儀顯然是一位聰明人,他當然明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為了讓皇帝放心,他故意將自己包裝成一個貪財好色的形象,不過他這一招也很有效,郭子儀一直活到85歲,得以善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