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退位時百官喜形于色,只有姚崇泣辭武皇,1年后方知其高明
公元705年,在迎仙宮休養的武則天被一陣喧鬧聲驚醒,直覺告訴武則天,宮外一定有大事發生,于是她當即命張易之兄弟出宮查看,結果這兩兄弟一出宮門便身首異處。原來,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五人串通禁軍將領發動“神龍政變”,強行逼迫武則天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其實此時武則天已經82歲高齡,并且已經因重病臥床不起,面對張柬之等人的逼迫,武則天根本沒有能力掙扎。結果武則天提前傳位給太子李顯,自己則被遷往上陽宮居住,在武則天退位時,群臣歡呼雀躍,個個喜形于色,慶祝天下社稷終于重歸李氏手中。可就在此時,一位大臣卻難抑悲傷哭泣起來,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這哭聲顯得那么突兀,這位大煞風景的大臣就是大唐著名的“救時宰相”姚崇。武則天對繼承人的艱難選擇
公元698年,已經75歲的武則天為選擇繼承人的問題頭疼不已,雖然擺在她面前的選擇有很多,比如侄子武三思、女兒太平公主以及兒子李顯和李旦,但她始終沒能下定決心立誰為儲君,朝堂上為此事也爭論不休。其實武則天心中很清楚,自從她當上女皇后,朝堂上絕大多數臣子都對她這個女子篡奪李唐皇位不滿,雖然她屢次對擁李勢力大開殺戒,但收效甚微,她明白李唐統治深入人心,殺是殺不完的。如今武則天已經75歲,她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的身后事,比如說香火祭祀問題。原本武則天還想立武三思為太子,但狄仁杰輕飄飄的一句話卻打消了武則天這個念頭,狄仁杰是這樣說的:“從來沒聽說過有侄子會將姑母配享宗廟。”狄仁杰的話點醒了武則天,再加上來自朝堂上擁護李唐勢力的壓力,武則天最終還是決定將皇位還給李家,遂將李顯立為太子。在解決繼承人的問題之后,武則天徹底放飛自我,開始恣意享受人生。據史書記載,武則天整日在后宮中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飲宴取樂,甚至于“淫蠱顯行,無復羞畏”,后來武則天為掩蓋丑聞,還命人宣傳張易之兄弟到宮中是撰寫文章。由于極受武則天的寵愛,張氏兄弟成為朝臣爭相攀附的對象,甚至連武氏族人見了他們都要擺著笑臉牽馬遞鞭,皇子李顯、李旦也主動請求武則天封張昌宗為王,由此可見張氏兄弟此時的權勢有多么大。武則天退位,姚崇哭武皇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已經臥床不起,張氏兄弟侍奉左右不讓任何人靠近,朝臣們因見不到武則天而感到十分惶恐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秘密謀劃鏟除張氏兄弟,逼迫武則天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張柬之等人的這次行動便是著名的“神龍政變”,在這場行動中,雖然張氏兄弟被鏟除,武則天也將皇位傳給了李顯,但也留下了隱患,那就是沒有斬草除根,徹底消滅武氏家族。眾所周知,西漢周勃、陳平等人平定“諸呂之亂”時可是將呂家鏟除得一干二凈,呂氏上下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處死,而張柬之等人在行動成功之后卻沒有對武氏斬草除根,這也直接導致日后他們悲慘的結局。有意思的是,在武則天選擇退位,將皇位讓給李顯,所有人都歡呼慶祝時,姚崇卻一個人哭哭啼啼地抹眼淚,宰相張柬之見姚崇此舉大為不解,他對姚崇說:“今天這日子哪能哭泣!你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姚崇當著群臣的面,一邊哭一邊說:“我參與張柬之等人的行動,為國誅殺兇逆是盡臣子本分,而今日哭泣則是顧念與武皇君臣一場,這是人臣應該有的節操,即使因此獲罪,我也心甘情愿。”乍一看姚崇的話似乎有些不知好歹,但其中卻蘊含著深意,一方面,姚崇是在向新帝李顯示好,表明他是個有氣節的忠臣;另一方面則是向武三思傳話,我姚崇只是想鏟除張氏兄弟,將你姑母武則天拉下皇位、斷你皇帝美夢的可不是我。姚崇這樣做其實還是與張柬之等人不鏟除武三思等武氏族人有關,當初有人建議張柬之除惡務盡,但張柬之卻認為李顯登基正需要立威,將誅殺武家子弟的重任交給李顯剛剛好。張柬之等“五王”的悲慘下場
張柬之的想法很好,可李顯卻沒有按照他設計的劇本去做。李顯的皇位是在張柬之等人的幫助下取得的,為了嘉獎他們的擁立之功,李顯將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敬暉、桓彥范等五位大臣加封為王,即“五王”。為了制衡這些功臣,同時也因為與武三思的親家關系,李顯開始重用武三思,這也預示著張柬之設想讓李顯鏟除武氏的計劃宣告破產。而李顯另一個昏招便是讓皇后韋氏干涉朝政,導致武氏與韋氏結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把控朝堂。在距武則天退位1年后,曾經幫助李顯登上帝位的“五王”無一幸免遭到武三思與韋后的排擠,后來都遭誣陷獲罪,被判流放,其中張柬之在流放地憂憤而死,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逝、袁恕己被折磨致死、敬暉慘遭凌遲、桓彥范被杖殺。而姚崇則因為外放幸運逃過一劫,不得不說,姚崇能成為一代名相自然有他的道理,武后退位時,姚崇的哭泣為他避免了日后可能遭到的報復,因為他的眼淚便是明明白白告訴武則天、李顯乃至于武三思等人,他參與“神龍政變”是形勢所逼。后來唐睿宗即位,姚崇被委以重任,先是擔任兵部尚書,后又擔任中書令,而在唐玄宗時期,姚崇同樣深得皇帝信任,在李隆基的支持下,姚崇大力推行自己的治國主張,整頓吏治、恢復生產……,為締造開元盛世立下汗馬功勞。公元721年,歷經五朝,曾先后在武則天、唐睿宗以及唐玄宗三朝擔任過宰相的猛人姚崇病逝于長安。結語
姚崇是名副其實的“官場不倒翁”,他可比張柬之看得遠,想得細,對人性的認識也較為深刻,他早就意識到張柬之沒有做到除惡務盡,遲早會殃及自身,所以他在武則天退位時上演了一出哭送領導的戲碼,這自保之道,令人嘆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