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砷、砷、砷
砷不是金屬,從它的石字旁就可以看出。不過,砷是類金屬元素,就放在這里一起講吧。
作為一種化學元素,砷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
人類可暴露于自然來源的砷,例如火山爆發,以及飲用水從巖石和土壤中浸出的砷。
人類也可吸入砷,常常是工人在冶煉和精煉等情況下接觸含有砷的粉塵時。
自然界中的砷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稱為無機砷,一類稱為有機砷。
有機砷一般在魚類和甲殼類動物體內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人體攝入后能迅速代謝并排出體外,所以其毒性幾乎可以忽略。
因此,我們要談論的,是無機砷。
其中有一種,大家一定聽說過:
砒霜
其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劇毒。
一般來說,食物中的無機砷水平是較低的,如果存在,通常來源于種在被污染土壤中的食物,例如大米。
所以,米粉當中,可能存在砷,畢竟,原料中就有。
有的親認為,自己家種的大米很安全,無毒無害。
其實,還真不一定!你怎么知道自己家的那塊地里面含不含有砷?也不知道灌溉的水中含不含有砷?
不過,由于米粉是最常見的兒童首先添加的輔食,所以,大米中的砷早就引起了醫學界的特別關注。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在2016年就曾提議:以100ppb作為嬰兒米粉的無機砷含量限值或干預值,這與歐盟委員會關于嬰幼兒大米制品的指南一致。
所以,嬰兒米粉可能含有砷,但有限量值。
嬰兒輔食確實應該標準嚴格,不過,本次曝光的產品,超出限量值并不多,無需過于擔憂。
砷毒性的主要靶器官包括胃腸道、皮膚、骨髓、腎臟和周圍神經系統。
一次攝入大量砷,可能造成急性砷中毒,出現多種癥狀甚至死亡,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更常見的情況是長期攝入少量砷,引起慢性砷中毒。其后果是:可能使患癌和免疫功能紊亂的風險增加。
慢性砷中毒的常見原因有二:
1、飲水
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曾持續流行慢性砷中毒。
經調查研究后發現,是天然地下水浸出的高水平砷污染了新開鑿的水井,結果導致超過100萬人飲用被砷污染的水。
這是來自自然界的原因。
所以,天然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2、食物
最常見和廣泛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大米。
稻谷在生長的過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砷,而土壤中的砷,或許是天然存在,也可能是人為污染。
要減少這一情況,需要控制人為污染。
常見的污染源有:
(1)含砷的農藥。目前很多國家已經禁止使用了,不過可能存在庫存的產品。
(2)半導體工業(砷化鎵)
(3)礦物燃料。
(4)冶煉、冶金。
等等。
所以,避免砷中毒、砷污染這一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的重視與努力。
02
鉛、鉛、鉛
03
汞、汞、汞
這個元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俗稱的水銀。
水銀溫度計打破后,可能造成汞暴露,目前有無汞體溫計,建議選用。
因為,汞元素能損害胎兒及嬰幼兒發育中的神經系統,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損害、腎臟損害,還可以導致一種特殊的“肢痛癥”,等。
海魚中很可能含有較多汞元素,所以,根據香港衛生署的建議,應注意:
宜適量進食及輪流選擇不同類型魚類,以減低風險;
應選用汞含量較低的魚,如:三文魚、沙甸魚、池魚、大口鮫(鯖魚)、紅衫魚,秋刀魚、?魚、鯇魚(草魚)、鯪魚、烏頭、馬頭、木棉(大眼雞)等;
體型較小(1斤以下)的魚、養殖魚和淡水魚等,一般汞含量較低。
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或其他汞含量較高的魚類如:鯊魚、劍魚、旗魚、大王馬鮫魚、藍鰭吞拿魚、大眼吞拿魚、長鰭吞拿魚、黃鰭吞拿魚、金目鯛、橘棘鯛、單帶海緋鯉(秋姑、須哥)等。
04
尾聲
我們應該遠離有毒的重金屬等化學元素,但也不要過度緊張。
如有懷疑,請及時就醫檢查。
提醒一下,用一滴血做的檢查,查微量元素什么的,不大靠譜。
點我、點我、點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