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看看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
1、如果你的寶寶是母乳喂養:
母乳中含有很少的鐵,所以完全母乳喂養的嬰兒在四個月后就會有更大的缺鐵風險。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給母乳喂養的嬰兒每日補充1mg/kg的鐵,直到大約六個月,含鐵的輔食被引入時。
2、如果你的寶寶是部分母乳喂養:
如果超過一半的喂養來自母乳,那么鐵的推薦值與完全母乳喂養的嬰兒一樣。
3、如果你的寶寶使用嬰兒配方奶粉喂養:
建議使用鐵強化配方的奶粉。
(注:配方奶一般都強化了鐵)
4、早產兒有較少的鐵儲備
所以他們通常需要補充額外的鐵。
來源于Pixabay
02
缺鐵常見嗎?
確實很常見!
非常常見!
鐵缺乏是兒童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癥。
全球約1/3的人口存在貧血,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和女性,其中,鐵缺乏是最常見的病因[2]。
特別是嬰幼兒,他們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據研究文獻報道,1993~2005年,包括中國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兒童缺鐵性貧血患病率高達23.1%[3]。
我國衛生部發布的2011~2020《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中對兒童健康的主要目標包括:5 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4]。
這個12%,僅僅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控制目標,現在到底達到了沒有呢?
我查到最近的一次Meta分析結果顯示,2010~2019年我國0~3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患病率仍然高達25.1%[5]。
請注意,缺鐵性貧血,與鐵缺乏,還不是一回事!
因為人體內的鐵分為兩種:
一是儲存鐵,約占人體總的鐵元素量的約25%。
也就是像存錢一樣把鐵存起來,備戰備荒。
二是功能鐵,約占人體總的鐵元素量的約75%。
這是正在努力工作、發揮作用的鐵。其主要工作場所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所以,當人體缺鐵的時候,機體會動用儲存鐵,儲存鐵用得差不多了,就無法供應功能鐵的使用量,導致造血原材料不足,血紅蛋白的生成受到影響,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
所以,要形成缺鐵性貧血,得分三步走[6]:
(1)鐵減少期
就是說,在動用老本了,儲存鐵在減少。
(2)紅細胞生成缺鐵期
老本也快吃空了,影響到紅細胞的生成。
(3)缺鐵性貧血期
吃光存糧,開始餓肚子了。
可見,如果診斷缺鐵性貧血,說明身體早就缺鐵了。
據報道,鐵缺乏癥的患病率,至少為缺鐵性貧血患病率的兩倍[7]。
所以,缺鐵的孩子,到底多不多?
但是,為什么大家只聽說過要補鈣什么的,而不知道補鐵?
原因很簡單,生產鈣的廠家太多了唄!
03
缺鐵的危害有哪些?
缺鐵的危害僅僅是貧血嗎?
不是!
鐵的工作場所不僅僅是血紅蛋白,它還進行了廣泛的兼職,參與身體的各種生理活動。所以,缺鐵不僅僅造成貧血。
鐵缺乏還會影響兒童的認知、運動、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健康,尤其是對其認知行為、智力發育產生不可逆的損傷[8,9],這種損傷甚至不能通過補鐵所逆轉[10]。
目前,關于大腦發育與早期缺鐵的研究已經很多、相對比較成熟了,國內有學者對此進行了總結,其結果發表于國內權威的《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1]。
大致結論如下:
1、通過影響大腦髓鞘化來導致感覺系統功能受損;
2、通過影響腦部的“海馬”這一結構導致記憶功能受損;
3、通過影響神經遞質導致社會情緒及高級序列認知受損;
總之,6~24月的缺鐵性貧血兒童不僅具有近期的發育風險,也與遠期的發育持續相關。
強調早期缺鐵尤其是孕期和出生后早期缺鐵的防治,對大腦最優化發展尤為重要。
04
哪些原因容易引起兒童缺鐵性貧血?
可以分為先天與后天兩個方面來看:
1、先天因素
出生時,健康足月兒的鐵儲備量約為75mg/Kg,其中的三分之二結合于血紅蛋白之中,這些儲備通常可供寶寶滿5~6月時的需求量[12,13]。
而且,胎兒從母體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后3個月最多,所以,早產、雙胎或多胎、胎兒失血及孕母嚴重缺鐵等,均可使胎兒儲鐵減少[6]。
2、后天因素[6]
(1)攝入不夠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但是,母乳也有缺點,就是鐵的含量較少。所以要及時添加含鐵高的輔食。
輔食添加的方法我寫過了,鏈接放文末。
(2)生長發育快
出生第一年,是寶寶的第一生長高峰(顯而易見,青春期是第二生長高峰),1歲時,寶寶的體重可達出生時的3倍,隨著體重的增長,此時,其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也為出生時的3倍。
所以,為了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多少鐵?
(3)吸收障礙
如慢性腹瀉。
(4)丟失過多
這主要見于一些疾病,如腸息肉等,還有一種寄生蟲病比較常見:鉤蟲病。
對于家長來說,應該定時做兒保,及時檢查,早期發現問題。
04
重點來了,該不該補鐵?怎么補?
添加輔食后,及時引入含鐵高的食物,這肯定是應該的。
但是,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鐵劑呢?
在文章前面,我引用了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他們主張,對于母乳喂養,或部分母乳喂養但母乳量達一半以上的孩子,常規補充。
對此觀點,我表示謹慎地支持。
謹慎的原因在于:有一種貧血,叫做“地中海貧血”,在我國某些地區,特別是南方,比較常見,這種疾病需要與缺鐵性貧血相鑒別,而且,除非合并缺鐵性貧血,否則,它的治療一般是不補鐵的。
支持的原因在于:鐵缺乏,真的很常見!
口服鐵劑在空腹時與水或果汁同服吸收率最高。不應與奶類或其他乳制品和含鈣制品同服,因為這會降低鐵吸收率。
口服鐵劑可能會造成腹痛、便秘、腹瀉等副作用,但是,預防性的小劑量一般不會導致。而隨餐服用口服鐵劑是否會減輕胃腸道副作用,目前資料有限,不能確定。
預防性補鐵的劑量一般用元素鐵來計算,為每天每公斤體重補充1mg。
請注意一點,如果已經明確診斷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那么,鐵劑服用療程是比較長的,至少3個月,一定要足夠。
缺鐵性貧血一旦開始服用鐵劑,效果立竿見影,但是,貧血糾正后還要繼續服用一段時間,以補充儲存鐵。如果隨意停藥,病情很可能會反復。
另外,注意飲食的均衡,預防鐵的缺乏也是很重要的。
含鐵較高的食物有:
強化鐵的米糊、肉泥、豬肝、動物血,等。
擴展閱讀:
各種東東,要不要補?怎么補?
維生素:
礦物質:
大家聽說過這種微量元素嗎?------硒!它有什么用,缺了會怎樣?
其他:
輔食添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