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什么是聰明?
一般來說,我們用智力這個詞來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而測量智力所得出的數據,稱為智商。
01
聊聊智商
智商(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100是智商值的平均數,所以,如果某人的智商恰好為100,那么他的智力水平正好居中;智商高于100,就高過了平均智力;同理,低于100,則低于平均智力。
如同身高一樣,在人群中,智力呈正態分布:
大部分人的智商在中等值附近,極高或極低的,都是少數。
智商的正常范圍,我們通常定義為80到120之間,低于80的,智商較低,高于120的,為高智商。當然,沒有誰會拒絕高智商或將其視為異常
智商130這個值大約處于第98百分位,也就是說,平均每100人中,約有2人的智商值大于等于130。
1946年,律師羅蘭德·貝里爾和科學家兼律師蘭斯·韋林于英國牛津創建了一個高智商群體的社團,就是著名的門薩。截至目前,其全球會員已高達十萬余人,中國大陸也有數百人加入成為其會員。
門薩的入門券很單純,就是智力測試,經測算,能順利通過門薩的智力測試者,智商約為140以上。
其會員中,有各行業的頂尖人士,有科學家、藝術家,也有未成年人,不過,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甚至還有領取救濟金者。因此,智力并非一個人取得成就的決定性因素,本文必須先指出這一點以緩解媽媽們的焦慮
雖然如此,估計不少親仍然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智力情況究竟如何?
智力測試是個辦法,我們常規使用的,有瑞文測試、韋氏測試,等。
瑞文測試我給自己試過,題目大概是這樣的:
從下面的6張圖片中選擇一個填上去。
看起來很簡單吧。
不過,再看看下面這題呢?
能做出來嗎?
我并不贊成家長帶孩子去做智力測試,除非懷疑其智商過低或過高。畢竟,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是中等水平,不知道,保持神秘,佛系一點,或許好些。
智商太低者并不常見,通常來說,智商在50~69的,可接受初等教育或特殊教育,一般可獨立生活;智商在35~49的,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訓練,可掌握簡單生活技能,并可半獨立生活。
智商太高者,往往也不是大家想象中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甚至,學習成績或許不怎么樣。那么,問題來了,高智商兒童,往往具備哪些表現呢?
02
如何識別天才兒童?
1、超前的一般領域技能和快速學習能力
他們可能在語言、推理和幽默方面擁有明顯超前的技能,能快速地開發自身技能,并且能憑直覺快速理解概念或者將不同的概念聯系起來。
年幼的天才兒童可能具有更常見于比其年長兒童的溝通技能和溝通興趣,且更喜歡與年長兒童在一起;年長的天才兒童可能很快掌握學術技能,并抱怨在學校很無聊。
2、發育不同步
在某些領域,他們可能非常超前,但其他領域的技能可能一般或低于一般水平。例如,父母可能會反映兒童有非常超前的機械技能、數學技能或者推理能力,但書寫或閱讀能力卻與同齡人相同甚至滯后。
另外,天才兒童的智力、社交和情感的發育速度可能不同[1]。例如,一名4歲的兒童可能會有8歲兒童的智力技能(例如思考、寫作及數學),但社交和情感發育卻處于同齡兒童的水平[2]。
發育不同步可能讓兒童很難找到玩伴,或者讓家長對兒童的行為或社交成熟度的期待超過兒童的能力范圍。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沮喪感和失望感。
3、情緒特征
觀察性研究顯示,具有中等程度智力型天賦(智商介于130-144)兒童的情緒問題發生率通常略低于一般人群;然而,天賦極高的兒童(即智商>160)發生社交情感問題的幾率約為一般人群的兩倍[3-5]。
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天才往往也是瘋子”的觀點相反,一項系統評價發現,天才兒童的總體精神性疾病發生率并不高于整體人群的預期水平[6]。
雖然不至于出現精神性疾病,但高智商兒童確有一些“壞毛病”!例如[2,7-9]:
(1)可能信奉極端完美主義,難以接受失敗。
這也許會導致焦慮和逃避行為。甚至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特別是當他們過度自我批判并且無法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欣喜時,或者被害怕失敗或渴望取悅他人的動機所驅動時。
(2)他們可能對自身情緒有強烈的體驗,并對同齡人不會注意到或只會引起輕微反應的情況產生反應(例如,一個8歲或9歲的兒童為世界貧困而悲傷)。
他們對批評和不公平的敏感程度比同齡人更高。
(3)當他們不能達到自身目標或無法繼續追求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時,可能會表現出喜怒無常、情緒爆發、好爭辯或態度挑釁。
他們可能會因自己能力不足以達到某些目標而情緒低落,但在他人看來這些目標是過度理想化的。
(4)他們可能會因別人出爾反爾的行為而感到沮喪。
(5)可能表現出社交孤立,認為自己“不同于”其他兒童,并且認為同齡人的思維方式與他們不同,同齡人思考的事情也與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不同;極具天賦的孩子發生社交孤立的風險最大,因為他們的智力發育與情緒及社會功能發育極為不同步。
4、社會特征
這些孩子的社會特征可能包括[2,10-14]:
(1)往往孤僻且內向
喜歡自己玩自己的,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
(2)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興趣;渴望與年齡更大的同伴交往
(3)高度專注于自己的日程和目標;可能會被認為“自戀”
(4)非常關心道德和哲學問題
例如,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互動中或因為更大的社會問題而面臨不公平或自認為不公平的問題時,他們很容易感到難過。
5、行為特征
這些孩子的行為特征可能包括[2,10-11]:
(1)缺乏條理或疏忽怠慢(部分原因是他們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2)不斷地就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提問
(3)過于關注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以至于寧愿獨自活動而不愿社交)
(4)極其獨立和不服從
(5)熱衷于嘗試和用不同的方法做事,或是以不尋常的或創造性的方式把觀點或事物聯系起來;而這種行為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不一定被賞識。
(6)爆發式努力/工作一個或多個小時,隨后一段時間則完全不能投入該活動,并且變得疲憊且倦怠。
小結一下:
或許,天才生活得并不容易,特別是在我們的觀念、教育等現實情況下。
雖然如此,我相信,大家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些,再聰明些……那么,我們有辦法改善孩子的智力嗎?
03
先天與后天
遺傳是決定智商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點不容置疑。
科學界采用了各種方法,試圖找到是哪些基因影響到我們智商的哪個方面,不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對此問題仍是一頭霧水,只能大致推測,可能有大量的基因共同參與其中。
遺傳因素我們已無法改變,不過,生活環境也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們甚至難以分辨,先天與后天,到底哪一種因素的作用更大些。
有些東東,會讓孩子的智力變差,例如過量的某些重金屬進入體內,如鉛。(以前寫過,鏈接放文末)
還有營養不良,特別是生命早期的營養不足,也會顯著影響兒童腦的發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吸煙對孩子的智商有負面影響。
醫學界已經明確,母親孕期吸煙、被動吸煙或尼古丁暴露易引起子代智力或學習記憶功能下降。
而且,父親吸煙,也可能具有同樣的作用。
去年11月,《中國兒童保健雜志》發表了這樣一篇論文[15]:
也有一些因素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如:良好的養育方式,那么,問題來了,何為“良好的養育方式”?
美國兒科學會的官網上,曾經有一篇文章《The Secret to a Smarter Baby》(讓寶寶更加聰明的秘密),向父母們推薦了6個簡單的小竅門:
1、Time for a talk.
和寶寶聊聊天,隨便聊些什么,隨便什么時候都可以聊聊,不用在意寶寶是否能聽懂,只要你常和他聊聊,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認認真真地聽你說話。
2、Take a walk.
帶著寶寶去散散步,當然,推著嬰兒車出去也算。
3、Sing, sing a song.
給寶寶唱首歌。
4、Imitate.
來場模仿秀。對著寶寶伸出你的舌頭,或許,你會發現,寶寶也在這樣做;繼續,再做一些夸張的表情和動作;或者,你也可以模仿寶寶,例如,重復寶寶發出的聲音。
5、Stay in Touch.
按摩是使你與寶寶保持親密關系的好辦法,這能讓寶寶充分放松, 而且,觸覺也是嬰兒體驗世界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
6、Read a book.
讀一本書。
最近,我發現美國兒科學會將這篇短文進行了改寫,內容擴展了些,也轉過來給大家看看:
1、親子閱讀
將親子閱讀作為日常的家庭活動。給孩子讀書可以促進大腦某些部分的活動,這些部分構成了語言、讀寫能力和想象力的基石,閱讀會建立起孩子持續終生的語言、讀寫能力和社交情感技能。
關于親子閱讀的方法,我以前寫過,鏈接放文末。
2、玩耍、聊天、童謠、唱歌、擁抱
鼓勵父母通過玩耍來幫助實現孩子的健康和發展。
3、形成規律
吃飯、玩耍、睡覺,等等,都應該有規律。
4、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的最好方法是表揚,予以孩子正反饋。并在規則的輔助下管理孩子的行為。
5、良好的親子關系
不僅要建立與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系,也要注意你與配偶之間的關系,你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模板,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最后,是一些擴展閱讀,關于如何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充分發揮他的潛能:
1、在育兒中,你焦慮嗎?有人說,你們自媒體就是在販賣焦慮。但這個問題,你確實應該焦慮!
3、怎么給寶寶做早教?手把手教你,從理論到實踐,一學就會(1)
4、怎么給寶寶做早教?手把手教你,從理論到實踐,一學就會(2)
5、怎么給寶寶做早教?手把手教你,從理論到實踐,一學就會(3)
6、怎么給寶寶做早教?手把手教你,從理論到實踐,一學就會(4)
7、大新聞又來了,多款米粉含重金屬!而且,這個問題被發現,已有幾年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