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鼻竇炎方集錦

鼻竇炎方集錦

川芎茶調散

【來源】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川芎茶調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組成】川芎、荊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細辛30克,防風45克,薄荷葉24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克,食后用清茶調下,日服2次。亦可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

【功效】疏風止痛。

【方解】頭痛的原因很多,川芎茶調散所治頭痛,系外感風邪所致。方中川芎善治足少陽和足厥陰經頭痛,羌活善治足太陽經頭痛,白芷善治足陽明經頭痛,細辛善治足少陰經頭痛,合而用之,可散諸經風邪,而止偏正頭痛。其中川芎為頭痛要藥,治外感頭痛尤不可缺,本方以之命名,正是強調其在方中的重要作用。“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所以除用以上疏風止痛之品外,又以荊芥、防風、薄荷辛散上行以助之。其中薄荷用量獨重,意在搜風散熱,既助疏風止痛之效,又可清利頭目。然純用一派辛散疏風之品,則恐升散太過耗損正氣,故佐以甘草益氣安中,和藥緩峻,并以苦寒的清茶調下,既可上清頭目,又能引熱下行,使散中有守,升中有降,則無祛風傷正之弊。(湯頭【歌訣】)

【主治】外感風邪之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頭痛,癥見惡風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可用于外感引起的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面神經麻痹、額竇炎、感冒、流感、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副鼻竇炎所致頭痛等病癥。

【加減】若風寒偏勝者,去薄荷,加紫蘇,倍細辛;風熱頭痛者,去羌活、細辛,加菊花、蔓荊子、鉤藤;頭痛久治不愈者,加僵蠶、全蝎、桃仁等以加強搜風活血通絡作用。

【附記】湯劑不宜久煎。久病氣虛、血虛或因肝腎不足而陽氣亢盛所致的頭痛,均非本方所宜。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17

三拗湯

【來源】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三拗湯里生甘草,麻黃杏仁與生姜,

宣肺平喘止咳嗽,藥僅三味力專宏。

【組成】麻黃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宣肺平喘,解表止咳。

【方解】方用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配以杏仁苦溫降氣化痰,助麻黃止咳平喘;甘草調和諸藥,化痰止咳。本方為治療風寒咳嗽氣喘之常用方,是由麻黃湯減桂枝而成,因不用桂枝,故發汗解表之功弱于麻黃湯,而重在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外感風寒,客于肺衛,癥見惡寒無汗、鼻塞聲重、或有發熱、咳嗽痰多、頭痛目眩、四肢拘倦、胸滿氣短、咳喘氣促、苔白膩、脈滑浮數??捎糜谥夤芟L感冒、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鼻竇炎等病癥。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17

陽和湯

【來源】清·《外科證治全生集》

【歌訣】陰疽當用陽和湯,芥子鹿角熟地黃,

肉桂炮姜麻黃草,化痰散結可溫陽。

【組成】熟地30克,鹿角膠9克,白芥子9克,炮姜3克,肉桂3克,麻黃3克,甘草3克。一方加附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溫陽補血,化痰散結。

【方解】方中麻黃辛溫以開腠理;白芥溫化寒痰;熟地補血滋陰;鹿角膠補虛溫陽;炮姜、肉桂辛熱驅寒,蠲痰解凝。合而用之,共奏溫陽補血,化痰散結之功。用于一切陰疽,猶如日麗中天,寒凝頓解,可收良效。

【主治】陰疽、附骨疽、鶴膝風,癥見局部漫腫、皮色不變不熱、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者。可用于骨結核、脊柱結核、腹膜結核、骨髓炎、慢性淋巴結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頜下腺炎、肌肉深部膿腫、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瘤、乳腺小葉增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以及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哮喘、痛經、多發性神經根炎、鼻竇炎、遺尿、寒濕痹痛、肛瘺、麻疹、重癥肌無力,豬肉包囊蟲病等病癥。

【加減】氣虛者,加黨參、黃芪;乳癰、乳癌,加土貝母、炙僵蠶。

【附記】經40余年臨床驗證,療效可靠。凡此方治愈的病例經隨訪均未見復發。凡一切陰疽均可用之。

瘡瘍紅腫熱痛,陰虛有熱,或疽已潰破者,不宜服本方。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17

蒼耳散

來源】宋·嚴用和《濟生方》

【歌訣】蒼耳散內辛夷仁,再加薄荷和白芷,

散風祛寒通鼻竅,藥簡力專效果良。

【組成】蒼耳子9克,辛夷仁1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克,日服2次,食后用蔥或茶水調下。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散風祛寒,通利鼻竅。

【方解】方中四味藥均為辛散之品,既能散風祛寒,又能通利鼻竅。藥少力專,證屬風寒,用之頗驗。

【主治】鼻流黃濁涕、鼻塞不通、前額頭痛??捎糜诩甭?strong style="BACKGROUND-COLOR: #a0ffff; COLOR: black">鼻炎、鼻竇炎等病癥。

【加減】若伴見頭痛,加川芎、細辛;風寒重,加荊芥、防風;風熱重,加銀花、連翹、桑葉、菊花;鼻流黃濁涕,加黃芩、七葉一枝花;咽癢,加牛蒡子、桔梗、甘草。

【附記】臨床反復驗證,治驗甚多,療效頗佳。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18

除毒通竅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解毒通竅金銀花,夏枯腥草野菊花,

黃芩辛夷蒼耳子,炙草白芷和大薊。

【組成】金銀花15克,魚腥草15克,夏枯草15克,蒼耳子15克,黃芩10克,野菊花10克,大薊10克,辛夷10克,白芷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7劑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通竅。

【方解】方用金銀花、魚腥草、夏枯草、野菊花、黃芩清熱解毒;大薊清熱涼血;辛夷、白芷、蒼耳子通利鼻竅,祛風散邪;炙甘草溫中和藥。諸藥合用,共奏消熱解毒,祛風通竅之功。

【主治】鼻竇炎(鼻淵)。

【附記】用本方治療鼻竇炎121例,經用藥2~4個療程后,治愈113例,顯效5例,無效3例??傆行蕿?752%。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19

卜公英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蒲公英湯野菊花,黃芩膽草與防風,

白芷辛夷生甘草,清熱解毒通鼻竅。

【組成】蒲公英20克,黃芩20克,龍膽草20克,防風12克,白芷12克,野菊花12克,辛夷花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1周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通竅。

【方解】方用蒲公英、龍膽草、野菊花、黃芩清熱解毒;防風、白芷、辛夷花祛風通竅;生甘草解毒和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風通竅之功。

【主治】鼻竇炎。

【加減】若頭痛甚者,加蔓荊子、羌活各10克;若頭昏者,加天麻、刺蒺藜各10克;若鼻塞甚者,加威靈仙、木通各10克;若涕中夾血者,加小薊、地榆各10克。

【附記】用本方治療鼻竇炎39例,經用藥1~3個療程后,均獲治愈。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19

蠲毒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解毒湯內金銀花,野菊蒼耳生苡仁,

黃芩辛夷和白芷,解毒通竅病可痊。

【組成】金銀花30克,野菊花30克,蒼耳子20克,生苡仁20克,黃芩10克,辛夷花10克,白芷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10劑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通利鼻竅。

【方解】方用金銀花、野菊花、黃芩清熱解毒;生苡仁滲濕健脾;蒼耳子、辛夷花、白芷通利鼻竅,疏風散邪。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通利鼻竅之功。

【主治】副鼻竇炎(鼻淵)。

【加減】若惡風寒,鼻塞者,加荊芥、薄荷、細辛、防風;若偏寒頭痛者,加羌活、獨活、川芎;若偏熱頭痛者,加菊花、蔓荊子、柴胡、升麻、葛根;若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桔梗,柴胡;若兼眩暈者,加桑葉、菊花、鉤藤、石決明、枸杞子;若疼痛日久、疲倦無力、纏綿無休止者,加黨參、白術、黃芪;若鼻出血者,加山梔子、白茅根、生地、丹皮。

【附記】用本方治療副鼻竇炎127例,治愈96例,明顯好轉者31例??傆行蕿?00%。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20

[i=s] 本帖最后由 2004407428jg 于 2010-5-2 15:22 編輯 [/i]

鼻竇方**** Hidden Message *****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21

鼻淵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鼻竇炎湯用公英,射干魚腥蒼耳子,

柴胡辛夷敗醬草,薄芷辛草山豆根。

【組成】魚腥草20克, 蒲公英20克, 敗醬草20克, 射干30克, 蒼耳子10克, 柴胡10克, 山豆根10克, 辛夷10克, 薄荷10克, 白芷10克, 細辛5克, 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6劑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通竅。

【方解】方用魚腥草、敗醬草、蒲公英、射干、山豆根清熱解毒;柴胡疏肝解郁;蒼耳子、辛夷、薄荷、白芷、細辛通利鼻竅,疏風散邪;甘草解毒和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疏風通竅之功。

【主治】鼻竇炎。

【附記】用本方治療鼻竇炎46例,經用藥1~2個療程后,痊愈44例,顯效2例。顯效痊愈率為100%。

本方還適用于鼻竇炎而伴有扁桃體炎或咽喉腫痛者。驗之臨床,效果亦佳。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21

+-葛根湯

【來源】清·陳耕道《疫痧草》

【歌訣】加減葛根用薄荷,枳殼豆豉赤芍藥,

荊防桔梗牛蒡子,蟬蛻連翹草山梔。

【組成】葛根9克,牛蒡子9克,枳殼9克,薄荷3克,豆豉9克,桔梗9克,荊芥9克,防風9克,蟬蛻6克,赤芍12克,甘草3克,連翹12克,梔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利咽。

【方解】方用葛根、薄荷、荊芥、防風、蟬蛻、豆豉辛涼解表;連翹、山梔、赤芍清熱解毒;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熱利咽;枳殼理氣寬中。諸藥合用,共奏辛涼解表,清熱利咽之功。

【主治】喉痧初起,癥見咽喉疼痛、耳痛鼻塞、發熱惡寒、急躁易怒、脈弦有力等癥??捎糜谛杉t熱、咽炎、喉炎、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炎、鼻竇炎、內耳眩暈癥等病癥。

【附記】本方多寒涼之品,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38

辛卜湯

【來源】谷志平,《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生黃芪20克,白術、防風、當歸、辛夷花、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白芍15克,細辛3克,蟬蛻、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固表,開竅通絡。

【方解】方中重用黃芪,與防風、白術相配以益氣固表;辛夷花、細辛、蟬蛻、石菖蒲祛風通竅;當歸、白芍有養血、活血通絡之功;五味子能收斂耗散之肺氣。全方相伍,使正氣復、邪無所侵,故鼻鼽自愈。

【主治】過敏性鼻炎。

【加減】惡風怕冷、自汗,重用黃芪至30克;頭痛,加白芷10克;黃膿涕,加黃芩10克,敗醬草20克。

【療效】治療34例,臨床治愈(癥狀消失,鼻黏膜恢復正常)26例;好轉(癥狀好轉、鼻黏膜略蒼白)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6%。

【附記】又上海名醫董淑六用自擬鼻炎效方吹鼻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竇炎,效果頗著。藥用:鵝不食草、辛夷各30克,白芷、薄荷各15克,蒼耳子60克,冰片1克(后入)。將上藥共研極細末。再加冰片,同研。每取本散少許吹鼻,日吹二三次,不間隔。凡癥見頭痛鼻塞、流涕等癥者均可用之。功能散風熱、通鼻竅。故日久用之,療效顯著。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0

溫陽止鼽湯

【來源】申斌,《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桂枝、白芍、防風各6克,黃芪10克,炙甘草、蟬衣各3克,藿香、烏梅、訶子肉、茜草、徐長卿、干地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溫陽,扶正止鼽。

【方解】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桂枝、白芍、炙甘草通陽養陰,二者合用以扶正固表;防風祛風散邪;藿香芳香化濁以去邪;烏梅、訶子肉、茜草、徐長卿、蟬衣、干地龍收斂止鼽而抗敏。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祛風通陽、抗敏止鼽之功。

【主治】鼻鼽。

【加減】氣虛明顯者,加黨參、百合各10克;陽虛明顯者,加蓽撥、仙茅各10克,細辛2克。

【療效】治療39例,結果顯效(服藥14天,諸癥消失,1年內無復發)3例,有效(服藥14天,主要癥狀消失或減輕,1年內仍復發)28例;無效8例??傆行蕿?9.50%。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1

張夢儂抗敏護衛湯

【來源】張夢儂,《臨證會要》

【組成】生黃芪、炙黃芪各12克,黨參、北遼參、龍牡粉各15克,當歸、白芍、焦白術、炙甘草、茯苓、熟附片各10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棗5枚。

【用法】上藥用開水浸泡10分鐘,用小火熬2小時,每日1劑,日服3次。可連服5~10劑。

【功用】益氣固表,助陽護衛。

【方解】肺主氣,外合皮毛,若肺氣虛,衛陽弱,不能衛外,故對空氣變異則過敏,風邪易入,客于鼻竅所致。本方系從十全大補湯合桂枝湯加減化裁而成。方用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等益氣固表;加熟附子補助護衛;北沙參(即條參)補陰;龍牡粉收斂精氣而止汗;合桂枝湯(桂枝、白芍、甘草、姜棗)祛風止汗、調和營衛;加黃芪、當歸,則為歸芪建中湯,以治陽虛汗出、惡風。諸藥協同,能大補元陽,使營衛氣血俱充,則病邪不攻自解,此即“扶正祛邪”之意。若以病小藥大而議其非者,實不知此方之妙用。如經實踐,方知此病用此方之療效。

【主治】過敏性鼻炎

【療效】臨床屢用,均獲佳效。一般服3劑,最多10劑即獲痊愈。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4

鐵濤固衛通竅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

【組成】五爪龍30克,木賊12克,菊花10克,玄參、白芍各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參15克,大棗4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氣固表,疏風通竅。

【主治】過敏性鼻炎(鼻鼽)。

【療效】屢用效佳。

【附記】本方名為筆者擬加。方中五爪龍如缺,可用黃芪15克代。臨證應用,可隨證加減。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6

通治鼻淵方

【來源】周執中,《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辛夷5克,葛根、升麻各3克,黃芩、生石膏各10克,知母、苦丁茶各6克,山梔10克,羚羊角1.2克(研沖)。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辛涼清熱,開上宣郁。

【主治】鼻淵。此因膽熱移于腦所致者。

【療效】臨床屢用,頗能應手取效,效佳。

【附記】若屬鼻淵輕證,可用周氏家傳蘇葉湯:蘇葉、杏仁、桔梗、枳殼、旋覆花、川防風各6克,前胡、生石膏各10克,辛夷、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頗有效驗。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7

鼻淵散

【來源】程爵棠,《四川中醫》(2)1984年

【組成】芙蓉葉、香白芷、辛夷花各15克,細辛3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臨證用藥前,先用藥棉棒將鼻腔涕液拭干凈后,再取本散適量(約0.15克)用吹藥器吹入患側鼻腔內或令患者用鼻吸入,每次吹2~3下。每日吹3次。

【功用】疏風泄熱,宣肺通竅。

【方解】《辨證錄》云:“蓋少陽生發之氣,全賴腎水為之滋養,腎水虛則膽火無制而上逆于腦,膽熱蒸蒸,氣化濁涕,走空竅而外于鼻、臭不堪聞。”《外科證治全書》云:“鼻流濁涕,經年累月不止,當明寒熱,涕臭屬熱,……涕流不臭覺腥者,屬虛寒。”蓋肺開竅于鼻,又鼻為肺之門戶,本病多因外感風寒,肺失宣發,風寒內郁,壅滯鼻竅,或因膽經之熱移腦,壅滯鼻竅所致。病在鼻竅,內連肺與膽也。治宜疏風泄熱,宣肺通竅。方用香白芷、辛夷花、細辛疏風散寒,宣肺通竅以復肺氣宣發之用;入芙蓉葉、冰片清熱消炎,通竅止痛以清泄伏熱,通竅清腦。諸藥配伍為用,一清一溫,清溫并用,共奏疏風泄熱、宣肺通竅之功。又因外用,俾藥力直達病所,故奏效頗捷。

【主治】鼻淵(慢性鼻竇炎,副鼻竇炎)及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癥見單鼻或雙鼻鼻塞,時流膿濁涕或稀涕,有腥臭味,多伴有頭脹痛或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易感冒,感冒后鼻塞加重,鼻液增多。

【療效】筆者用本方治療鼻淵300例,其中:急性鼻淵165例中,痊愈147例,顯效14例,有效4例;慢性鼻淵135例中,痊愈108例,顯效21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9.34%。

【附記】本方為程氏祖傳秘方。據筆者臨床觀察,凡鼻淵,無論病之久暫,急性或慢性,證之寒熱虛實,用之多獲良效。三十多年來,用本方治驗甚多,總有效率達99%以上,其中痊愈率為85%。本病,尤其慢性(鼻淵),必須堅持用藥,切忌間斷,方獲良效。若兼感冒,必須先治感冒,或輔以湯劑,內外兼治,方為上策。且本方適用證廣,療程短、奏效快、療效高、藥簡價廉,無任何毒副作用。

注意事項:忌用指甲挖鼻孔,以免損傷鼻腔黏膜,或帶菌進入鼻腔。擤鼻涕時,不可同時按壓鼻腔兩側,用力也不宜太重,忌煙、酒及辛熱辛辣、肥甘之品。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7

鼻腦方

【來源】向芳世,《新中藥》(8)1990年

【組成】法半夏、云茯苓、蒼術、石菖蒲、炙黃芪、當歸、郁金、丹參、陳皮、板藍根、黃芩、葛根各10克,升麻、砂仁各3克。

【用法】上藥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溫服,每日1劑,5劑為1療程,可連服1~5療程,療程間隔3日。同時配用開水泡中藥方(辛夷、蒼耳子、杭菊花各10克,生甘草3克),代茶飲,可服3~5劑鞏固療效。

【功用】燥濕化痰、益氣健脾、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方解】病由脾虛痰濕,且與熱毒內蘊、氣滯血瘀有關。故方用法半夏、陳皮、云茯苓、蒼術、石菖蒲燥濕化痰;炙黃芪、升麻、砂仁益氣健脾升清;黃芩、葛根、板藍根清熱解毒;當歸、郁金、丹參活血化瘀。本方攻補兼施、寒熱并用、標本同治,使之達到脾健化痰、清陽得升、熱毒自去、氣血調和,而鼻通痛止。因方切病機,故收效頗捷。

【主治】控腦砂(鼻淵兼腦痛),證見鼻流臭穢濁涕,不聞香臭,頭昏悶重脹痛、嗜睡乏力,惡心欲嘔等癥。本病包括現代醫學之慢性鼻炎、副鼻竇炎、額竇炎以上頜竇炎等病。

【加減】如見全頭痛,加白芷10克,炙甘草3克;前額痛甚,加白芷、元胡各10克;兩側痛甚,加柴胡、川芎各10克;頭頂痛甚,加藁本、杭菊花各10克;頭重甚、加厚樸、白蔻仁各10克;神疲嗜睡,加太子參12克,干姜6克;鼻塞流膿濁甚者,加辛夷花、蒼耳子各10克;惡心欲嘔者,加吳茱萸6克,竹茹10克。

【療效】治療32例,結果近期治愈25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6%。本病多為纏綿難愈之病,筆者驗之臨床,亦收良效。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7

群芳煎

【來源】王建孚,《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金銀花、夏枯花各20克,野菊花、苦參各15克,辛夷花、黃芩、蒼耳子、白蒺藜各12克,玉簪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輕清上透、芳香宣竅。

【方解】方中金銀花甘寒能解毒療瘡;夏枯花味苦可消瘰散結;辛夷花味甘可治鼻塞流涕、不聞香臭;野菊花之辛苦能消癰腫疔毒;玉簪花之甘辛寒可消癰腫,一般用根,而此方用花。并加黃芩苦寒,瀉火清肺,苦參味苦,清熱消癰;蒼耳子味苦驅風除痹;白蒺藜味苦能平肝消風,再加十二月時令之花為引,得到生發之氣,芳香化濁,花性輕清,升浮之力最強,故能直達肺之清竅?!吨T病源候論》描述更詳:“肺主氣。其經手太陰之脈也,其氣通鼻,若肺臟調和,則鼻氣通利,而知香臭。若風冷傷于臟腑,而邪氣乘于太陰之經,其氣蘊積于鼻者,則津液壅塞,鼻氣不宣調,故不知香臭,而為鼻淵也。”諸藥配伍,共奏輕清上透、芳香通竅之功,故用之收效頗捷。

【主治】鼻淵。

【加減】另加藥引:每月一花,農歷正月用迎春花9克,二月加白玉蘭花9克,三月加白桃花9克,四月加白芍藥花9克,五月加石榴花9克,六月加白鳳仙花9克,七月加白荷花9克,八月加銀桂花9克,九月加白菊花9克,十月加白雞冠花9克,十一月加白芙蓉花9克,十二月加素心臘梅花9克(或綠萼梅花亦可)?;ń杂冒咨撸虬咨敕危螝馔ㄓ诒且?,經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又云:“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故鼻淵腦漏,皆為鼻塞流涕不聞香臭之證。

【療效】多年臨床應用,治驗頗多,僅守本方,按月加一花,均獲痊愈或顯效。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8

通竅湯

【來源】陳仁華,《集驗百病良方》

【組成】金銀花、蒼耳子各15克,大薊10克,辛夷、菊花、黃芩各9克,白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8~10劑為1療程。一般需1~2療程,最多3療程。

【功用】芳香通竅,祛風清熱。

【方解】鼻淵多由外感風熱之邪,或風寒侵襲,郁久化熱,犯及鼻竅,內傳于肺,邪熱循經上蒸,灼傷鼻竇所致。方中以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散風邪,芳香通竅;黃芩、菊花、金銀花清熱解毒,使風熱之邪得以從表而解;久病入絡,脈絡瘀阻,故用大薊散瘀消腫。諸藥相伍,共奏芳香通竅、祛風清熱之功,使邪毒清、鼻竅利,鼻淵可愈。

【主治】鼻淵。

【療效】治療100例,結果痊愈52例,有效4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8

清熱利腫湯

【來源】譚慧珍,《中醫雜志》(6)1986年

【組成】蒲公英30克,野菊花12克,黃芩、魚腥草、敗醬草、辛夷花、白芷各15克,板藍根、蒼耳子、蔓荊子、赤芍、桔梗各10克,川芎、藁本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飯后1小時服。

【功用】疏風清熱,活血消腫。

【方解】方中重用蒲公英、野菊花、魚腥草、敗醬草、黃芩、板藍根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兼佐以辛夷、蒼耳子、白芷、桔梗、藁本、蔓荊子以祛風、排膿、止痛;因久病入血絡,鼻黏膜呈慢性充血,肥厚,故加赤芍、川芎以活血消腫。諸藥協同,共奏祛風清熱、活血消腫之功。用之臨床,療效確切,且服后一般無不良反應。

【主治】慢性鼻竇炎(鼻淵)。

【加減】便秘,加酒大黃3~6克(后下)。

【療效】治療100例,結果顯效(鼻腔通氣良好,膿涕消失,中鼻道及嗅裂無膿性分泌物)71例;有效(鼻塞好轉,膿涕消失,少有黏性分泌物)23例,無效(服藥5劑以上無改善)6例??傆行蕿?4.%。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8

蒲黃敗醬湯

【來源】陳超,《四川中醫》(3)1988年

【組成】蒲公英13克,生黃芪、夏枯草各8克,敗醬草、辛夷花、蒼耳子、沒藥、丹皮各10克,魚腥草20克,皂角刺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清肺解毒,活血行瘀,托里排膿。

【方解】慢性鼻竇炎,在諸鼻竇炎中發病率最高,病程纏綿,治療難奏良效。多因外感風火熱毒內襲,阻于鼻竅,氣血不暢所致。故方用魚腥草、蒲公英、夏枯草、敗醬草、生甘草清肺解毒;辛夷,蒼耳泄熱;沒藥、丹皮、皂角刺活血行瘀;加黃芪托里排膿。諸藥相伍,切中病機,故收效頗著。

【主治】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淵)。

【療效】治療236例,均獲得滿意療效。服藥8~20劑即可痊愈。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8

通鼻湯

【來源】王友至,《四川中醫》(11)1990年

【組成】升麻、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各9克,白芷15克,辛夷12克,魚腥草、蒲公英、薏苡仁、花粉、黃芪各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祛風除濕,托里通竅。

【方解】慢性鼻竇炎(鼻淵),多因濕熱較甚熏蒸清竅而成。但濕熱久羈,必致氣陰亦傷。故方用升麻、白芷、辛夷宣散升清,通竅散風;蒲公英、魚腥草、薏苡仁以祛鼻竅之濕熱;穿山甲、王不留行入厥陰、陽明兩經,氣辛而竄,由升麻、白芷引經而達病所,能通鼻竅,排出黃膿涕;用黃芪、花粉補氣陰;且天花粉又能退腫散結;鹿角霜為血肉有情之品,溫補督脈,強精益血;配黃芪、花粉調和陰陽,更能增強補氣陰之功,亦能溫通鼻竅。諸藥協同,共奏祛風除濕、敗毒排涕、托里通竅之功。本方用于小兒慢性鼻竇炎,癥見濕熱壅肺,兼氣陰兩傷者,確有較好療效。

【主治】慢性鼻竇炎(鼻淵)。

【加減】若鼻流黃膿涕多者,加木通8克;鼻干者,重用花粉,再加知母9克;黃膿涕挾血者,加薄荷葉、白茅根各18克,赤芍12克;鼻塞重者,加路路通12克;前額脹痛者,重用白芷,再加粉葛根15克。

【療效】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40例,病程8個月至3年多。服藥12~25天后,結果,痊愈23例,有效14例,無效3例??傆行蕿?2.5%。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9

加味辛夷散

【來源】張夢儂,《臨證會要》

【組成】辛夷花、藁本、黃芪、菊花、苦丁茶、防風、川芎、羌活、獨活、白僵蠶、升麻、薄荷、甘草、白芷、荊芥各30克,蒼耳子、蔓荊子各60克,細辛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取10克,在臨睡前用沸開水沖泡、取汁服,藥渣于次日臨睡前再沖泡服1次。

【功用】祛風瀉火,托里敗毒。

【方解】《素向·氣厥論篇》云:“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靈樞經·脈度》云:“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今肺熱上蒸,鼻竅壅塞,嗅覺失靈,故不聞香臭。方中以辛夷花、蒼耳子、細辛,蔓荊子、羌獨活、防風、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荊芥、僵蠶、川芎等之辛瀉肺氣而散火;佐以黃芪、甘草、菊花、苦丁茶之甘平瀉火而益氣。病因熱郁化火,藥用辛散,是用“火郁發之”之義。泡取汁服,是取其氣之輕清,不欲其味之重濁,以利藥力上行,直達病所,因而獲效更捷。

【主治】鼻淵(鼻竇炎)。

【療效】屢用效佳。筆者多年使用;頗得心應手。曾治療50例,以本方為主,證重時配以外治,服藥1~2劑,均獲痊愈。

2004407428jg 發表于 2010-5-2 15:49

辛前甘橘煎

【來源】張贊臣,《中醫雜志》(11)1984年

【組成】辛夷花、青防風各6克,嫩前胡,天花粉各9克,薏苡仁12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散風宣肺,開泄通竅。

【方解】方中辛夷散風宣肺而通鼻竅;防風祛風解表;前胡降氣化痰,開泄通竅;桔梗升清、祛痰、利咽,載藥力上行;薏苡仁滲濕、清肺健脾;花粉滋陰、消腫脹;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散風宣肺、開泄通竅之功。本方藥性平和,宜于久服。

【主治】鼻淵。證見鼻中常流濁涕,久則但流黃濁之物,如膿如髓,腥臭難聞。

【加減】氣虛明顯者,加黃芪,白術;鼻塞重者,加藿香、細辛;分泌物清稀,加杏仁、浙貝;分泌物黃稠,加瓜蔞皮、冬瓜子;黏膜水腫甚者,加茯苓、澤瀉;黏膜紅腫者,加赤芍,丹皮;額部疼痛,加白芷、藁本;顳部疼痛,加白芷、白蒺藜;頭頂或枕部疼痛,加蔓荊子;眼眶疼痛,加決明子,青葙子。

必要時,配以外治吹鼻之藥,則奏效尤捷。

【療效】臨床屢用,頗有效驗。堅持服用必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名醫高效方:鼻炎鼻竇炎12首】
治療鼻炎的中成藥
治療鼻炎偏方驗方大全
千古一方,鼻塞,流涕,打噴嚏,首選她!
鼻炎
患了鼻炎,如何正確選用中成藥治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垣县| 措勤县| 丰宁| 化隆| 海盐县| 上虞市| 通化市| 肥乡县| 晋江市| 循化| 侯马市| 且末县| 建宁县| 平塘县| 石城县| 陆良县| 栾城县| 安陆市| 乃东县| 板桥市| 霞浦县| 盐亭县| 黄陵县| 中牟县| 黔江区| 砚山县| 邢台市| 青铜峡市| 鞍山市| 嘉祥县| 三原县| 台湾省| 北辰区| 磴口县| 满洲里市| 珠海市| 许昌市| 咸宁市| 郁南县| 鄯善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