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學生的語文能力之一, 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積累和運用的綜合體現,當前,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仍然是感到吃力,甚至是害怕,所寫出來的作文或者篇幅短小且雜亂無章,或者平淡如水,或者空洞無物,或者是別人文章的克隆品, 這其中,掌握不到正確的有效的寫作方法是主要原因。在作文教學之中指導學生學會進行細節描寫是解決學生作文難這一問題的很有效措施。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我抓住了這一點進行教學,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使學生的寫作有了信心,寫作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從害怕作文到喜歡作文到
![]() 寫作是學生的語文能力之一, 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積累和運用的綜合體現,當前,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仍然是感到吃力,甚至是害怕,所寫出來的作文或者篇幅短小且雜亂無章,或者平淡如水,或者空洞無物,或者是別人文章的克隆品, 這其中,掌握不到正確的有效的寫作方法是主要原因。 在作文教學之中指導學生學會進行細節描寫是解決學生作文難這一問題的很有效措施。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我抓住了這一點進行教學,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使學生的寫作有了信心,寫作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從害怕作文到喜歡作文到養成習慣寫作文,從某種意義上講,成功的細節描寫成為了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正如孔子說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 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語言、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在內的一些細小環節的細致描寫。 細節描寫包括許多方面: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 表情描寫、 心理描寫、情節描寫等。正確運用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記敘事件,再現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李準曾經說過:“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使情節明朗化,向高潮推波助瀾,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不能夠沒有細節描寫。運用細節描寫,往往能增強描寫的生動性和真實感.或者使人物更具個性特征,對人物塑造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或者使情節發展更加生動,扣人心弦。從細節描寫中,讀者能夠體會作者的真正意圖,是理解深入化的關鍵。具體描寫時,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細節要準確可信,經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選擇,巧妙安排,此外,還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服從人物刻畫或者事件經過的需要,為了強調某一細節的重要作用,可對此進行反復多次的描寫。在教學中,我首先是引導學生學會仿寫課文中的細節。在語文教科書的課文中,有很多細節描寫值得我們指導學生進行仿寫。 例如《荔枝》一課中的:“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么長的?怎么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 ”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充分顯露母親第一次吃荔枝的欣喜與激動之情,講課后,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身邊某一個人吃東西時候的神態、動作等方面寫一段話。 《一夜的工作》中的:“我也站起來,沒留意把小轉椅的上部帶歪了。總理過來把轉椅扶正,就走進里面去了。”體現了周總理嚴謹的生活作風,講課后,我要求學生留意生活中的人物的一些舉動選擇有意思的寫下來,突出表現人物某方面的特點。《“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發亮,興奮地嚷著:‘ 巴迪 ,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著我,不住地贊揚。“眼睛發亮”盡顯母親對兒子的贊賞之情,課后,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人物的不同情況下的眼神,積累下來,運用于作文之中。 《窮人》中:“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細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把桑娜的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學習完課文,我請學生用一段話寫一寫自己的被表揚或者批評后的心理活動。 其次,我引導學生在描寫中精挑細選詞語,在細節描寫中,啟發學生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例如《鳥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堆”“照耀”“顫動”寥寥幾個詞語生動地突出榕樹的葉子綠、密、充滿生命力的特點。巧妙運用修辭表現事物特點也是細節描寫中較為有效的寫法。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格,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為有形。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 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學生抓住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內容的細節,學生還會對作文缺乏自信嗎?學生還會對作文感到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