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女子花費三十萬買了一輛奔馳車,停在車庫之中,意外發現車身都是刀痕,修理費用高達九千六百多元,查看監控發現是熊孩子所為,找上家長要說法,被對方怒斥:你算什么東西!
張女士給自己買了一輛紅色的奔馳車,對車子很是愛護,平時都會小心開車,畢竟磨蹭到要去恢復是不便宜的。
案發前夕,張女士工作休息,將奔馳停在了車庫幾天,等到要使用時,看到車身上都是劃痕,影響了它的整體美觀。
張女士沒有想到,會有人對她的車輛進行惡作劇,自己想知道到底是誰做的,查看了物業的監控,才發現是熊孩子用玩具劃破的。
都說熊孩子背后有熊父母,張女士原本對這句話不太理解,可是當自己將愛車上的劃痕給熊孩子父母看到時候,對方的態度并不友好。
要知道,紅色的車身是會反光的,而張女士的奔馳并不是一兩道劃痕,整輛車幾個面都有痕跡,是熊孩子故意繞著車子弄的。
有了監控后,張女士找到熊孩子的父母,要求賠償自己的損失,可是對方家長以可以不管為由,想要張女士到外面維修店修補。
由于,對方只愿意承擔一千元,張女士不同意,考慮到外面修車的顏色會不對稱,她想要去4S店維修,維修費用為9600元。
雙方就賠償問題一直發生糾紛,對方認為張女士是在敲詐勒索,和孩子計較什么?還說出法律都約束不了自己。
張女士被孩子的父母氣倒了,協商無果只能將此事曝光,記者采訪到張女士,張女士還拿出了監控做證,畫面上清楚地拍下事件的起因。
隨后,記者采訪到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親堅持要找第三方介入,不認可記者的調解,事件進一步發酵。
張女士希望和孩子談一談,讓他認識到錯誤,對方卻堅稱,孩子只有六歲,你和他談什么?多次不配合調解,態度十分囂張。
張女士面對無理的行為,只能將此事曝光,讓網友評論誰對誰錯,事件一經曝光,對方家長的態度一下子轉變了。
1.車庫監控能夠證明,熊孩子為此次糾紛的主要原因,家長沒有理會事實,決心袒護是不正確的。
《民法典》第118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結合本案的情況,熊孩子為六歲孩童,他在法律上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換句話說,張女士遭受的損失為9600元,對方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否則張女士可以起訴對方。
2.有人認為,張女士提出的價格有點偏貴,對方家長的擔心是有可能的,但是賠償的責任并不是空口說白話,家長是可以根據實際支出進行賠償。
《民法典》第1184條規定:侵權財產賠償主要是按財產的實際價值賠償受害人相應數額的金錢。而財產的實際價值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張女士提出9600元的維修費用,家長質疑的話,是可以向相關人士進行咨詢,還可以跟隨張女士一同前往,辦理相關手續進行賠付,自家孩子確實侵害了張女士的合法權益,照價賠償才合理。
3.他們當著張女士和記者的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且提出賠償張女士一萬元損失,張女士提出讓孩子出面道歉。
《民法典》第1166條規定,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熊孩子侵害他人的權益,在法律上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簡單來說,就是對普通的事物和行為欠缺基本的認識判斷能力,也不能正常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不能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因此要法定監護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張女士作為受害者,要求孩子道歉是法律支持的,家長最初的態度暴露了自身的家庭教育一半,可是在多名網友的指責下,還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孩子進行管教。
最終,孩子在電話中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不會再犯這種錯誤,因此,張女士接受了對方家庭的道歉,希望有孩子的父母能夠自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否則將會有更大的人為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