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雍熙三年(986)二月,李繼遷派張浦到遼國請求降附(嚴格意義上講,此時的遼國國號應(yīng)該是“契丹”,不過鑒于遼國一朝歷史中曾多次在“遼”和“契丹”兩個國號中改來改去,為了讓大家看起來方便,在本書中,我一律將其稱為遼國,特此聲明)。
其實李繼遷是不想向遼國低頭的,他之前一直比較自信,想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恢復(fù)祖宗的基業(yè),以成大事,更重要的是,李氏一族自從唐末拓跋思恭被賜國姓以后,就從來沒有降附過除中原政權(quán)以外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他李繼遷丟不起這個人啊。
不過現(xiàn)在不行了,自己和宋朝打了這么多年仗,打來打去不僅敗多勝少,一無所獲,還搞得人心不穩(wěn),領(lǐng)袖權(quán)威喪失得差不多了,現(xiàn)在再堅持所謂的“祖宗規(guī)矩”、“家族氣節(jié)”就有點蠢了,還是務(wù)實一點,給人家低下頭,獲得點實惠比較靠譜。
可是張浦到了遼國,遼圣宗耶律隆緒卻有點猶豫,還是遼國的西南招討使韓德威向耶律隆緒陳述了一下夏州地區(qū)對宋朝的重要性以及招納李繼遷對本朝的益處后,遼圣宗這才同意了李繼遷降附請求。遼國授李繼遷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都督夏州諸軍事,并授李繼沖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副使。
有了遼國這么一個大外援,李繼遷暫時沒了后顧之憂,他抖擻精神,積極準備再次進攻銀州。
十二月,李繼遷又派人到遼國請婚。
這是李繼遷聯(lián)遼反宋戰(zhàn)略中的一環(huán),如果能當上遼國的女婿,那將大大提升他在黨項族中的威望,這樣以后統(tǒng)治黨項族就會更容易,同時也極大地有利于他的反宋事業(yè)。
當時遼國大將耶律盼與宋朝軍隊戰(zhàn)于泰州,而且打了敗仗,遼圣宗想要讓李繼遷出兵來牽制宋朝兵力,所以李繼遷的使者到了遼國以后,遼圣宗沒有含糊,自己家的女兒自然是舍不得的,但是別人家的女兒嘛,就不好說了。他把宗室耶律襄的女兒封為義成公主,許給了李繼遷。
當了遼國的女婿,李繼遷自然也是信心大增。宋雍熙四年(987)二月,李繼遷率眾進攻夏州,大敗夏州知州安守中三萬軍隊。
宋太宗屢次對李繼遷用兵失利,招撫又沒作用,實在是沒辦法了,向臣下詢問解決辦法。宰相趙普想了個“以夷制夷”的辦法,就是讓李繼捧當定難軍節(jié)度使,回去鎮(zhèn)守夏州。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餿的不能再餿的餿主意。
李繼捧當初獻地入朝本來屬于迫不得已,入朝以后,李繼捧慢慢發(fā)現(xiàn),趙光義是一個兩面三刀的人,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賞賜頗豐,實際上從來就沒有放松過對他的警惕,這讓他覺得很不自在。
趙光義對他既然是這樣的態(tài)度,那他對趙光義也就沒必要那么忠誠了。所以李繼捧一回到夏州,就開始不停地忽悠皇帝。他上奏說李繼遷已經(jīng)悔過歸誠了,請求朝廷賜李繼遷以官職,加以籠絡(luò)。趙光義信以為真,就授李繼遷為銀州刺史,結(jié)果人家李繼遷理都沒理,宋朝使者吃了個閉門羹,掃興而回。
按說事情成這樣了,李繼捧怎么說也該收斂一下,沒想到李繼捧毫無心理負擔(dān),誓要將忽悠進行到底。他一會說降服了黨項部族,一會說夏州馬生二駒,乃是祥兆,一會又說擊破李繼遷,李繼遷中箭而逃,總之是極盡忽悠之能事。這些事情要么是小事夸大,要么就是純屬虛構(gòu),反正趙光義遠在京師,不忽悠他忽悠誰?
趙光義的腦袋估計是進了漿糊,他聽了這些好消息,高興得不得了,不斷給李繼捧封官,最后都封到宰相了(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宋淳化元年(990)十月,李繼遷進攻夏州。
估計是把李繼捧看作是曹光實一類的人了,這次進攻夏州,李繼遷又用了他的王牌——詐降。他派破丑重遇貴等人到夏州城內(nèi)詐降,破丑重遇貴等人告訴李繼捧,上次李繼遷身上中了箭,傷勢比較重,不能統(tǒng)帥部隊,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可能對宋朝造成威脅了。
李繼捧估計還不知道曹光實是怎么死的,他居然相信了破丑重遇貴等人的話,放松了戒備。
聽說城里已經(jīng)搞定了,李繼遷集結(jié)兵馬,猛攻夏州城。李繼捧率兵出城拒敵,破丑重遇貴等人又在城中里應(yīng)外合,于是宋軍大敗。
這個計策比較老套,有點像特洛伊木馬計,可惜李繼遷沒那么好運氣,他雖然打敗了宋軍,但夏州還是沒攻下來。
李繼捧打了敗仗,手下又沒多少兵了,于是趕緊上表請求援兵。趙光義派商州團練使翟守素率兵支援。
李繼遷聽說李繼捧的援兵到了,自己這邊人心又不穩(wěn),便通過李繼捧,假意上表請求歸順,爭取時間。
宋太宗又一次相信了李繼遷的歸順(之前被李繼捧忽悠的),他授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還賜他一個國姓名字:趙保吉,其黨羽也一一授以官職。
李繼遷控制下的黨項族人,主要生活在銀州、夏州以北的沙漠地帶,畜牧業(yè)是他們的主要產(chǎn)業(yè)。他們平時所需要的糧食,要靠當?shù)靥烊回S產(chǎn)的池鹽(因其大多數(shù)是青白色的,故稱之為青白鹽)來同邊境居民交換。這本來是個互惠互利的事情,雙方各利其便,但是宋朝打算和李繼遷打經(jīng)濟戰(zhàn),他們認為青白鹽的貿(mào)易是黨項人的命根子,一旦沒有了青白鹽的貿(mào)易,李繼遷連吃飯都成問題,也就只能乖乖繳械投降了,至于邊境居民的食鹽問題,可以讓商人從其他地方販賣過來解決一下,朝廷還可以從中收點稅,可謂一舉多得。
說干就干,宋廷當即下詔,嚴禁青白鹽貿(mào)易。
實行了幾個月,實行不下去了。
首先是黨項人沒有糧食吃,犯境搶劫的次數(shù)日益增多。其次是商人大老遠販賣食鹽過來利潤太小,所以就不來了,宋朝邊境居民沒有鹽吃,意見頗大,大有要起事的勢頭。宋廷無奈,只好又解除了青白鹽的禁令。
什么叫偷雞不成蝕把米,我算真正見識了。
宋淳化二年(991)十一月,李繼遷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悄悄派人去引誘李繼捧歸附遼國。
李繼遷告訴他,如果歸附遼國,遼國就可以恢復(fù)他西平王的爵位,讓他永鎮(zhèn)夏州。
對于忽悠皇帝是什么后果,李繼捧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一直在考慮給自己留條退路。聽到如此優(yōu)越的條件,李繼捧心動了。他給遼圣宗上表,請求歸附。遼朝給他授了一長串官職,封他為西平王。
李繼遷通過李繼捧歸附于宋朝,李繼捧又通過李繼遷歸附于遼朝,你說這都叫啥事?
說白了,都是為了利益。
很快,李繼遷就開始收獲利益了。因為現(xiàn)在李繼捧和他同穿一條褲子,自然不再和他作對,李繼遷輕松派兵再次占據(jù)銀州。之后,因為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危機,李繼遷上表于宋太宗,請求與宋朝互市,宋太宗同意了。
嘗到甜頭的李繼遷在明知道李繼捧已經(jīng)將夏州附遼的情況下,仍向宋太宗上表,請求朝廷賜給他夏州、宥州等祖先故地,估計是把趙光義當慈善家了。
趙光義不是慈善家,他毅然、決然以及堅決地拒絕了李繼遷的要求。
李繼遷挺氣憤,他說:“五州之地原本就是祖上留下給我的,現(xiàn)在打不打仗,是我說了算的!”他當即下令令李大信率眾進犯慶州。
因為之前李繼遷已經(jīng)歸順了朝廷,所以慶州在防御守備方面就不怎么重視。看到黑壓壓大片黨項人攻過來,慶州城內(nèi)不論軍民都被嚇壞了。
緊要時刻慶州知州劉文質(zhì)倒是比較冷靜,他把自己的個人財產(chǎn)兩百萬錢賞給部下,希望他們奮勇戰(zhàn)斗。部下們拿了錢,二話不說就去戰(zhàn)斗了,打仗格外賣力。李大信雖然人多,可就是攻不下慶州。
看來關(guān)鍵時刻,還是錢比較好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