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字學究,是《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jīng)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受招安后,因見宋江被害,與花榮一同自縊于楚州南門外蓼兒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側。
簡介 吳用[1]與托塔天王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所有的軍事行動幾乎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后,佐宋江、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勝軍承宣使。后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shù)溃中搪炯吧恚⒅矣谒喂鳎炫c花榮一同自縊于楚州南門外蓼兒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側。 職位:正軍師 武器:八門玄機鏈 孔明秘傳羽扇 必殺技:八門金鎖陣 銀河萬丈 出場回目:第14回(在劉唐和雷橫交鋒時) 上山回目:第19回 (林沖水寨大并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19回投奔梁山,但為王倫不容,于是激林沖火并,20回正式落草為寇) 死亡回目:第100回或第120回(與花榮一同吊死在宋江墳前) 出場時外貌描寫: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 上山前身份及職業(yè):曾經(jīng)考中狀元、鄉(xiāng)學(基學)先生、知識分子。 上山原因:在好友晁蓋的率領下,設計劫取生辰綱后,造反上山。 梁山職務:機密軍師。 史書記載的吳用就叫吳加亮,是宋江起義軍的副將,詳細內(nèi)容參考宋江起義。 性格
臨危不亂、講義氣 、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智取生辰綱) 對吳用“愚忠”的評價,實為不妥。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吳用找到宋江這個領導者,可謂十分珍惜。天罡地煞中排名靠前的天魁星(宋江)與天機星(吳用)生來就是一對強強組合,在天上他們是最佳拍檔,到了人間亦如手足!宋江的領導方式頗能給予軍師吳用施展軍事才華的空間、而宋江的領導才能也極被吳用欽佩與肯定。吳用不愿侍奉他主,也顯示了他們之間經(jīng)歷重重生死之劫后的彼此惺惺相惜同天長日久之情義。宋江臨性命之危,吳用更可犧牲自己以命抵命。他們兩人之間的情義連同梁山所有好漢之間的忠義,正是作者極力刻畫的。另外,吳用作為《水滸傳》中最聰明智慧的人物,作者與讀者都是不會讓他與“愚”字搭邊的。所以不能因為結局吳用聞宋江被害而自縊墳前而說吳用“愚忠”。 吳用的一生
吳用幼時曾經(jīng)考過狀元,在考中后不幸遭到了蔡京的陷害。為了保全自己官職而向皇帝說讒言,無奈皇帝昏庸,奸臣當?shù)溃实邸敖鹂谟裱浴闭f吳用永不錄用! 吳用并未出口反駁,只是默默地回家了。回家后父親狠狠的斥責,但他甚至沒有告訴父親真相。第二次,父親又命令吳用參加科舉考試。吳用領命而去。中途遇到奇人,后來吳用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成功了,就和這位奇人學習陣法、兵書等。學成后回家,他那嚴厲的父親卻說吳用是“逆子”并逐出家門! 后來吳用結識晁蓋。書上說吳用與晁蓋自幼結交,可見吳用小時便中了狀元。 智取生辰綱,這是吳用為了救濟百姓所做的義舉,干了這件極為危險的事,最后逼上梁山。 沒有吳用就不會有梁山。 吳用曾多次挽救梁山眾兄弟的生命!小衙內(nèi)之事,與吳用無關,實為宋江所做,仔細看《水滸傳》便知。 “宋公明哥哥若是招安呢?——平生未有入綠林之志而入綠林,平生不敢有遇公明之愿而遇公明。既如此,何有旁人?”可見吳用不主張招安? 受招安后,吳用立功無數(shù),結果只得武勝軍承宣使。這么小的小官怎配得上吳用這有鴻鵠之志的將才?如果沒有蔡京,吳用便不只是這一番作為了罷!后來宋江死了,吳用因忠心無二于宋江,大哥墳前,與榮共殤…… 主要回目
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五十回:吳學究雙掌連環(huán)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第五十五回: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八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岳華山[2] 第六十回:吳用智取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五回:時遷火燒翠云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七十六回: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吳用生平
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jīng)書。 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huán)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huán)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晁蓋曾頭市兵敗后,吳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盧俊義家寫下藏頭反詩,將盧俊義也暫時騙上山。盧俊義回去后被陷害,石秀劫法場亦身陷北京城,吳用及時出計,先發(fā)無頭帖子穩(wěn)局勢,又差時遷火燒大名府,并救出玉麒麟盧俊義、拚命三郎石秀。 智多星吳用,曾經(jīng)交了一位醫(yī)術高明的朋友王先生。王先生的三個兒子,也都是出眾的好郎中。這一天,王先生生了病,三個兒子方法使盡,也沒有給自己的父親看好病。王先生整日悶在 屋里臥床不起,愁眉不展。 聽說老朋友病了,吳用抽空從私塾出來去看王先生。一進王先生家門,吳用二話沒說,先是給王先生號脈,接著開了一張藥方,吩咐他的兒子們照藥方去辦。 王先生的兒子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甘草桔梗金銀花,吃完之后再去抓。主治:經(jīng)血不調(diào)。”這哪像是藥方,簡直是開玩笑,不過他們當著吳用的面,也不好說什么,就把藥方放到了一邊。 吳用走后,三個兒子把藥方拿給王先生。王先生接過一看,差點把牙笑掉:“哈哈哈,好我的吳先生,連男女都不分還想治病,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可笑可笑!”笑完之后,覺得身上輕松了些,他便順手把藥方貼到墻上,看見了就想笑。 不久,王先生的病竟很快奇跡般地好了。這時,吳用又來到王先生的家中。王先生向他問起藥方的事兒。吳用回答說:“您得的是憂郁癥,無藥可治,要想去掉煩悶,須笑口常開,方能治愈。所以我才給您開了那張看似荒唐的藥方,來醫(yī)治您的病情。”王先生聽后,茅塞頓開,更加佩服吳用的才學了。 特殊問題,只有用特殊的辦法,才能加以解決。 智多星,天機星吳用的綽號。 智多星的含義不難理解,“智多”就是足智多謀,“星”自然是天上之神,按張慶建先生的說法就是:“意謂吳用的才智像天上的神仙,知前曉后,看透世上蕓蕓眾生。” 水滸中,劉唐得到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富貴”送與東京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的消息,欲“半路上取了”,來投鄆城縣東溪村保正晁蓋“商議個道理”。因醉臥靈官廟里被巡夜的都頭雷橫當賊拿了,晁蓋知情后救下劉唐,并且為息事“取出十兩花銀送與雷橫”。劉唐覺得冤,偷偷地趕上雷橫欲取回銀子,二人正在“廝并”時,吳用從“側首籬門”出來,“把銅鏈就中一隔“,勸住了二人。 這是吳用在水滸中的首次出場。作者對其敘說道: 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xiāng)人氏。曾有一首《臨江仙》贊吳用的好處:萬卷經(jīng)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zhàn)將,腹內(nèi)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見《水滸全傳》第十四回“赤發(fā)鬼醉臥靈官殿,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時吳用是個教書先生,在東溪村教幾個蒙童為生,雷橫、晁蓋雖稱他教授,書中也只是說他“似秀才打扮”。 按說,北宋時代是文人最揚眉吐氣的時代,朝廷開科取士“有教無類”,對吳用的才智當不會“熟視無睹”,那么,他為什么還那么不被時代所接受? 讀者都知道吳用籍貫鄆城縣,因在東溪村教書也就認為就是東溪村人了。據(jù)《鄆城縣地名志》記載,吳用是今鄆城縣城東約10公里的車市村人,這車市村原名吳家店,后來分為東吳家店和西吳家店。吳家店是個集市,每年的農(nóng)歷四月初八為“物資交流”大會,車輛及木料市設在西吳家店,人們呼其為“車市”,時間一久,西吳家店就自然成了車市村了,并成了今天“法定”村名。這也是車市村雖以“車”字打頭,但村中并無車姓人家的原因。車市村以吳姓最多,都說是吳用的后裔。 其實,水滸作者只是敘述吳用“似秀才打扮”,并沒有說他沒有參加“科舉”。按照吳用老家車市村流傳下來的說法,他當時不僅參加了科舉,還差點成為“狀元”呢。 吳用的父親是當時鄆城縣有名的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jīng)盡皆知曉。大比之年,他 命吳用前往京師趕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點吳用狀元。此時,蔡京卻另有想法:吳用的文章沒說的,可他眼里并沒有自己,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上,如果成了狀元,怎好駕御?于是,在定狀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吳用文章雖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點他“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形象?”皇上認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吳用永不錄用! 吳用的父親對上述情況并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吳用再次應考。吳用行至曹州(今山東荷澤)附近,遇一個老漢正在路北場內(nèi)曬小麥。此時雖烈日當空,吳用算到午后有大雨,便告訴老漢趕快把小麥收起,以免遭受損失。誰知老漢聞之一笑:“不必。大雨雖有但下不到我場里,刮陣風正好吹吹小麥中的土氣。” 果然,不一會,東南風驟起,烏云突至,一聲炸雷,大雨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只過了一陣風而已。吳用頓然省悟:遇到了高人! 自此,吳用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跟“老漢”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為“逆子”而逐出家門。無奈,吳用投晁蓋莊上教書,取“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與晁蓋認識并逐漸成為莫逆之交。在東溪村,吳用每每為百姓“解難”,遂得“智多星”綽號。 吳用在水滸中一出場,“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接著上了梁山,開始了他的“軍師”的生涯。在梁山泊事業(yè)中,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激林沖火并王倫、破祝家莊和曾頭市、攻取大名府等,事業(yè)蒸蒸日上,被宋江夸為“賽諸葛”。大聚義時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機密軍師。不論在梁山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還是招安后輔佐宋江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等歷次戰(zhàn)斗中,吳用都是梁山好漢一系列勝利的策源點。可知,這“智多星”綽號不虛。 無疑,吳用的智慧是高超的,水滸作者還把他比作諸葛亮。是這樣。吳用是個天機星“下凡”。 據(jù)星象學家們的解說,自古人們對天機的評價不高,這跟古代社會重視穩(wěn)定有相當?shù)年P系。如果說紫微星是帝王,那么天機星就是帝王身邊的謀士。天機的基本性質(zhì)是變動,不過,不 添加圖冊圖片代表人生的變動,而代表的是頭腦的靈動,主要是表現(xiàn)在精神方面的活動。一個人頭腦聰明,點子多,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愿意改變現(xiàn)狀尋求突破,不安于穩(wěn)定,在現(xiàn)代都是優(yōu)點,但是在古代重視敦厚、守成、不重變革的社會,就難免會顯得格格不入了。 天機星頭腦靈活,可以做很好的幕僚人才,為別人出謀劃策,是一個智多星,能夠讓天機發(fā)揮他的聰明才智。但是如果要讓天機星獨立開創(chuàng)事業(yè),承擔很多精神壓力,卻不是天機的特長所在。 古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難了解的,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腦子雖然靈活,但結局是否都好,就要看能否將才智用于正途,能否深謀遠慮,否則雖聰明卻可能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作繭自縛的下場與結局。 天機在不同的宮位會發(fā)揮不同的力量,廟旺的天機,既有靈動力又有分析力,如果再會照昌曲,則是好學而且學有所成,往往成為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士,事業(yè)表現(xiàn)相當優(yōu)秀,不可小看,甚至一樣可以自己做老總。反之,如果天機落陷或者入平宮,要么只有靈動力而分析力不強,容易見異思遷,多學少成;要么分析力強而靈動力不足,擅長思考但容易心靈空虛缺乏寄托,此時必須有吉曜的配合才能彌補不足,如果再見煞曜,則往往僅僅是好動,又往往盲動,增加人生的波折。 咱看看水滸中吳用是什么樣的人。早期隨著晁蓋的性格,吳用果敢、無畏,加上晁蓋所沒有的智慧,一經(jīng)出場,促成“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激林沖火并王倫,那是一個何等的生機勃發(fā)、韜略于胸的智者!一到了宋江時代,如此光彩照人的智多星雖然仍不斷地謀劃出勝人之計,則變得世故而沉郁、動搖而畏縮。征遼時遼主的一番勸告,吳用則感覺“端的有道理”;掃平王慶凱旋而歸,梁山好漢卻不得入城。水軍頭領要軍師“做個主張”殺回梁山,吳用回話:“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蛇無頭不行,我如何敢自作主張。”——那里還有事晁蓋時“火并王倫”時的“智多星”的一點影子!招安后吳用雖然輔佐宋江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被朝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后聞宋江被害致死,也只有縊死在宋江墳前。 很多人看了原著后不理解吳用的自殺,有人說這是個不負責任的結局、有點趕場子的味道,吳用完全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做大官、討一大群老婆;而在我看來,有自己的理解——既然小說講的是有如神話傳說般的群星將神的故事,吳用作為追隨天魁星的天機星,他的內(nèi)心深處只為一個主服務,那就是宋江;他寧愿一生追隨宋江也不愿改換去聽從皇帝調(diào)遣。因他是天罡地煞中的大腦,他的命運也永遠追隨群星將神!作者這樣寫,也是另一種完美的結局。 上梁山的緣由
劉唐為生辰綱一事,夜走鄆城縣往投晁蓋,途中酒后醉臥靈官廟,為巡查的縣都頭雷橫抓獲并帶往東溪村晁 蓋莊,晁蓋得知詳由,謊對雷橫說劉唐是其外甥得釋并送雷橫十兩銀子。劉唐不忿,私自追趕雷橫欲討回銀兩,話不投機,兩人動手,揮動樸刀大戰(zhàn),雷橫不敵劉唐,看看將敗,被旁邊私塾先生吳用用銅鏈勸開。吳用、劉唐回晁蓋莊,計奪生辰綱,吳用出謀劃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說服阮氏兄弟共同聚義,定巧計在黃泥崗用蒙汗藥暈翻楊志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fā)后與晁蓋等人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計在石碣村大破官軍。上山后巧激林沖火并王倫,從此奠定梁山基礎,在后來的爭戰(zhàn)中多出奇計,為水泊梁山的興盛立下大功,成為梁山軍師。 結局(為后人所寫)
吳用罵死蔡太師 (宣和元年,宋江于梁山泊揭竿而起,建號梁,自封梁太祖。三月,山東、河北諸縣俱下,南接淮河,北近遼境;義師已聚十余萬,又有攻汴梁之意。宋徽宗甚恐懼,當朝太師蔡京奏請愿憑寸舌招降宋江,徽宗許之。恰聞梁太祖親率大軍西征,天下兵馬大都督太尉高俅揮師迎之,太師乃隨高軍見梁太祖。) 兩軍對壘,太祖身旁丞相吳用一見太師便想:“此人當是說客。”心中暗自戒備。卻聽那蔡太師道:“久聞梁山大寨諸將乃忠義之士,今日卻為何行逆,為此不忠不義之舉?”吳用遂道:“昏君當?shù)溃槌急檠茫嚎扇桃娭繎z民于生死際,救民于水火間:豈可謂‘不忠’乎?大宋行將百年,氣數(shù)已盡,滿朝君臣無能,鄉(xiāng)間餓殍遍野。上帝憐民之多艱,故遣我等一零八星宿下凡,除此暴君,重得人間安寧。我等起事人方數(shù)千,今經(jīng)三月而以至十余萬,蓋非人謀,實乃天意。我大梁壯士李逵嘗云:‘今國號宋,我太祖亦姓宋;便代之,有何不可?’方逢亂世,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我太祖濟世順民,何逆之有?” 蔡京大怒,道:“噫!宋江長方五尺,面黑,生具猥象;乃一刀筆小吏,至貧至賤之人;無仲尼、墨翟之賢,孫武、吳起之略:如此之人,怎敢起逐鹿之心、問鼎之意?”吳用道:“蔡京匹夫,怎敢直呼吾皇之名諱!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太師不記得否?齊之晏子、川之張松,不皆形容古怪而胸懷大才之人乎?漢高祖出于一亭長,后破項羽于垓下,擒韓信于淮陰,何其壯哉!大漢東據(jù)朝鮮,西通西域,南包交趾,北擁大漠,其土之廣,宋有其半乎?孔子云“仁者愛人”,墨子云“兼相愛,交相利”,其賢不皆在于“仁”“愛”乎?當世之仁者,普天之下莫過于我梁太祖。我太祖愛民若子,民莫不感激涕零,謂之“及時雨”。凡我義師到處,民皆簞食壺漿以迎。我太祖比之孔、墨,或有不如,然亦不遠矣。至于無略,蓋因太祖仁愛,不肯與人勾心斗角耳。然亦無妨:漢高祖嘗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我梁太祖求賢若渴,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脯,倒屐以迎賢士,哪似汝偽宋滿朝文武,盡嫉賢妒能之徒?武圣之后,忠義磊落,汝宋以之為巡檢,吾帝封之為征東將軍;打虎英雄,膽義過人,汝宋以之為衙役,吾帝封之為步軍大將;雙槍如電,風流倜儻,汝宋以之為都監(jiān),吾帝封之為虎軍大將;步行神速,一日千里,汝宋以之為縣卒,吾帝封之為欽差;五世大豪,武藝無雙,汝宋刑之以刀,吾帝封之為天下兵馬大都督;先朝貴胄,持有鐵券,汝宋投之以井,吾帝封之為戶部尚書。至于閑道求為國師,漁夫可作水將,農(nóng)人而為步軍,僮仆而為弓手,更不必提。汝宋何其昏也,吾帝何其明也!” 蔡京怒道:“汝當我大宋無人乎?我大宋有雄師百萬,良將千員,頃刻將汝賊逆化作齏粉! ”吳用笑曰:“吾知也。大宋立國百年,與遼九九八十一仗,仗仗皆敗,辱盡國威。雁門關一役三路軍皆潰,老將楊業(yè)死節(jié);澶淵結城下之盟,年貢三萬歲幣。又欲開疆,西射天狼而棄河西,北奔長城而退燕南,丟盔棄甲萬千,損兵折將無數(shù)。再觀今朝:汝軍之高太尉,豈非良臣乎?日日不通政事,與帝閑游,以悅帝意,可見其忠;擢升相位便保舉百十博球之友,可見其義;見人賄禮皆一臉和氣,可見其仁;大將王進嘗傷其父故公報私仇除之,可見其孝;三戰(zhàn)于梁山,屢敗屢戰(zhàn),可見其勇;被擒仍自夸舉世相撲無對,可見其威!見如此之人,黃皓不敢夸其賄,楊國忠不敢耀其奸;此人為天下兵馬大都督,國力之威可知矣!吾觀古往今來能賢于此人者,惟太師汝一人而已!” 太師大怒,道:“汝等俗人懂甚么!吾圣上圣明,筆善丹青;吾亦通書畫,列“書法四大家”。汝等山寨小賊,止識吃喝拉撒,乃一桶桶酒囊飯袋耳,怎知其中玄妙?”吳用笑曰:“吾以為徽宗之詞雖工,不及李后主《虞美人》、《相見歡》;徽宗之曲雖妙,不及陳后主《玉樹后庭花》、唐玄宗《霓裳羽衣曲》。方其日淫而樂時,焉想日后囚閉汴京之痛楚、藏匿井中之狼狽、逃亡川蜀之慌疲?汝宋徽宗與我義軍對抗,猶蚍蜉撼大樹耳,不日將家破國亡、身遭橫死,便縱想囚閉他鄉(xiāng)之痛楚、逃亡他地之慌疲,而尚可得乎?何不早降?” 蔡京道:“今北有大遼,西有西夏,若我等二虎相爭,恐受其漁翁得利。何不暫且罷兵,合而對外,我奏與圣上,封宋義士永為齊王,世代受爵,豈不美哉?”吳用道;“今遼后院起火,北番女真反叛,早已自顧不暇;西夏一彈丸小國,又何足道哉?若有明主,大可北伐遼而據(jù)遼東,西襲夏而通西域。今徽宗無能,不但外戰(zhàn)受阻,而對內(nèi)暴虐,引宋王田方四雄并起,共討不庭。宋百年前篡位得之,今天數(shù)已盡,理當讓賢。今宋佩虎符、坐龍椅者,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托長紳者,果能建伊、皋之業(yè)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廢而不知理。存此朝廷,于民何益?偽宋當亡!老賊可速死!”蔡太師聽罷氣憤交加,突然大叫一聲,口噴鮮血,墜馬而亡。后人有詩嘆云: 亂世義師圍汴梁,太師蔡京說宋江。 不顧宋庭官無道,只看梁朝軍猖狂。 饒舌欲學蘇秦論,墜馬只得王朗亡。 小丑跳梁空一場,令人千載笑奸相! 性格特點
1 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戰(zhàn)略家,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結交廣泛,廣納賢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4 對梁山盡忠,對朋友重義。 5 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能利用別人的優(yōu)點,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性格特點: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例子:智取生辰綱、 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huán)計。 智賺玉麒麟
梁山為了拉盧俊義入伙,“智多星”吳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吳用智賺玉麒麟”的故事來,利用盧俊義 正為躲避“血光之災”的惶恐心理,暗藏“盧俊義反”四字,廣為傳播。結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證據(jù),終于把盧俊義“逼”上了梁山:蘆花叢中一扁舟,俊杰俄從此地游。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難逃可無憂。 盧俊義乃河北俊杰,他不僅急公好義,樂善好施,濟人危困,而且武藝高強,名聞四海,人稱“河北玉麒麟”。梁山泊義軍頭領宋江久慕他的威名,一心想招取盧俊義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共圖大業(yè),替天行道。偏偏這個盧俊義有錢有勢,有名有位,吃不愁,穿不愁,而且滿腦袋的忠君思想,要他上山造反談何容易,宋江常常為此苦惱。 軍師吳用,人稱“智多星”,為人機敏善于謀略,凡事一經(jīng)他策劃,沒有辦不成的道理。所以,當宋江與他議起此事時,便生出一段“吳用智賺玉麒麟”的故事來。 當時吳用扮成一個算命先生,悄悄來到盧俊義莊上,利用盧俊義正為躲避“血光之災”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并讓他端書在家宅的墻壁上。這四句卦歌是: 蘆花叢里一扁舟, 俊杰俄從此地游。 義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難可無憂。 吳用在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盧俊義反”四個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一心躲避“血光之災”的盧俊義哪里有心細察這其中的隱秘呢。 果然,這四句詩寫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證據(jù),大興問罪之師,到處捉拿盧俊義,最后終于把他逼上梁山。 武器
看上去吳軍師應該是一個文官,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素不知,吳用還是一員武將,只不過,智慧的光輝掩蓋了武力,讓我們一點點淡忘了吳用的武力本事。 看水滸傳,只要稍加仔細,便知我之所言。水滸第十四回,劉唐見雷橫拿了晁蓋的銀子,前去追要,兩人打在一處,書中寫到:“眾士兵見雷橫贏劉唐不得,卻待都要一齊上并他,只見側首籬門開處,一個人掣兩條銅鏈,叫道:“你兩個好漢且不要斗。我看了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說。” 這是我們見到的吳用出場,初看上去,最吸引人的是吳用的兵器,兩條銅鏈,以吳用曾為狀元的身份,自當仙風仙骨的持劍,奈何用銅鏈是什么效果呢?這鏈子看上去是不是溜狗的家伙?放跑了狗,空剩下兩條鏈子,估計整個梁山上兩個人的兵器最無用,一個是鐵扇子,一個是銅鏈子。 第一印象如此,而第二印象看上去卻不一般,書中寫到:”便把銅鏈就中一隔。兩個都收住了樸刀,跳出圈子外來,立了腳,”我原以為是吳用的功夫如何,后又合計,不可能是因為突然出現(xiàn)的一個人嚇到了決斗中的兩個人,兩個人不是因為吃驚是被武力隔開,因此能說明吳用很勇敢而且聰明、武力高強。 接下來看: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須長。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xiāng)人氏;手提銅鏈,指著劉唐,叫道:“那漢且住!你因甚和都頭爭執(zhí)?”劉唐光著眼看吳用道:“不干你秀才事!” 第三次寫到吳用的兵器,手提銅鏈,劉唐在此之前并不認識吳用,也不知道吳用是干什么的,而吳用的秀才打扮告訴別人他是一個秀才,所以劉唐光著眼看吳用道:“不干你秀才事!”假若吳用威風粼粼,那時劉唐豈不抱拳施禮,尊呼英雄,“不干你秀才事!"包含了老大的輕蔑,也是劉唐干的最讓他后悔的一件事。在此之后,很多的篇幅都沒有提到吳用的功夫,大概他也沒有施展的空間,他的所謂武藝和兵器大概也難登大雅之堂,索性其人有自知之明,所以,我們見到的是智多星,認為吳用如此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難抵盛名,看吳用使計便知,梁山之上第一智者吳用,第二乃宋江,待以后專論吳用的計謀。再說吳用的兵器。 除了吳用出場提到了他的兵器外,在以后還有兩處提到,水滸76回提到: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一回,寫到吳軍師:手中羽扇動天關,頭上綸巾微岸。貼里暗穿銀甲,垓心穩(wěn)坐雕鞍。一雙銅鏈掛腰間,文武雙全師范。掛在腰間一雙銅鏈,在這里就好像儀仗隊的禮儀兵仗一般。 1、像吳用堂堂一狀元 ,狀元自當舞文弄墨,誰持寶劍當空舞?可以防身,可以弄風月才好。 2、鄧飛使用鐵鏈,沒有什么爭議,也符合這類人的做法,鐵鏈等軟兵器講的是:上打朝天一柱香,下打黑狗滾地躺,這豈是狀元所為?是為不配。 3、就歷史上看十八般兵器,除了王教頭點拔史進十八般武藝,提到了鏈,其他的都沒有涉及,(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杈。) 天機星
據(jù)星象學家們的解說,自古人們對天機的評價不高,這跟古代社會重視穩(wěn)定有相當?shù)年P系。如果說紫微星是帝王,那么天機星就是帝王身邊的謀士。天機的基本性質(zhì)是變動,不過,不代表人生的變動,而代表的是頭腦的靈動,主要是表現(xiàn)在精神方面的活動。一個人頭腦聰明,點子多,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愿意改變現(xiàn)狀尋求突破,不安于穩(wěn)定,在現(xiàn)代都是優(yōu)點,但是在古代重視敦厚、守成、不重變革的社會,就難免會顯得格格不入了。 天機星頭腦靈活,可以做很好的幕僚人才,為別人出謀劃策,是一個智多星,能夠讓天機發(fā)揮他的聰明才智。但是如果要讓天機星獨立開創(chuàng)事業(yè),承擔很多精神壓力,卻不是天機的特長所在。 古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難了解的,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腦子雖然靈活,但結局是否都好,就要看能否將才智用于正途,能否深謀遠慮,否則雖聰明卻可能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作繭自縛的下場與結局。 天機在不同的宮位會發(fā)揮不同的力量,廟旺的天機,既有靈動力又有分析力,如果再會照昌曲,則是好學而且學有所成,往往成為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士,事業(yè)表現(xiàn)相當優(yōu)秀,不可小看,甚至一樣可以自己做老總。反之,如果天機落陷或者入平宮,要么只有靈動力而分析力不強,容易見異思遷,多學少成;要么分析力強而靈動力不足,擅長思考但容易心靈空虛缺乏寄托,此時必須有吉曜的配合才能彌補不足,如果再見煞曜,則往往僅僅是好動,又往往盲動,增加人生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