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為什么會引起腎衰竭,怎樣預防
現在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如果這一天看門診,如果沒有接診幾個高尿酸血癥、痛風或者尿酸性腎病的病人,都不好意思說看了腎內科門診。可見痛風的病人現在是多么的普遍。
在我們國家規定,我國的成年男性的正常血尿酸應當≤420umol/L,女性則≤360umol/L。一旦高于正常范圍,我們就叫高尿酸血癥。長期的高尿酸血癥會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我們的關節腔引起痛風;沉積在我們的腎臟引起痛風性腎病或者叫尿酸性腎病;沉積在軟組織形成痛風結石,也叫尿酸結石等等。
痛風性腎病,也叫尿酸性腎病。是由于高尿酸血癥所引起的腎損害。往往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為9:1,如能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持續控制高尿酸血癥和保護腎功能,腎臟病變可減輕或停止發展。
痛風性腎病是因為痛風引起的,而痛風又分為原發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的基本屬遺傳性,臨床資料顯示原發性痛風與肥胖、原發性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關系密切。
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則多見于下列3種情況:細胞增殖性疾病;細胞過量破壞;急慢性腎衰竭以及高嘌呤飲食、過量飲酒等等。
所以,痛風性腎病,是因為過高的血尿酸鹽濃度,形成血尿酸結晶。結晶鹽沉積于腎臟而引起病變。表現為腎間質和腎小管內出現尿酸鹽沉積,形成雙折光的針狀結晶。這些結晶引起單核細胞浸潤、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腎小管萎縮 、管腔閉塞、間質纖維化,最后腎單位硬化,毀損。
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可以吸收腎小管腔內尿酸結晶。這些尿酸結晶還能通過上皮細胞進入腎間質,導致微痛風石形成。所以,腎臟尿酸過量排泄能導致腎內晶體沉積而引起腎損害。
痛風性腎病的一般來說進展緩慢,據統計常常是在高尿酸血癥10以后才出現腎衰竭。早期可能出現微量白蛋白尿,血壓升高和血尿素氮升高。在病程中有少部分病人還會出現尿路感染。還有少部分病人會出現尿路結石,引起泌尿系梗阻,更容易加重腎衰竭的進展。
隨著病變的發展,病人出現持續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尿素氮與肌酐逐漸升高。最后發展為腎功能衰竭終末期、尿毒癥。
但是,根據我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痛風性腎病,只要還沒有發展到尿毒癥晚期。不管任何時候,只要你積極治療,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對痛風性腎病的控制永遠有比較好的效果。能夠大大延長腎功能衰竭的時間。
因為痛風性腎病是高尿酸血癥所致的疾病。而造成高尿酸血癥的原因不外乎體內嘌呤分泌代謝,也就是內源性尿酸生產過多;高嘌呤食物的進食過多,也就是外源性尿酸攝入過多,如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瘦肉、豆類等等;還有就是腎臟排泄尿酸能力降低。
因此,我們治療痛風的方案就是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比如我們常常使用藥物抑制嘌呤代謝,減少內源性尿酸的生成;比如我們常常使用藥物增加腎臟排泄尿酸的能力;比如我們一直鼓勵痛風病人減少高嘌呤食物的進食。凡此種種,都是為了降低血尿酸,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但是,一旦痛風發展到痛風性腎病,根據病情程度的不同,治療方面,除了上述的降尿酸治療以外,還需要積極治療腎功能不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減少蛋白尿,保持正常穩定的血壓等等。
如果病人已經進入了終末期腎衰竭、尿毒癥期,就需要透析治療或者腎移植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