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以死相逼女兒與相親對象結婚。”
剛看到這個熱搜詞條的時候,我愣神了很久。
這不是我第一次遇見此類的事情,但確實是第一次在熱搜上看到這類的新聞。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已婚朋友說出的一句感慨:
“在親情的捆綁下,我們好像越來越沒有了結婚自由。”
這句話說的有道理,但不全對。
熱搜講述的是一個90后女子周女士的婚姻經歷。
2019年初,周女士在母親的安排下與付先生相親,初次見面的場景并不算美好,周女士在見面結束后便拒絕交往。
但是,她的母親卻看上了對方。
付某是她們的遠房親戚,家庭條件又好,在周母眼中是不可多得的佳婿,她覺得能嫁,所以一直在給女兒做思想工作,但女兒不為所動。
誰料周母好像是鐵了心要她嫁給付先生,她不同意就一直在她身邊嘮叨,甚至于還追去她工作的地方,把這事鬧得人盡皆知。
最終,周女士丟了工作,被周母強行接回家,而后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門幫著周母勸說其結婚,周女士好好的生活被攪的雞犬不寧。
但即便遭受到這般輪番轟炸,她依舊不改其志,直到母親的一番言語脅迫,直接令她破防答應:
“不結婚就不要進這個家門!”
“不結婚,我就死給你看!”
因為周母情緒激動,周女士很害怕她真的會自尋短見,所以最終心不甘情不愿的點頭答應結婚。
本來對于這次的婚姻她就心存不滿,幸福美滿自然跟他們也不搭邊,結婚一年,她們甚至都從未有過夫妻生活,夫妻倆就像住在同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婚后每一天的日子對于周女士來說都是煎熬,她跟母親吵過,甚至有過肢體沖突,只希望母親能放自己一馬,但周母死活不同意他們離婚。
有時候,中國式父母也是惱人的緊。
絕望的熬過了一段時間,周女士終于崩潰了,前不久,走投無路的她到法院上訴,要求撤銷自己和付先生之間的婚姻關系,最終獲得法院的支持,這場婚姻的鬧劇才劃上句號。
事件曝光后,我在評論區看到一條特別清醒的評論:
“難以想象這個姐姐從小到大受了她媽多少控制。”
有的父母,控制欲真的太強了,強到令人費解。
到了年紀催婚,我覺得這是個正常的行為,畢竟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黃金年齡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
但催歸催,結婚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畢竟后半輩子是孩子自己生活,過度的干涉不亞于給孩子架上一層枷鎖。
其實真的沒有孩子愿意被父母管教住自己的一切,所有人都渴望活出自由。
這也是中國式親子關系最大的矛盾點之一。
“我們都是過來人,只是不想讓孩子走太多彎路,聽我們的準沒錯。”
“你聽我的,以后會感謝我的。”
有多少人聽父母說過這樣的話?這句話看似有道理,實則真的就是一層遮羞布。
給你一輛車,但是讓你別去考駕照,你能自己把車開走嗎?
父母幫忙找對象,其實就是看車的價值,在他們的認知里:“價值越高,車子的質量越好,越不容易翻車。”
每一個婚姻的路上都布滿了荊棘,這個想法不能說有錯,但只是太想當然了。
因為車子即便價值再高,你也只是一個乘客,而非主人。
如果開車的人品行不端,那么他的那輛“豪車”還不知道會坐下多少女人,這樣的事比比皆是。
還記得我之前寫過那一篇“丈夫婚內出軌小三,14年贈情人379萬”的文章嗎?
妻子即便追回了丈夫花在小三身上的錢,但夫妻名義也名存實亡了,即便不離婚,也大多是因為孩子綁住了手腳。
這樣的婚姻,真的是長輩們所想要的嗎?
我曾看到一組數據,說是中國的離婚率可是高居世界第一,我不知道這里面有多少水分,但離婚率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這是很多人大概率都會遇到的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這樣的婚姻是不是跟賣自己換錢,沒什么區別?
或許是我想的比較極端,可能很多父母認為,婚后自然會培養的出感情吧?
“我們這幾十年過來不也是好好的?”
這應該也算是一個“金句”吧?
但感情、生活、婚姻如果能有那么簡單,就不會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在壓抑的生活,或許周女士在婚后的日子也不會度日如年。
真的不要有去控制孩子的想法了,不然真的會有人想盡辦法的逃離家庭。
現在很多人,應該也在這么做吧?過年過節謊稱工作忙。
不怕你們笑話,我以前干過這事。
爸媽有時候是說不通的。
可能我們做夢都想讓他們放自己一馬的時候,他們也在黑夜里嘆氣,希望我們能放他們一馬。
我曾想過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要素是不是在自己身上?
如果能讓他們少操點心,或許結婚的矛盾也不會那么激化?
如果我們自己爭氣點,是不是什么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其實沒有那么簡單,我其實曾反思過自己的問題:
“我好想,也沒認真對待過結婚這件事,只是家里催,我才想。”
一個矛盾點的出現,肯定是雙方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只從父母身上找問題,而是也得低頭看。
任何事情,只要真心對待,總能想到辦法解決,大部分父母也不會那么蠻不講理,當然不排除這種極端以死相逼的。
但是,想要保留自主選擇權,那么只有自己主動向前走這一條路。
參考資料:
人民網:母親以死相逼女兒與相親對象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