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傳統的時代都已經隨著歷史的洪流而遠去了,但它所殘留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觀念卻映襯在一些人身上。
時不時的一些小新聞,讓我們看到,即使我們現在不斷地倡導男女平等,但在部分家庭之中,“重男輕女”這一觀念,仍有它的影子。
“重男輕女”的可怕在于,嚴重的時候,它甚至會摧毀一個原屬于女孩子的美好童年。
就好像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明玉、《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安家》里的房似錦,無法和原生家庭割裂,只能選擇劇情式的和解結局。
近日,“我的腳就這么廉價嗎?”
來自一位28歲的女生的吶喊視頻,在網上掀起波瀾。
不禁感嘆,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是在一瞬間……
在浙江紹興的某個商場內,一家三口正在逛著鞋店。
女孩看中了一雙200塊的鞋子,她的父母卻嫌棄價格太貴了,要求女兒把鞋子放下,轉身就走。
因是自己想買的鞋,卻遭到父母的拒絕。
28歲的女孩突然情緒失控,崩潰大哭。
女孩坐在地上抱怨,“為什么不給我買鞋?難道我的腳只配穿廉價的鞋子么?”
店員看到這情形有點微妙,趕緊表示可以打九折,便宜二三十塊錢。
女孩聽到后,繼續問著,“為什么不給我錢買鞋?”
隨后女孩跪倒在父母的面前,磕著頭,苦苦央求父母。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父母漠視著,就是堅決不同意,甚至指責女孩:“你能正常點嗎?”
隨后女孩情緒更加激動,沖到外面的護欄上。
一些沒有看到整件事情經過的人,會覺得這個女孩是不是精神方面有問題?
最后女孩在商場門口大哭,“我28歲,掙工資全部上交父母,你們不是幫我存著嗎?買一雙200塊的鞋都不給買。為什么要對我這么殘忍?”
在店員的陳述里,女孩追著父母跑到店外時還有在喊,“我就是想買一雙好點的鞋子,200多都不舍得給我花,是不是只有弟弟才是你們的孩子?”
視頻一出,網友們針對“子女賺錢后,工資是否要上交給父母?”開始了新一輪的熱議。
“這個女孩應該是沒想到工資都上交給父母,卻想買雙200元的鞋子都不能支配。一下子就難以接受了!”
“28歲,還不能自由支配200塊錢,這才是真正難以接受的原因。而不是因為一雙鞋子的問題!”
在地上撒潑打滾的場面,印象中只有在幼兒園學生身上,但在“大齡女生”當中,卻讓人看出了別樣的心酸與心疼。
這讓一些人想起父母說,“年輕人大手大腳,不如我們家長幫忙存著,以后有重要的事情再拿出來用?!?/p>
女孩將自己的工資全額上交父母保管,卻沒有權利支配自己的錢,不禁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感到痛心。
網友們紛紛說起自己被保管的事情。
一位網友說,大學時候的獎學金都被媽媽保存著。媽媽說幫忙存起來。畢業那邊,媽媽先填補了一些,湊個整數,全部還給了自己。
一位網友調侃說,從小到大的壓歲錢都是被媽媽收走的,目前為止一分回頭錢都沒見著。但是現在的工資存在他的名下,只多不少。
如果一些父母將女兒的乖巧孝順當成一種軟弱可欺,這樣的以控制的想法和行為,來維護自身的家庭地位,是否是有一些跋扈?
另一個弟弟的地位,長期的累積出重男輕女的氛圍,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多重的打擊?
如果真如店員所說的,與家里弟弟差異化對待的結局,建議趁早“割袍斷義”。
想起一則舊聞,23歲杭漂女孩小洛(化名),因為心情低落到錢塘江旁散心,意外遇到漲潮被卷走了。
事后,小洛所在的公司出于人道主義向小洛的父母支付6萬撫恤金。
可就在3天后,小洛父母卻翻臉不認賬,開始三番兩次帶人去公司鬧事,并索賠41萬。
而這個背后的原因,卻是要給兒子買房交首付。
在那場爭論新聞視頻里,已經看不出小洛父母對女兒的愧疚感,反而更多的是對公司的“嫁接式”的憤怒。
在索賠無果后,小洛母親甚至歇斯底里的喊著:“一條生命沒有了,就值6萬塊錢嗎?”
也許在他們心里,生下來的女兒就是用來剝削的,有可能都有一定的明碼標價。
她想要買鞋還要得到父母許可的女生來說,雖然已經有了獲取經濟的能力,但卻沒有獲取到情緒價值帶來的情緒智商能力。
受了如此大委屈的女生,也許就是在父母過于強勢之下,可能從小就受到過于嚴格和苛刻的對待,最終才導致28歲的女生不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沒有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思想的獨立。
對于女生的成長來說,如果讓她們莫名地背負了太多的不公平待遇,逐漸缺失太多本應該有的父愛和母愛。
遭受過多來自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傷害,那么或多或少女生都會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對自我的認知產生偏差,以至于影響到她們的整個人生。
女生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或許會導致性格中極度的缺愛、自卑和不自信,在感情中頻頻遇到渣男卻還認為是自己不夠好。
或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升職加薪的機會也不敢主動去爭取。經常都是一副自我否定和唯唯諾諾的樣子,也有可能最后還患上了焦慮癥和抑郁癥。
她們原本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的愛情和燦爛的人生,卻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培養方式,讓其喪失了很多性格上積極的色彩,逐漸黯淡無光。
總的來說,父母的偏心就是扎向孩子的刀。
沒有誰生來就注定會被所有人喜愛。
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心灰意冷,即便是得不到父母的愛也沒有關系,這個世界依然溫暖有光。
同處一片他,生存法則各不相同。
都說孩子是上天的恩賜,其實對于子女而言,父母又何嘗不是一次恩賜。
可以選擇,順從父母的意愿,安心做一個扶弟魔,把自己此生的全部精力用在照顧弟弟上。
可以選擇,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理出頭緒。
那些受到的傷害,你可以不原諒,但一定要適時放下。
接受父母“不愛你”這個事實。只有認清現實,才能夠察覺到自己的處境,這樣才能夠根據環境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選擇。
再則,尋找能溫暖自己的朋友或戀人,重新建立一段親密關系,進入安全穩定的親密關系,讓心有所寄托。
最關鍵的是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找一份工作,擁有屬于自己的收入,這樣才能逃離父母的掌控;精神上獨立,讓自己多“自私”一點,好好愛惜自己,凡事多想想自己,不能被“重男輕女”的那一套說辭洗腦,也不要當無條件供養兄弟的工具人,你沒有這個義務。
最后,學點情緒管理技巧,通過正念、冥想練習和自我覺察等,多觀察和了解自己。